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种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对中国松毛虫属Dendrolimus 4种共9个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方法】对6种等位酶系统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乙醇脱氢酶(ADH)、甲酸脱氢酶(FDH)、谷氨酸脱氢酶(GDH)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在4种松毛虫9个地理居群中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其中4个位点为多态位点,检测到17个等位基因; 种群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40%,平均有效基因数A=1.70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51,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0.285; 其中马尾松毛虫指名亚种Dendrolimu punctatus Walker 6个居群的遗传分化度Fst=0.265,基因流Nm=0.692。4种松毛虫之间遗传关系最近的是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和马尾松毛虫的地理亚种赤松毛虫D. punctatus spectabilis Butler,遗传关系最远的是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和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结论】 马尾松毛虫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大,基因交流较少,遗传漂变已经成为导致该物种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小菜蛾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15条引物扩增出395条ISSR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9.11%, 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小菜蛾无论在物种水平上(P=89.11%, H=0.2706, I=0.4286), 还是在种群水平上(P=88.80%, H=0.2759, I=0.4349)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 北京南口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大, 海南海口和甘肃兰州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 南方地区(云南、 湖北)小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地区(北京、 天津、 山东、 黑龙江、 甘肃)种群。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 有5.6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 94.3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m=8.3399), 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本文有关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为小菜蛾抗药性的控制及田间种群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入侵来源和扩散情况,利用13对引物对中国南方10省区、泰国、夏威夷、菲律宾和老挝的30个桔小实蝇种群共18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 Popgene32和NTSYS-pc2.10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相似度在0.3599~0.9153范围内。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464±0.1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1.2845±0.2632, 提示桔小实蝇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地区和海南地区分别独立一支,广东地区和台湾地区种群聚成一支,而广西、泰国、湖南、云南、老挝、四川、 重庆和贵州地区聚为一大支系。据此提出泰国种群和老挝种群是最早入侵我国的种群,云南地区是最早的入侵地,广西地区可能为又一较早入侵地。 相似文献
4.
为从分子水平探索不同地区伞裙追寄蝇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不同地区伞裙追寄蝇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分化程度以及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1对多态性稳定的ISSR引物,对8个地区伞裙追寄蝇群体的8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66个重复性好且清晰可辨的ISSR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5.0909个片段,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441-0.8653;香农信息指数(I)为0.1240-0.345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841-0.2285;基因分化率(Gst)为28.78%,基因流(Nm)的均值为1.5702,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处于中等水平;8个地区伞裙追寄蝇种群被划分为4个类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桃蛀螟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11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从34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用于ISSR多态性分析, 共扩增出211条带, 其中209条具多态性, 总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05%。11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在0.0059~0.0237之间, 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50, 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66, 遗传分化系数为0.053, 基因流高达8.8724。结果提示中国桃蛀螟地理种群因基因流水平较高而种群遗传分化水平保持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地区(河北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山东聊城)的麦无网长管蚜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23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297条清晰条带,其中172条(57.91%)具有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57.91%)高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26.24%),其中河北保定种群和河北邯郸种群的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24.92%),河北石家庄种群的种群变异最大(41.75%),河北和山东地区的种群(除河北石家庄)之间没有显著遗传差异。根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26.44%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73.56%变异来自于种群内(Gst=0.2644),不同地理种群间并没有出现分化现象(Nm=1.3910)。利用不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对6个种群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进化树,发现6个种群分为了两大类,而其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相关性,地理空间并未对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影响。麦无网长管蚜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各个种群间并没有明显遗传分化的趋势。本研究有关麦无网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和遗传变异将为控制麦蚜危害和田间综合防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瘤背石磺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盐城(YC)、上海(SH)、温州(WZ)、厦门(XM)、深圳(SZ)、海南(HN)6个不同地理群体的瘤背石磺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54.20%-70.99%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在0.156 4-0.219 1和0.242 1-0.332 4之间。AMOVA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瘤背石磺47.25%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52.75%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平均Fst值为0.4725,种间分化系数(Gst)为0.370 5,基因流(Nm)为0.849 7,表明6个地理群体间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中推断遗传漂变可能是影响群体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 4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 进行RAPD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65个扩增位点, 53个多态位点, 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049~0.2061,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641~0.3167。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大猿叶虫遗传变异很高,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遗传变异最小, 山东泰安种群遗传变异最高。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636~0.3200,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和江西修水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哈尔滨种群与江西龙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吻合。结果提示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它们生物学上的相似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mtDNA COI和COⅡ的联合序列,探讨中国南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方法】利用MEGA 6.0, DnaSP 5.10和Arlequin 3.5.2.2等软件对中国南方茶棍蓟马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变异及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推断群体演化历史。【结果】茶棍蓟马mtDNA COI和COⅡ序列均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COI和COⅡ联合序列的长度为1 146 bp,共有22个单倍型。中国南方茶棍蓟马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92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600)。8个地理种群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高(FST=0.84830),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0),群体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而发生明显分化。AMOVA分析显示,茶棍蓟马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种群(FCT=0.84922);Mantel检测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29, P<0.01)。