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生物圈》2008,(2):151-152
“没有贺兰山就没有水,就没有阿左旗。”这是我们考察贺兰山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有山就有水,在阿拉善这样的干旱地区,矗立着内蒙古最高的山峰——贺兰山,就如同守着一座极其宝贵的水库,左旗的水资源基本上都来自贺兰山。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初,钟嘉老师在中国观鸟纪录中心看到我贴发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鸟种纪录,于当年2月22日给我留言,建议我去头道沙子看看贺兰山岩鹨的情况。那时我学习拍摄鸟类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对鸟类的认知还很少,并不知道阿拉善还有那么珍稀的鸟种。通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我了解了贺兰山岩鹨的体貌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偶蹄类动物资源及保护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作者于1995-1996年对贺兰山的偶蹄类动物的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涉及四个种类,盘羊已经绝迹,马麝处于濒危状态,岩羊和马鹿还有一定的数量。贺兰山马鹿,Cervus elaphus的一个亚种,是我国唯一境存的阿拉善马鹿亚种的有效群。对这些偶蹄类种群的最大威胁来自于非法狩猎,人为干扰和家畜数量。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野生耐旱观赏灌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野生耐旱观赏灌木于卫平,王立英(宁夏林业研究所,银川750004)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与内蒙古自治的交界线上,它地处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理坐标北纬38°30'-39°30',东经105°30'一107°,南北长约250公里,东西...  相似文献   

5.
陈俊达  姚志诚  石锐  高惠  刘振生 《生态学报》2022,42(10):4209-4216
贺兰山因其拥有独特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而十分适宜啮齿动物生存,但自保护区生态恢复以来并未见有研究评价啮齿动物在贺兰山的生境适宜性,使得其分布现状未知。使用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对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主要啮齿动物进行生境适宜性状况评价及预测,探究啮齿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影响6种啮齿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度和距矿区距离,海拔越高、坡度越大及距矿区距离越近均使啮齿动物生存适宜性降低;两两鼠种生境适宜面积叠加发现,大林姬鼠和阿拉善黄鼠适宜生境重叠面积最大(261.37 km~2),短尾仓鼠和子午沙鼠的适宜生境重叠面积最小(19.00 km~2);6种主要鼠种均适宜的生境面积交集仅有17.14 km~2,占贺兰山总面积的0.47%,6种主要鼠种均不适宜的生境面积有2985.23 km~2,占贺兰山总面积的81.21%。研究表明,啮齿动物栖息地距矿区距离仍是影响其适宜生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废弃矿区采取措施,改善保护区啮齿动物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徐嘉  暴旭  刘振生  高惠  赵唱  孙玉姣  王继飞  滕丽微 《生态学报》2018,38(10):3705-3711
对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粪便进行采集,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二者秋季食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集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分别获得两种动物40个复合粪便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食性组成及组成比例。结果显示,高山麝秋季共取食植物20科30种(属),其中蓝锭果忍冬(11.96%)、秦氏黄芪(10.17%)、密齿柳(8.32%)、折枝绣线菊(6.82%)、内蒙野丁香(6.18%)组成了高山麝的主要食物;阿拉善马鹿秋季共取食植物12科29种(属),其中针茅(22.15%)、灰榆(21.14%)、早熟禾(16.90%)、小叶金露梅(11.62%)、山杨(10.00%)为阿拉善马鹿秋季的主要食物。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共有9种食物重叠,生态位重叠指数为83.75%。秋季高山麝取食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ou均匀性指数、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和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阿拉善马鹿。  相似文献   

7.
该文描术了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贺兰山盲蝽科(Miridae)合势盲蝽属Orthotylus Fieber二新种即圆柏合垫盲蝽O.(Pinocapsus) sabinae sp. nov和阿拉善合垫盲蝽O. (P) ala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
记述在贺兰山西侧阿拉善左旗采到的网支蝗科雏蝗二新种,即阿拉善雏蝗Chorthippus alxaensis Zheng,sp.nov,及哈拉乌雏蝗Chorthippus halawuensis Zheng,sp,nov.。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是一座位于阿拉善高原与银川平原之间的高大山体,是我国西部温带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和连接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及华北植物区系的枢纽。本文就贺兰山植物群落的类型多样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植物群落有11个植被型55个群系。垂直分异明显,可划分成山前荒漠与荒漠草原带(海拔1 600 m以下)、山麓与低山草原带(1 600~1 900 m)、中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带(1 900~3 100 m)和高山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 100 m以上)4个植被垂直带。阴阳坡差异很大,在低山带,草原群落多占据阳坡,而阴坡则被中生灌丛所取代;在中山带,阴坡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主,阳坡以灰榆(Ulmus glaucescens)、杜松(Juniperus rigida)疏林和其它中生灌丛为主;3 000 m以上阴阳坡分异不明显。东、西坡及南、北、中段植物群落分异也很突出,各自均有一些特殊的群落类型。中段以森林和中生灌丛为主,南段和北段荒漠化程度较高,森林面积很小。北段有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等特征群系,南段以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 holanshanensis)、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等群系最具特色。贺兰山东坡比西坡温暖和干燥,森林面积远小于西坡,并分布一些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 spinosa)、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喜暖中生灌丛。此外,贺兰山还具有贺兰山丁香、斑子麻黄、内蒙薄皮木(Leptodermis ordosica)、贺兰山女蒿(Hippolytia alashanensis)4个特有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0.
刘泉龙 《化石》2006,(3):38-38
专家发现,贺兰山西侧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以及乌兰布和沙漠大约形成于1.5万年前后。宁夏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惠民说:“这一研究发现是中外生态环境专家及考古学通过实地调查,取得地质标本经物理测定,并结合考古材料对比论证后初步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