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营养盐对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实验材料,利用MCM改良配方制作基本培养液,通过测溶解氧的方法,试验氮,磷,碳和盐度等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的光合作用与上述营养浓度有直接的关系,5、0.5、5×10^-3Mol/L的KNO3,KHO2PO4,NaHCO3是该藻光合作用的适宜浓度,并对MCM改良配方再次修正2,初步建立起养殖该藻的营养模式,为大规模模养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雨生红球藻培养基的改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FlotetWill)作为一种获取天然虾青素的资源被广泛重视l‘,‘1。目前,有关而生红球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虾青素的积累机制、合成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关于雨生红球资生长调控方面的工作报道较少,还没有一个很理想的红球藻培养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雨生红球藻的深人研究与开发利用。雨生红球藻尤其是它的绿色游动细胞对环境pH值的改变较敏感,其生长状况与培养液的pH稳定性关系密切[‘”],而目前较多采用的MCM、BBM和Bthl…  相似文献   

3.
不同激光对雨生红球藻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研究了He-Ne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对生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生理刺激作用。对两种激光不同辐照剂量的生长刺激作用,叶绿素含量及虾青素累积速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功率的红色激光对红球藻营养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G11培养基,对雨生红球藻进行了室内培养,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室内培养的条件是UV-B辐射强度为0.1J·m-2·S-1,0.2J·m-2·S-1, 0.3J·m-2·S-1, 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1(昼夜比为12 h:12 h),温度为20~26℃.测定了培养液细胞数目、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的含鼍,并对雨生红球藻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室内培养雨生红球藻增加UV-B辐射,能够提高其细胞内虾青素的含量,其显微结构显示类胡萝卜素颗粒明显增加的现象.本研究目的是在室内培养雨生红球藻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雨生红球藻对环境胁迫的分子防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生物抗氧化性的类胡萝卜素,在医药,食品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雨生红球藻在逆境下能够大量积累虾青素,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雨生红球藻生存的角度来看,虾青素的积累是细胞对逆境防御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雨生红球藻还通过调整相关酶的表达类来使细胞度过难关.主要综述了雨生红球藻对环境胁迫防御的两种分子机制,即早期机制和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6.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虾青素是一种重要的次级类胡萝卜素,具有高活性的抗氧化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医药、水产养殖等领域。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在胁迫条件下能够大量积累虾青素的微藻。文中回顾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生物合成研究的进展,包括虾青素生物合成的诱导与调控、虾青素合成与光合作用及脂类代谢的关系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雨生红球藻在不同培养基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健晖  李爱芬 《生态科学》2006,25(2):113-115,121
研究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3个不同品系CH-1、UTEX-16和CS-321分别在3种不同培养基BBM、BG-11、JM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3种培养基中,CH-1的最高细胞密度、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都要高于另外2株雨生红球藻,其中以BBM培养的CH-1生长情况最好,其最终营养细胞密度可达到59.8×104cell?mL-1,干重为0.527g?L-1,细胞密度最高时虾青素含量为3.55mg?L-1。  相似文献   

8.
活性氧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劲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6,25(3):213-215,221
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活性氧1O2、H2O2和·OH的诱生剂,通过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虾青素含量,研究了这三种活性氧诱生处理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利用活性氧诱生剂提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MB能够促进虾青素含量增加,当MB浓度为10-7mol·L-1时,虾青素含量达到5.27μg·mL-1,比对照显著提高。活性氧诱生剂对雨生红球藻生长有抑制作用,但MB的抑制作用小于H2O2和·OH诱生剂。  相似文献   

9.
本工艺以雨生红球藻粉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z萃取技术,萃取雨生红球藻浸膏,可有效地将雨生红球藻颗粒中的虾青素萃取出来,使萃余物(残渣)中总虾青素含量的平均值为0.224%;提取物得率(以油浸膏的总量计)可达28.5%;虾青素的提取率可达66.69%;雨生红球藻油浸膏中虾青素含量为5.710%。  相似文献   