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云南两个地理种群外的其他地理种群近期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结论】中国南方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地理距离可能是影响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推测中国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向北方扩散的路径和北方地区的传播来源。【方法】本研究对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的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进行测定;依据mtDNA COⅠ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橘小实蝇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中获得了7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7为7个地理种群所共享,北方地理种群与原发生地区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绝大部分为种群独享单倍型。15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076)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9413),不同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显示,橘小实蝇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系统进化树分为2支,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福建福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海南海口、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广东广州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海南三亚、广西南宁、云南丽江、湖南邵阳、山东泰安、山东临沂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北方新发生地理种群在两个分支中均有分布。橘小实蝇整体错配分析结果显示为单峰,表明橘小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桑树选育品种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24个选育桑品种的指纹图谱,用3种独立的方法(特殊的标记;特异的谱带类型;不同引物提供的谱带类型组合)可以有效地鉴别桑树选育品种,证明ISSR标记在桑树品种的鉴别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和方法。1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40条带具有多态性,占50.0%。24份选育桑树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Nei’S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8731,0.1210和0.1942。桑树选育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说明中国选育桑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狭窄。UPGMA法聚类和PCA分析都清楚地显示了24个桑树选育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桑树品种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小苍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12份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从3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适宜的引物。这12条引物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5~11条DNA片段,共扩增了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62条,平均每条引物可产生5.2条多态性片段,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6%。经NTSYS-pc分析,12份小苍兰种质间的遗传距离(GD)的变化范围为0.123~0.907,平均为0.442。根据Nei’s相似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56时,可将紫色花系的小苍兰种质与其它种质分开,形成两个组。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分析小苍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小苍兰的杂交育种和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种12居群的川产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发现23个ISSR随机引物共扩增194条清晰条带,其中169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1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4 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4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469 7,表明物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7种川产淫羊藿属植物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3 2~0.748 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直观的显示出12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并将其分为两类。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川产淫羊藿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取30个枣树品种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其扩增条带分别进行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以期获得不同产地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100条选择扩增的ISSR引物中筛选出17条扩增清晰、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引物,选取其中8条扩增条带多态性强的引物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总条带数分别为72和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51条和11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分别为70.8%和88.9%。(2)基于UPGMA软件对30个品种的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8个ISSR引物可以将枣树品种之间遗传差异明显区分开来。两种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可获得较为精细的枣树品种间遗传图谱。其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56~1.00之间,以0.62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可将30个枣树品种分成3个大类,6个亚类,为进一步研究枣树品种间分类、起源进化关系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银杏大蚕蛾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利用ISSR技术对10个不同地域的银杏大蚕蛾的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35个随机引物中,有20个引物扩增出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扩增总片断数为299条,其中有250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61%,不同地域银杏大蚕蛾间的遗传距离(D)在0·2315~0·4147之间。根据D值,由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分子进化树,发现不同地域银杏大蚕蛾已发生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ISSR标记的烤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利用ISSR标记分析了24份代表性烤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208条稳定的条带,片段大小介于200~2 400 bp之间,条带数在7~37条之间;扩增片段中多态性带141条,平均多态性比率(PPB)为67.79%。 通过UPGMA聚类分析,24个烤烟品种分为5类,最大一类有12个材料,主要衍生于Coker319。品种间遗传相似指数(GS)范围为0.66~0.85,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拓宽烤烟种质的遗传基础。同时,利用2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可以将这24份烤烟材料区分开,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图谱,表明ISSR标记适于烟草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荷主要分布区8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在物种水平上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4.86%,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0)为0.343 8;在群体水平上PPB为73.07%;H0为0.276 3;说明红花荷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红花荷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群体内遗传变异占群体的70.29%,群体间占29.71%。Mantel检测表明红花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5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分别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出90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比率为90.00%,表明供试材料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较高。用 NTSYSpc-2.10软件中的 UPGMA进行聚类分析,40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5~1.00之间,在此基础上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揭示了玉米各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今后分子水平上玉米优良自交系的改良与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内枫香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10个引物对5个枫香种群共100个个体的样品DNA进行扩增;共测得13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1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7.41%;Shannon指数(I)为0.464 6;Nei指数(h)为0.312 2;表明枫香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59.11%;Shannon指数平均为0.366 0;Nei指数平均为0.254 3。P、I、h均显示北山种群最高;天台山种群最低。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85.4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4.51%存在于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85 6;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2.194 4。5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9 9。利用UPGMA法对5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两大类群:白云山、天台山、北山和安岱后4个种群组成一大类群;大明山种群单独为另一类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