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种群数量动态,保护该种群持续稳定发展,在山西灵丘青檀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青檀种群,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引入生存函数,运用种群动态量化分析方法对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大于零,种群属于增长型,但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波动性;存活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种群趋于DeeveyⅡ型。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3龄级出现高峰。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曲线在前期变化幅度较大,后期两曲线变化趋于平缓;死亡密度前期高于后期,而危险率随着龄级的增加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Ⅲ型,其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Ⅰ龄级→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Ⅷ龄级→Ⅸ龄级);种群生存分析表明,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Ⅷ龄级后,种群生存率小于8%,累计死亡率大于92%,危险率超过生存率;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梵净山珙桐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幼苗和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导致珙桐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历山自然保护区秃山白树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秃山白树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山白树的变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了解其种群数量动态,保护该种群持续稳定发展,在历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秃山白树的种群结构,编制了秃山白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其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秃山白树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老龄个体数量较少,表明现阶段秃山白树整体为增长型种群;种群死亡率生长前期高于后期,在Ⅱ和Ⅳ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积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平缓,在Ⅲ龄级死亡密度较大;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对鄂西南木林子、七姊妹山、金子山3个区域亮叶桦种群进行调查,划分种群龄级和高度级,绘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各区域亮叶桦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4个生存分析函数分析不同区域亮叶桦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亮叶桦种群均属增长型,高度级结构较为完整,七姊妹山和金子山种群龄级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0,但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静态生命表表明,亮叶桦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随龄级增加而逐渐减少;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不同区域亮叶桦种群均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动态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选择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曲柳群落、蒙古栎群落和大果榆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了优势种水曲柳种群、蒙古栎种群和大果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水曲柳和蒙古栎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其种群目前总体上正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状态;大果榆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明大果榆幼体死亡率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2)水曲柳种群死亡高峰除了在第Ⅰ龄级较高外,基本呈随龄级增加死亡率增大的趋势;蒙古栎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幼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大果榆种群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第Ⅰ龄级,一个出现在第Ⅵ龄级。(3)种群生存分析表明,3个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水曲柳和蒙古栎种群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大果榆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金朝  袁飞  徐刚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34-1238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秃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 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 种群趋于Deevey Ⅱ型;秃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出现2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 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秃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 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秃杉具有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草坡自然保护区的水青树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虽然幼苗较多,但幼树死亡率高,种群处于衰退早期;(2)水青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Ⅲ龄级出现一高峰,即幼树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青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衰退的特点,其种群处于衰退早期;(4)种群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9年水青树种群数量将下降,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更显不足,呈衰退势态。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分布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为对象, 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 计算数量动态指数, 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应用4个生存函数并引入谱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分析红松种群年龄结构, 揭示其天然更新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野生红松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红松种群数量变化具有阶段性, 幼龄(I-III龄级)和成龄(VII-X龄级)个体数量多, 中龄(IV-VI龄级)和老龄(XI-XIV龄级)个体数量少, 形成明显间断的两个优势年龄分布区。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Ⅲ型, 表明幼龄个体死亡率高。忽略外部干扰时的总体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大于>0, 表明红松种群为增长型; 考虑未来外部干扰时的种群动态变化指数趋近于0, 结合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连续先增后降的复杂动态变化趋势, 可知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显示, 红松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表明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呈周期性波动。未来2、3、4、5、6、7、8、9、10个龄级时间后, 红松幼、中龄个体数逐渐减少, 而成、老龄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加。幼龄个体死亡率高、生存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 老龄个体生理衰老明显是限制红松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幼龄个体的抚育工作, 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 从而促进红松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岷江柏 (CupressuschengianaS .Y .Hu)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 ,处于渐危状态 ,由于缺乏种群结构的研究限制了对该种的全面认识和有效保护。本文调查分析了岷江柏种群的年龄结构 ,编制了岷江柏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并用 4个生存函数对该种群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处于中龄林阶段 ,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 III型 ,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5~ 15a) ,环境胁迫是幼苗高死亡率的关键 ,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 (130~ 2 30a) ,环境制约以及人为砍伐是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种群生存分析表明 ,岷江柏种群累计死亡率单调增加 ,生存率单调下降 ,130年以后种群的累计死亡率均超过 95 % ,生存率都不足 5 % ,危险率超过了生存率 ;种群发育过程总体表现为前期增长 ,中期稳定 ,后期衰退。对大小结构与年龄结构的对比分析表明 ,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分析方法对岷江柏这样的长寿慢生树种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种群的分布特点, 设置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 编制了南方铁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 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 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 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 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 种群趋于Deevey Ⅱ型。2) 南方铁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出现两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第5龄级阶段, 另一个出现在第15龄级阶段。3) 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 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累计死亡率则相反。4)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 南方铁杉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和后期衰退的特点。5) 种群动态的谱分析显示, 南方铁杉种群动态除受基波影响外, 还存在着明显的小周期波动, 谐波A3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的高生长有关; A6处周期的波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A8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进入生理衰退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木兰围场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特征,对群落乔木层组成以及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乔木层有9个种群,其中,五角枫、蒙古栎、糠椴和白桦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五角枫和糠椴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白桦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随着径级的增加,各优势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五角枫、蒙古栎、糠椴种群的消失率和死亡率分别在Ⅳ、Ⅰ和Ⅰ径级下出现最大值,而白桦种群在各径级呈现稳定的变化趋势;4种生存函数曲线分析表明,五角枫、蒙古栎和糠椴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的特点;白桦种群数量波动不明显,具有较稳定的特点.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白桦种群小径级(Ⅰ~Ⅱ级)个体数量逐渐减少,种群未来有趋于衰退的趋势,五角枫、蒙古栎和糠椴种群趋于相对稳定.推测该次生林将逐步演替为以五角枫、蒙古栎和糠椴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2.
