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鹅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金顶  廖明  辛朝安 《病毒学报》2003,19(4):355-359
在华南地区进行鹅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对鹅和鸡都有致病力的病毒,初步判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GPMV/QY97—1株。以GPMV/QY97—1毒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3’端和5’端的cDNA片段,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HN基因的cDNA全长为2024nt,编码571个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3个半胱氨酸残基和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HN基因及编码蛋白结构与新城疫病毒株相符。将GPMV/QY97-1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病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做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9.6%~8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3.3%~87.9%。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鹦鹉源Ⅰ型禽副粘病毒F和HN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现已确定有9个血清型(APMV-1~9).  相似文献   

3.
禽Ⅰ型副粘病毒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RT-PCR一步法对云南省不同禽类(鸡、鸽子)3株禽I型副粘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对其f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禽I型副粘病毒各毒株同源性为88.1%~94.9%,与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5.6%.所分离两株新城疫病毒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aa)的氨基酸序列与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强毒株.鸽I型副粘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PPMV ZQ98-1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揭示为中强毒株.以1 662bp核苷酸绘制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地方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Ⅶ型,鸽I型副粘病毒属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4.
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现已确定有9个血清型(APMV-1~9)。APMV-1血清型是禽类最重要的致病型,几乎所有禽种均对其敏感。该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由囊膜、核衣壳和核酸组成;基因组全长约15kb,  相似文献   

5.
用RT—PCR一步法对云南省不同禽类(鸡、鸽子)3株禽Ⅰ型副粘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对其f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禽Ⅰ型副粘病毒各毒株同源性为88.1%--94.9%,与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5.6%。所分离两株新城疫病毒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aa)的氨基酸序列与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强毒株。鸽Ⅰ型副粘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PPMVZQ98—1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揭示为中强毒株。以1662bp核苷酸绘制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地方新城疫病毒届于基因Ⅶ型,鸽Ⅰ型副粘病毒届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6.
Virion RNA was abstracted from purified type I Avian paramyxovirus strain YN-PA01(isolated from parrot)and used as a template. The fragment containing the fusion gene(F) and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gene(HN) of the isolat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to the pMD18-T Vector. Using primer walking method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F-HN genes was obtained finally.And the respective amino acid sequence was deduced. Through relative software the phylogenetic trees on F gene and HN gene were constructed between strain YN-PA01 and reference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YN-PA01 comparing with reference strains displays 98.7%-83.2% nucleotide homology and 98.1%-86.2% amino acid homology on F gene; 97.4%-79.1% nucleotide homology and 97.2%-83.2% amino acid homology on HN gene. Additional 6 amino acids are encoded by the HN gene ORF of strain YN-PA01 comparing with national reference strains.The studied strain YN-PA01 exhibits highest identities with strain JS/5[O1/Go either analyzed on F gene or HN gene.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WF00 G分离株HN蛋白基因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鹅副粘病毒凤阳分离株WF00G做9~10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0G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性阅渎框,编码571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0G株与其他12株鹅副牯病毒的同源性为89.9%-99.2%,与国内外其他NDVHN基因的同源性为81.7%~95.7%,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4.7%,说明WF00G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NL/96株的同源性为94.3%和95.7%,说明WF00G与Taiwan95株和NL/96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用RT-PCR一步法对云南省不同禽类(鸡、鸽子)3株禽I型副粘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对其f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禽I型副粘病毒各毒株同源性为88.1%~94.9%,与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5.6%。所分离两株新城疫病毒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aa)的氨基酸序列与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强毒株。鸽I型副粘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PPMV ZQ98-1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揭示为中强毒株。以1 662bp核苷酸绘制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地方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Ⅶ型,鸽I型副粘病毒属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9.
