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0年生物高考试卷中,第二题的第36小题是考查有关显徽镜操作基本技能的问题,共设五个空,其中三个空涉及到“盖玻片”、“视野”、“准焦螺旋”这几个专业名词,其难度不大,但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不能正确使用专业名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答法,见下三例: 例1.36—(1)—6应填“镜检前应加盖玻片”。许多考生答不出“盖玻片”而答“载玻片”、“小玻片”、“玻片”、“薄玻片”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成年牙周炎致病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中牙龈类杆菌为指示菌,用牙龈类杆菌47A—1参考株制备标准抗血清,并和羊抗兔IgG荧光抗体,直接与牙周龈下菌斑标本涂片进行间接荧光反应,计数一个视野荧光反应阳性的牙龈类杆菌的菌数(三个视野平均值)。全过程只需1.5~2小时。用此法检查了90例健康人,75例牙龈炎及70例牙周炎患者,结果发现正常牙周人的牙龈类杆菌菌数为  相似文献   

3.
白华 《生物磁学》2004,4(3):43-44
1 一般资料 脑外伤后综合症患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其中6—25岁4例,26—35岁13例,36—50岁5例,51—63岁2例,其中以20—50岁为多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其中3个月-1年20例,1—5年2例,6—10年1例,11—20年1例。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郊鸟类种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9月—1986年8月我们按23年前邓其祥等在当地调查的统计路线和方法,对南充市郊鸟类又作了数量调查比较。试图找出环境变化对鸟类组成、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人类的关系。统计按嘉陵江江面和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丘陵三个生境进行,全长约7公里。为期一年,每周统计一次,分两段同时进行,时速2公里左右,记录左、右视野内能看到和听到的鸟类,并辅以望远镜观察。采用相对密度划分数量等级。以每小时遇见率10只以上者为优势种,1—10只者为普通种,1只以下者为罕见种。结果一、南充市郊鸟类种类数量动态本次记得鸟类110种,隶属12目31…  相似文献   

5.
VEGF、CD34、VEGF-C和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有机会在一起交流科研成果,切磋学术思想,开拓知识视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于1988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大学召开了首届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科研成果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33位年轻同志出席了会议。这当中,25岁以下66人,占49.6%;26—30岁43人,占32.3%;31—35岁24人,占  相似文献   

8.
使用零信号去趋势法建立了四川甘孜州拉日玛采点川西云杉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 云杉树轮年表与雅江3—8月一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树轮年表当年与次年序列重建了雅江地区1442—2008年3—8月SPEI1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2.8%。重建序列主要揭示了历史时期SPEI1的低频变化。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在过去567年中存在1442—1465年、1516—1601年和1836—2008年3个偏湿阶段,位于其间的为2个偏干阶段;重建序列在1455—1762年间存在显著变干趋势,而1833—1950年具有显著变湿趋势,1959—2008年的变湿趋势最为明显;3—8月SPEI1重建值在1512、1733、1767、1831、1941、1957和1975年发生了从干旱向湿润的突变,而在1684年与1961年则相反。与周边气候重建序列的对比显示,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重建序列的低频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年降水量和祁连山东段北坡SPEI05指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该重建序列对青藏高原东部及青海南部的3—8月SPEI1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刘慧  朱国平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3):1015-1022
为了分析南极磷虾分布时空格局的长期变动,利用1926—2016年南极磷虾密度数据,通过Getis-Ord Gi*统计法和不规则三角网方法对该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热点分析,并比较了10年际热(冷)点的磷虾丰度、磷虾丰度占比以及热(冷)点区的面积,分析了热(冷)点区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926—1935年、1936—1945年均各存在1个核心热点区、次热点区和边缘热点区;1976—1985年各存在1个核心热点区、次热点区和边缘热(冷)点区;1986—1995年各存在2个核心热点区、次热点区、边缘热点区和1个次冷点区、边缘冷点区;1996—2005年各存在2个核心热点区、次热(冷)点区和边缘热(冷)点区;2006—2016年各存在2个次热点区、边缘热点区和1个次冷点区、边缘冷点区。这些热(冷)点多出现在南桑威奇群岛、南极半岛和普里兹湾西侧等周边海域。各年代热(冷)点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期间(1926—2016年)热点区内磷虾丰度、磷虾丰度占比以及面积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冷点区内磷虾丰度、磷虾丰度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冷点区面积呈现下降趋势。通过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测度热(冷)点范围大小,并采用95%置信度的热点分析是进行南极磷虾资源时空格局变动研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8个站位点水深0.5—1.5 m处,沿海岸平行拖曳小型拖网(1m×4m,网目1 mm)采集仔稚鱼样本。共采集仔稚鱼1718尾(隶属于28科46种)。仔稚鱼群落的季节变化显示,根据种类生活史及其对沙滩碎波带利用模式的差异,主要优势种鲻Mugil cepha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相模虾虎鱼Sagamia geneionema、细鳞鯻Terapon jarbua、鮻Liza haematocheila及中华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分别在3月、5月、6月与8月进入碎波带,栖息时间在1—4个月不等;月份聚类和排序将8个月份(渔获物稀少甚至无渔获月份舍弃)分为2011年3—5月与2010年8—9月、2011年6—8月2个群组。群落的空间结构显示,St.5与St.7分别具有最多的种类数和个体数,说明仔稚鱼偏好栖息于内湾浅滩;但各主要优势种对内湾沙滩的选择有一定的种类特异性,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完调查完善与分析;站点聚类和排序将8个站位分为4组:Sts.1—Sts.2与Sts.7—Sts.8聚为1组,St.5与St.6聚为1组,St.3、St.4分别为1组。各主要优势种对碎波带的利用时间、方式及对沙滩生境的选择均具有一定的种类特异性,其对沙滩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