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茶氮酸的分析测试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它在保护神经、镇静、调节情绪、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茶氨酸可以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作为保健品,茶氨酸在医药和食品加工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茶氨酸是茶树叶片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药理功能,但迄今仅在蘑菇、蕈和一些山茶科(属)植物中检测到茶氨酸。茶氨酸因有一种独特的风味特色\"umami鲜爽味\"而被人类营养学广泛研究,并发现合成茶氨酸的植物不仅在植物分类上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植物资源的有效发掘有巨大经济价值;同时还可以间接去研究茶树中茶氨酸的代谢机理以及茶氨酸合成酶的分离纯化和TS基因的克隆表达。该文运用HPLC、LC-TOF/MS对大别山地区野生幼年与成年油茶根、叶中茶氨酸进行检测,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油茶中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TS)基因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幼年的油茶根中检测到茶氨酸,含量为0.08mg·g-1(鲜重),而在幼年的油茶叶片和成年油茶根、叶中均未检测到茶氨酸;在幼年油茶根中克隆出一条长为1 071bp油茶TS基因开放阅读框,其基因序列与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AB117934)基因和TS(DD410896)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与茶树中GS(AB117934)和TS(DD410896)的相似性高达99%。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序列编码的TS蛋白具有20个磷酸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与跨膜结构,含有卷曲螺旋结构的亲水性细胞质蛋白。该研究将为油茶新经济价值的发掘,为茶氨酸在油茶中合成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茶氨酸在茶树中代谢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方法,对由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生产的晒青毛茶及其加工的普洱茶中二者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高,而茶氨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与原料的来源和质量,以及普洱茶的后发酵生产过程均有关系。对二者含量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婺源绿茶嫩叶愈伤组织为材料,在采用摇床悬浮培养与发酵罐悬浮培养.分析了茶氨酸合成前体盐酸乙胺(ZtNH2-HCl)不同的添加方式和剪切力对培养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罐放大培养取得了与摇床悬浮培养类似的效果;在一个培养周期中,培养细胞茶氨酸积累高峰出现在第20~22天;发酵罐大规模培养时采用桨叶式搅拌器(低剪切力)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苗优于标准板搅拌器;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最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吕虎  华萍  余继红  冷和平  蒋献猷  华东   《广西植物》2007,27(3):457-461
以婺源绿茶为材料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大规模茶叶细胞悬浮培养合成茶氨酸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NH4+/NO-30.0/60.0mmol/L、K+100.0mmol/L、Mg++3.0mmol/L、H2PO-4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延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从而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Mg++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影响茶氨酸合成酶活性,维持适量的K+和Mg++有利于茶氨酸积累。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d为宜。  相似文献   

7.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mg/L,6-BA 4mg/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NH4^+/NO3^- 1.0/60.0mmol/L、K^+ 100.0mmol/L、Mg^2+ 3.0mmol/L、H2PO4^- 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从而有利于茶氮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Mg^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影响细胞茶氨酸合成酶活性,维持适量的K^+和Mg^2+有利于茶氨酸积累。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并且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茶叶细胞生长和茶氨酸积累高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第19~22天出现,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天为宜。  相似文献   

8.
婺源绿茶嫩叶用MS 培养基( 加IBA 2 mgPL, 6-BA 4 mgPL) 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NH4+PNO3- 110P6010 mmolPL、K+ 10010 mmolPL、Mg2+ 310mmolPL、H2PO4- 310 mmolPL、蔗糖3010 gPL、水解酪蛋白210 gPL 条件下, 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 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 从而有利于茶氨酸积累; H2 PO4- 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 低H2 PO4- 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 高H2PO4- 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 K+ 和Mg2+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但影响细胞茶氨酸合成酶活性, 维持适量的K+和Mg2+ 有利于茶氨酸积累。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 并且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 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茶叶细胞生长和茶氨酸积累高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第19~ 22 天出现, 从生产效率考虑, 培养周期以19~ 22 天为宜。  相似文献   

9.
茶氨酸的分析测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茶氨酸的分析测试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氨酸的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氨基酸 ,通常占茶叶干重的 2 %左右 ,约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5 0 %。茶氨酸具有鲜甜味 ,是茶叶特征物质之一 ,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现已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领域。除此以外 ,茶氨酸还具有一些重要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降压安神、拮抗咖啡碱等医疗功效。本文综述了茶氨酸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茶氨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系统研究了从茶多酚工业废液中提取纯化茶氨酸的工艺。采用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重结晶工艺来分离纯化茶氨酸。结果表明,絮凝能有效的去除茶多酚工业废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杂质的去除率为50%;吸附能进一步去除色素、多酚类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阳离子交换树脂能较专-吸附氨基酸。茶多酚工业废液经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工艺可得纯度50%的茶氨酸,得率为1.8%;通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90%的茶氨酸,得率为0.8%。  相似文献   

12.
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mbretum caffrum是南非的一种具有很强抗肿瘤活性的植物,80年代开始,一系列化合物(combretastatins)从这种植物中被分离、鉴定出来,它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抑制微管聚合和有丝分裂的活性。本文综述了对这类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s的全合成、药理作用机理及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Oplopanone类倍半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Oplopanone类倍半萜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分布、波谱特征、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且对文献中报道的三个该类型化合物碳谱中的部分碳信号进行了重新归属.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南部放射虫微体古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期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老祖宗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以及我们正在进行中的初步成果显示,藏南地区的含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分布之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白垩(土仑期)。这些地层的岩性包括硅质岩,硅质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等,尽管藏南的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姜花属植物二萜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姜花属植物二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藓纲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藓纲植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是对藓纲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较少,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化学家、植物学家及其他相关科学家对此门类研究的兴趣和重视,共同开发这一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 湖北长江天鹅洲故道水质良好, 鱼类资源丰富, 被认为是建立长江豚类半自然保护区和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理想场所, 而对之开展了水生态研究, 之后由于成功实现了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水质和沉积物等环境因素,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生物因素, 水体初级生产力、渔产潜力和鱼类等资源因素多角度开展了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天鹅洲故道水质呈恶化趋势。浮游植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 且从单细胞个体转变为多细胞群体, 同时带有胶被的蓝藻在种类和密度上占有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优势种呈小型化趋势; 底栖动物密度有所下降; 高等水生植物呈逐渐衰退趋势。鱼类资源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水质化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 结合天鹅洲故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指出故道与长江阻隔、渔业活动和环境污染是天鹅洲故道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通过水质、饵料和栖息地等方面影响长江江豚的可持续性生存。同时, 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 实施通江工程, 恢复故道水文特征, 提高故道理化环境异质性; 其次, 控制外源和内源营养负荷, 提高故道水体水质; 然后, 持续监测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状况, 建立故道水生态数据库; 再次,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最后, 规范渔业活动, 优化故道渔业资源, 为保护天鹅洲故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 维持江豚可持续生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培养的雷公藤植物组织经不断筛选获得优良无性系D_(121(y))。经测定,该无性系在培养后的第七周干重、鲜重、二萜内酯含量、二萜内酯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在第五周,培养细胞生长最快;在第七周,干燥率产生一个峰值。因此,雷公藤组织培养的最佳转接时期为培养的第五周,以收获二萜内酯为目的的最佳收获期应在培养后的第七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