用鸭副粘病毒凤阳分离株WF01 D作9~10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 D病毒的F基因,获得了1条长约1.7kb的特异性条带。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782bp,含有1个1662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54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 D株与国内外其他NDVF基因的同源性为84.5%~97.0%,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6.6%,说明WF01 D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J株的同源性为93.6%和97.0%,说明WF01 D与Taiwan95株和J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Arg-Arg-Gln-Lys-Arg-Phe117,表明为NDV的强毒株。蛋白疏水性和抗原性分析表明与标准强毒F48E9株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五株鸽副粘病毒国内分离株F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ivirus-Ⅰ,PPMV-Ⅰ)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F)在病毒装配、出芽、释放及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HN对病毒致病力的影响程度尚不完全清楚。【方法】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中等毒力毒株Mukteswar的HN基因替换我国广泛应用的LaSota疫苗株HN基因,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出嵌合病毒(rL-MuHN)。【结果】rL-MuHN红细胞吸附能力较亲本株rLaSota无显著升高,具有相似的细胞融合活性;嵌合病毒ICPI由rLaSota株的0.36降为0,MDT≥90,IVPI=0与rLaSota株相同,保持典型低致病力缓发型特点不变。进一步以Mukteswar株F基因替换rL-MuHN的F基因,拯救出F和HN双基因替换嵌合病毒rL-MuFHN,尽管该病毒的细胞融合能力显著提高,但其MDT、ICPI和IVPI分别为98h,0.59和0,显示F和HN双基因替换仍未能使嵌合新城疫病毒rL-MuFHN的致病力达到中等毒力毒株Mukteswar(MDT、ICPI及IVPI分别为46h、1.32和0.64)的水平。【结论】试验结果表明,F及HN囊膜蛋白基因之外的病毒基因组骨架背景对病毒的致病性同样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不同HN蛋白对嵌合病毒的致病能力的影响不同,与供体毒株毒力无关;以流行野毒株HN替代rLaSota疫苗株构建抗原针对性更强的弱毒疫苗株存在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城疫(ND)是中国流行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对家禽业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防控是控制ND的重要措施。新城疫病毒(NDV)流行株的遗传演化一直是研究NDV的焦点。本文利用分子信息学手段,通过比较近20年间NDV流行株不同基因型F和HN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频率,解析免疫压力下NDV的演化规律。【方法】利用Lasergene 7.1和MEGA5.1软件,选取本实验室89株NDV分离株,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364株NDV流行株以及15株NDV经典毒株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子特征和替代频率分析。【结果】系统发育表明,NDV已经演化为15个基因型。一致性比较显示,NDV流行株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氨基酸)高度同源,而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明显的氨基酸变异积累。NDV基因型的分布与时间、地域密切相关,VII d亚型为中国NDV优势流行株。为评估NDV变异的频率,以Go/GD/QY/1997株(中国较早发生的基因VII亚型)为参照,1997-2015年间NDV的F/HN基因的年平均核苷酸(氨基酸)替代率为2.31×10~(-3)(2.26×10~(-3))/3.37×10~(-3)(2.35×10~(-3))。其中,1997-2001年(未使用基因VII型疫苗)F/HN基因核苷酸年平均替代率为4.72×10~(-3)/8.28×10~(-3);2002-2015年(疫苗使用后)为1.6×10~(-3)/1.84×10~(-3),显示出基因VII型疫苗在控制NDV变异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研制出与NDV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是控制当前NDV变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选取13株国内2001~2004年分离的新城疫流行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经蚀斑纯化,克隆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结合疫苗株La Sota、Clone30和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等的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利用纯化的病毒制备特异阳性血清,进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确定不同NDV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并与NDV不同毒株之间的HN和F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表明:病毒中和指数与HN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显著相关(P<0.01,r=0.35),与F基因呈弱相关(P<0.05,r=0.20),而与F基因前374bp的核甘酸同源性不相关。这表明,NDV的分子变异已经对NDV的抗原性变异产生了影响,研制新型的疫苗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mtDNA基因树拓扑距离比较和基因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树间拓扑距离数据的比较进一步证明:与分割拓扑距离相比,能经拓扑距离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测度,利用相对通经拓扑距离构建了8个基因的拓扑距离树。基因的拓扑距离树能直观地反映不同基因树的拓扑结构差异大小,可用来对基因进行分群。此外,发现不同DNA序列用于构建多基因树中其系统发生信息存在“累加”,“合取”,“含盖”,“相斥”等数学关系。这可解释在mtDNA基因组中一些基因比另一些基因更适合用来的构建树的结果。结果提示从GenBank中应选择具有累加基因的DNA序列或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合并来构建物种。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一种获得真树的新建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前勇  叶俊华  任军  谢爱芳  徐波 《遗传》2006,28(3):357-361