10.
红球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球藻是一种生活于间歇性水体的淡水绿藻,能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可占干重的2%-5%),其中80%以上为虾青素(Astaxanthin)及其酯类1-3.近年来,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中(如虹鳟、鲑等的人工养殖)较广泛地用作饲料添加剂,取得了满意的着色效果4-6.另一方面,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强于β-胡萝卜素7和维生素E8,具有潜在的医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岩溶环境因子对细菌胞外碳酸酐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编号GLRT102Ca)为例,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等主要岩溶环境因子对其胞外碳酸酐酶(C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照乐,任实验温度(10℃~50℃)和pH(5.5~9.0)范围内,实验菌株均能表达出不同程度的胞外CA活性,其中20℃~30℃以及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的胞外酶活性较高。钙、镁、锌、钻等4种金属离子以及SO4^2-、H2PO4^-、NO3^-、NO2^-、Cl^-、Br^-、I^-和HCO3^-等8种阴离子往实验浓度范围内一般都能促进胞外酶活性的表达,但表达较高活性所需的离子浓度因不同离子而异。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碳酸酐酶的岩溶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雨生红球藻混合营养与异养培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雨生红球藻混合营养生长与异养生长对碳源及碳源浓度的需求,并对两种生长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酸钠较葡萄糖等碳源更能维持红球藻进行混合营养民异养生长。红球藻混合营养型生长与异养型生长的适宜乙酸钠浓度范围分别是0.5 ̄1.0g/L和1 ̄1.5g/L。混合营养型及异养型的平均速率分别是0.72d^-1和0.53d^-1,培养8d的细胞干重分别是0.65g/L和0.32g/L。与光养型(对照)相比,混  相似文献   

13.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生红球藻是单细胞微藻,其中的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养殖业有诸多用途。概述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影响因素,雨生红球藻培养方法、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最新研究成果,为虾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雨生红球藻的紫外、激光复合诱变育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紫外线和激光复合诱变生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以适宜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亚适宜条件下的虾青素累积能力为筛选指标。结果表明,与原始出发株比,紫外线诱变后,色青累积速率提高37.8%,但生长速率有所下降,紫外线,激光复合诱变结果,生长速率提高11.1%,培养1个月时虾青素累积量提高52.2%。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激光可刺激叶绿体发育,从而改善了紫外线诱变后的生长抑制状况,展示复合诱变是筛选高产虾青素藻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莱茵藻胞外碳酸酐酶分子定位与活性诱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胞外碳酸酐酶是藻类CCM机制和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组分 ,藻类从高CO2 转入低CO2 浓度培养时可诱导出胞外碳酸酐酶。应用金标免疫分子定位和pH调节对胞外碳酸酐酶分子定位和CO2 诱导机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胞外碳酸酐酶主要分布于胞壁空间 (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 ) ,且细胞壁上也有较多分布 ,细胞壁外分布较少。说明胞外碳酸酐酶能从胞壁空间穿过细胞壁。通过CO2 诱导和pH调节(升高 ) ,均可提高碳酸酐酶活性 ,且pH提高幅度越大 ,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也越大 ,说明胞外碳酸酐酶的CO2 诱导与pH调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土壤干旱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和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汕优 6 3”为材料 ,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适应性较差的品系“NAU30 3”为对照 ,比较了不同阶段的叶片光合机构对于干旱处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汕优 6 3”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在逆境条件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这可能和叶片中碳酸酐酶活性对逆境的响应程度高有关。这种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反应只在叶片光合功能的可逆衰退阶段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雨生红球藻34-1n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对基因组DNA进行酶解,回收6~8kb的基因组DNA片段,并浓缩至200ng/μL。该片段与经BamH Ⅰ酶切和去磷酸化处理后的pUC18载体连接,然后电击转化到受体菌Escherichia.coli DH5α中,获得雨生红球藻34-1n的基因组文库。该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6.5kb,获得6×105个克隆数。通过PCR筛选,由雨生红球藻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含bkt1序列的单克隆菌,与β-胡萝卜素氧化酶序列(GenBank:DQ086233.1)进行比对,结果表明bkt1基因组序列含有6个外显子。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雨生红球藻相关基因提供了一个文库平台。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