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俢芬  刘泳榆  罗小星 《蛇志》2014,(4):435-4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排便护理,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肌梗死早期的排便评估,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饮食、用药、排便及排便结束后的护理,并观察病情等。结果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能有效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可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乙荣  张艳春 《蛇志》2005,17(1):55-5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心理复杂,压力大,对疾病恢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大量资料表明,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影响。我们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细心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在疾病各阶段的心理状况,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3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论: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熟知疾病特征,密切观察病情,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唐利平 《蛇志》2011,23(2):199-200
大面积心肌梗死指梗死面积>25%,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心力衰竭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一旦发生,病情危重,随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我科对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名及正常健康体检者33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心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名和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组35名,所有入选者收集大便及血清标本,分别采用qPCR及化学发光仪测定肠道优势菌群改变和血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显著改变,肠道肠杆菌以及肠球菌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正相关,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数量显著降低,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典型的肠道菌群紊乱,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何义川 《蛇志》2017,(2):250-25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61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冠脉再通53例,冠脉再通率为86.89%。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严密观察的,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救治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5%(74/80),死亡率为7.5%(6/8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救治及护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5):15-1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脏病 ,该病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快 ,危险性大。特别是大多数患者都在医院外发病 ,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据统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医院外死亡率很高 ,占该病死亡的 4 2 %~75% ,也就是说 ,在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的患者中 ,有4 2 %~ 75%的人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由此可见在发病现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是何等的重要。1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心脏的职责是向全身各个组织输送血液 ,血液沿着血管被送往全身。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供应 ,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左右两条 ,然后各自…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出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急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日趋年轻化,近年来中青年男性成为患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为了能够提前预防和控制AMI的发生,分析中青年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6年里46例45岁以下和106例60岁以上AM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中青年AMI的发病特点及原因有助于减少中青年AM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王焕志 《蛇志》2017,(3):329-33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疗的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心肌梗死后诱发疾病如典型胸痛、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吸烟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唐利平  卢兰芳  覃淑英 《蛇志》2014,(3):347-34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均获成功,5例患者出现反复室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生室颤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正确的抢救护理措施,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肾病综合征并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肾病综合征并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外,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不良刺激.结果 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的护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后第2日早晨测空腹血糖值后,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应激性血糖升高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血糖正常组预后明显好于血糖升高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n=30)和无房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新发心房颤动,n=80)。另选择50例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无房颤组、健康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UA水平差异。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UA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NT-pro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无房颤组,且无房颤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T-proBNP以及UA水平、高龄、左房增大、合并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UA、NT-proBNP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0.737、0.840。结论:血清NT-proBNP、UA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最高,除高NT-proBNP以及UA水平外,高龄、左房增大、合并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亦是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依据临床症状收集经冠脉造影显示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其中临床症状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包含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同期收集对照组20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ELISA方法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CD4~+CD28~-CX3CR1+T细胞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趋化因子CX3CL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组(P0.05);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3CL1表达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即刻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清中CX3CL1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血清中的表达含量。冠心病患者CD4~+CD28~-CX3CR1+T细胞受体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趋化因子CX3CL1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并且可能成为外周血中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我院心内科自2003年1月~2008年8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60例,其中68岁以上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TNF-α、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后6h、12h、24h、48h及72h血清中cTnI、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hs-CRP在患者发病12h后达到高峰,而cTnI、TNF-α均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hs-CRP在患者发病早期的检出率较高,发病后6h患者血清hs-CRP检出率与cTnI、TNF-α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TNF-α及hs-CRP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住我院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9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后第2日早晨测空腹血糖值后,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应激性血糖升高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血糖正常组预后明显好于血糖升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