犬的驯养迄今约有1万多年,由于不同环境和不同目的人工选择形成了犬品种间或品种内极丰富的毛色多样性,经证实,这些犬的很多毛色类型与MC1R相关 ,MC1R在一些物种中有同源基因 本文阐述了犬MC1R多态性研究进展,并选择其它9个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物种与犬MC1R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以此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0个物种的MC1R基因的分子进化关系与物种的经典分类学地位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含有对它抗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每10代扩增其HN和F基因并测序。选择变异最大的系列A1-50病毒,再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续传50代,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的独立传代系列作为对照。对第60、70、80、90、100代病毒的HN和F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组HN基因的非同义突变(NS)对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5.25,明显高于无抗体组NS/S的2.375。前50代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已发生的稳定NS突变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细胞培养中传代仍能稳定保持,且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位点。在有抗体组经传50代后F基因发生的稳定非同义突变,在抗A1-50血清作用下再连传50代后也仍然保持,且又出现3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不同传代病毒与原始病毒间的血清交叉血球凝聚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在含有抗NDV血清的细胞培养上传代代数的增加,病毒与原始病毒间在抗原性的差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遗传变异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国内1999~2005年发生的NDV毒株,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对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具有F和HN基因的NDV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其不同毒株的F或HN基因片段和全长、F和H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8.0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DV毒株F或HN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核甘酸r≥0.973,氨基酸:0.911≤r≤0.968,遗传变异高度相关,但F与HN基因全长之间核甘酸的遗传变异呈现弱相关(r=0.312)。国内NDV野毒株之间HN核甘酸高度同源(同源率97%以上),而与La Sota同源率仅为79.2%~80.7%,且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8.
解偶联蛋白基因是新近发现的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与脂肪代谢和能量调控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本研究根据小鼠UCP2基因的剪切方式,设计4对引物成功克隆测序了鸡UCP基因的全部5个内含子,发现都是GT-AG类型的内含子,鸡UCP基因的结构和小鼠的UCP2基因结构一致。以不同物种UCP基因的cds 区域序列和内含子2、内含子3序列进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结果表明:以UCP基因cds区域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与物种树是一致的,UCP基因可以作为研究动物群体系统演化研究的有效基因;但以内含子2与内含子3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的结构则完全不是这样,与物种树的差别比较大。Abstract:The UCP genes were the newly discovered genes that can increase the energy expenditure and involve in the metabolism of fat and regulation of energy.Four pairs of primers in chicken UCP exon region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introns of chicken UCP gene according to the splice ways of the mouse UCP2 gene (Accession No.AF096288).The sequ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cken UCP gene also had five GT-AG type introns.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cds,intron 2 and intron 3 region,respectively.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UCP cds reg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pecies phylogenetic tree.This result implicated that UCP gen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useful gene for the study of animal phylogenesis.On the contrast,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intron 2 and intron 3 region was different from the species phylogenetic tree,which show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intron and cds region is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9.
从患病肉鸡群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SQZ04。经蚀斑纯化后接种40日龄SPF鸡可诱发典型病变。经蚀斑纯化前和后的MDT为50·5h和51·2h,ICPI为2·0和1·92,IVPI为2·8和2·68,表明属强毒株。但F基因分型表明SQZ04属基因Ⅱ型,而且其与已知基因Ⅱ型的疫苗株LaSota、B1和Texas48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8·7%和96·9%,显著高于与基因Ⅶ或Ⅸ型强毒株的同源性88·3%~88·6%或91·3%~92·1%。这是国内第一株属于基因Ⅱ型的NDV强毒株。SQZ04F多肽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1GGR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这也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具有这一氨基酸序列的强毒野毒株。然而,SQZ04株与其他已知强毒株的HN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5·3%~97·3%,显著高于与弱毒株LaSota等的同源性87·8%~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