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青檀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青檀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径级结构大体呈金字塔型,中、幼龄阶段个体数量丰富,老龄阶段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但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考虑外部干扰时)均大于零。种群属稳定增长型。2)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在幼龄阶段死亡率较高,随着龄级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进入生理衰老阶段时,阳坡、阴坡种群死亡率再次上升,而坡谷种群由于老龄个体受到较好保护,死亡率略有下降。3)不同生境存活曲线存在差异,阳坡、阴坡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坡谷种群趋于Deevey-Ⅲ型。4)生存分析表明,阳坡、阴坡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坡谷种群表现为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的特点。5)在未来2年、5年中,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准噶尔山楂(Crataegus songarica K.Koch)种群的结构特征和动态规律,该研究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境内的天山野果林带东端设置5.25 hm2大样地,对准噶尔山楂种群进行逐木调查,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以及死亡率、消失率曲线,对4个生存函数进行生存分析,并根据种群动态量化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结果显示:(1)天山野果林带东端的准噶尔山楂种群Ⅰ龄级占总体数量的65.5%,Ⅱ龄级数量出现骤减,仅占总体数量的6.5%,研究区内准噶尔山楂种群总体表现为增长型年龄结构,趋于Deevey Ⅱ型存活曲线。(2)研究区内准噶尔山楂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共有4个死亡高峰,分别在Ⅰ龄级、Ⅵ龄级、Ⅸ龄级和Ⅻ龄级,最高峰出现在Ⅰ龄级幼苗时期,死亡率高达89.9%。(3)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同时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随着时间推移,种群未来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老化趋势较为明显。研究认为,准噶尔山楂种群现阶段的生长呈增长趋势,但种群的长期稳定维持存在困难,建议适当补充幼苗、幼株,减少对成年树的砍伐破坏,从而为种群的保育和恢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澳岛中华楠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澳岛中华楠次生林样地的调查,从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幼苗和小树阶段个体数量多,中树和大树阶段个体数量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幼苗阶段死亡率高,大树阶段死亡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出现2个高峰,最高峰出现在幼苗的第Ⅰ龄级,第2个高峰出现在中树的第Ⅴ龄级。中树第Ⅵ龄级死亡率最低,生命期望值最高。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种群从第Ⅷ龄级开始逐渐进入生理衰退期。种群的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前期和中期震荡,后期趋于稳定。对种群未来2、5和8年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中华楠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了青冈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一步解析了青冈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型,主要集中在Ⅰ龄级(个体数量比例占69.49%),但成功定植于下一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即稳定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Ⅰ、Ⅵ龄级出现高峰期;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死亡密度曲线与危险率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青冈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种群稳定且略微增长,易受环境影响;在未来2、4、6个龄级时间后,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若不及时抚育幼苗,种群将难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 Ⅱ型,其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银杏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伟  吴宁  罗鹏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49-353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 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 在岷江上游地区, 岷江冷杉林一般在 2 80 0~ 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 在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弓杠岭 (33°0 2′39″N, 10 3°4 3′11″E) 设置了 10个样地, 使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对个体年龄进行确定。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 编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1)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型。 2)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说明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高, 种群后期比较稳定。3)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林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过渡时期 (0~ 4 0年), 另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 (180年)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林线地段的温度较低、积雪厚度、风向、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和匀滑技术,编制了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绘制了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以及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油松种群呈波动式的发展,经历3次死亡高峰;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幼苗数量较多,但从幼苗发展到幼树(第1龄级→第2龄级)阶段需通过环境筛的高强度选择,经历第1次死亡高峰;第2次和第3次死亡高峰分别发生在油松由次林层向主林层过渡时期(第7龄级→第8龄级)和生长后期(第11龄级→第12龄级),分别是竞争导致的自疏作用和步入生理死亡年龄的结果;种群的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y-II型,为稳定型种群;4个生存函数表明,种群动态具有前期减少,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种群数量动态揭示了种群的结构特征及其潜在的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进而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0.2 hm2青海云杉动态监测样地数据,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4个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青海云杉种群数量特征,并利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型,幼苗和小树储量丰富;(2)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为稳定型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2、8龄级出现高峰期;(3)生存率曲线呈下降趋势,累计死亡率曲线呈上升趋势,死亡密度曲线缓慢下降,而危险率曲线逐渐上升,该种群具有:前期减少、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生长特点;(4)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0,表明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Vpi''>0且趋近于0,则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5)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研究显示,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只要未来不遭受强烈干扰,种群数量会保持逐渐增长。针对该种群幼龄个体在前期的更新过程死亡率较高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第1、2龄级植株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生命过程及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范海兰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577-2582
根据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以高度级为基础编制了桫椤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了种群的生命过程.结果表明:桫椤种群结构为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类型.生命期望在第4龄级最大,此阶段种群生存质量相对较高.种群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种群生命过程有3个死亡高峰期,分别是第2龄级向第3龄级、第10龄级向第11龄级和第12龄级向第13龄级生长阶段.种群存活率随龄级增加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变动幅度为前期大、后期小;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呈现前期下降、后期平缓稳定的特点,凹点出现于第4龄级.谱分析结果显示,桫椤种群数量波动性是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迭加,各周期作用基本上随周期的缩短而减小,基波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