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福建省兴化湾黑脸琵鹭的越冬及迁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福建省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连续4个冬季的调查显示,在湾内的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为40~60只,其中2007年越冬种群的数量较前3个冬季显著增加.黑脸琵鹭主要栖息在农场面积约320 hm2的养殖塘内,多集群.昼间栖息的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其次是维护行为,约10%;觅食等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养殖塘主要作黑脸琵鹭昼间的休息场所之用.兴化湾同时是黑脸琵鹭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07年秋季南迁的时间为11月3日至12月12日;2008春季北迁的时间为3月8日至4月加日.江镜华侨农场南迁停歇的种群数量约为136只,北迁的数量约为226只.春季北迁种群中具繁殖羽的个体比例最高时超过60%,表明种群中能够参与繁殖的个体数量较多.建议加强兴化湾滩涂及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科学管理,促进黑脸琵鹭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食物主要由鱼类和虾类组成,对其觅食生境中潜在食物的分析有助于对该濒危物种的保护。福建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对湾内越冬黑脸琵鹭的观察发现,黑脸琵鹭白天在养殖塘休息,黄昏则飞到离养殖塘约8km处的滩涂觅食至黎明返回。在黑脸琵鹭觅食的滩涂共采集到42种鱼类和6种虾类。根据对体长、生活习性和数量状况的分析,认为其中的19种鱼类和6种虾类为黑脸琵鹭的潜在食物,以鲻科鱼类最为重要。建议对黑脸琵鹭的保护应重视其觅食滩涂生境中鱼类和虾类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黑脸琵鹭的分布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福建省海岸湿地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在福建省越冬的黑脸琵鹭约60~90只,每年迁徙停歇的种群数量在80只以上,黑脸琵鹭主要选择河口的滩涂湿地作为越冬和迁徙停歇地。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是其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实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程,并帮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寻找到发挥湿地更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是保护黑脸琵鹭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越冬鸻鹬类对不同生境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先后两次对钦州湾的越冬鸻鹬类进行了调查,对越冬鸻鹬类退潮后在各类型生境的分布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保护越冬鸟类及其生境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退潮后各生境内记录到的鸻鹬类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均不同,钦州湾不同生境鸻鹬类结构特征随天气变化改变。相似性比较显示,晴天各生境中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盐田-养殖塘生境和农田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96;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低的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49。阴冷天气各生境中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光滩生境和盐田-养殖塘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79;最低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52。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对越冬鸻鹬类生境选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是全球极危鸟类,估计其种群数量为360~600只。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查阅,勺嘴鹬在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本文介绍了勺嘴鹬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其中江苏省的东台市和如东县的滩涂湿地是目前已知的勺嘴鹬全球数量最大的迁徙停歇地。东台市滩涂单次调查记录的勺嘴鹬最大数量为144只,如东县滩涂单次调查记录的勺嘴鹬最大数量为103只。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滩涂和福建省闽江口的滩涂为勺嘴鹬在中国最大的两个越冬地。滩涂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非法捕猎、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干扰是勺嘴鹬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勺嘴鹬,我们建议加强对勺嘴鹬关键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加强对滩涂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国沿海勺嘴鹬的调查研究以及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对钦州湾的越冬鸻鹬类进行了调查,对越冬鸻鹬类退潮后在各类型生境的分布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保护越冬鸟类及其生境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冬季在钦州湾记录到鹬鸻类27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退潮后各生境内记录到的鹬鸻类种数和数量均不同,钦州湾不同生境鹬鸻类结构特征随天气变化改变。相似性比较显示,晴天生境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盐田-养殖塘生境和农田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96;相似性指数最低的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49。阴冷天生境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光滩生境和盐田-养殖塘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79;最低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52。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对越冬鹬鸻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承载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董科  吕士成  Terry Healy 《生态学报》2005,25(10):2608-2615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G rus jap onensis)越冬地。如今全球的丹顶鹤仅约2700只,而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接近世界野生个体总数的一半。因此,盐城滩涂的环境状况对于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不言而喻。该地区能够容纳承养多少丹顶鹤?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此前尚无人就盐城滩涂对丹顶鹤的承载力作过详细分析。处于保护下的野生动物应按照“生态承载力”来分析其容纳量。由于滩涂上水源较充足,食物和隐蔽物就是丹顶鹤对生境的主要两方面需求,也即限制因子。根据2004~2005年越冬期统计的鹤数及其分布,运用N eu方法分析丹顶鹤对盐城8种不同栖息地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它们最偏爱的生境是稻田和草滩,可以栖息在芦苇(P hragm ites comm un is)地、淡水养殖塘或大米草滩,而回避的生境是泥滩、盐田、盐地碱蓬(Suaed a sa lsa)滩。之后,作者用“热量法”计算了射阳基地圈养丹顶鹤的饲料成分,基本符合营养定额标准;而人工投放的玉米饲料难以保障野生鹤的生存。又按“重量法”,以丹顶鹤对各生境的利用程度为权重,估算得盐城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物总量远远大于鹤群一个越冬期所需量,表明食物并非生境的决定性因子。此外,作者分析了丹顶鹤对各种主要食物的选择性,发现植物在食物总量中占比例极小,但其喜爱的食物却是植物性的稻谷和人工的玉米饲料。总而言之,其种群喜爱居留在淤长型海岸带及食物量大、距道路(人类活动)远、盐度小的栖息地。核心生境丹顶鹤的分布密度约0.8~2.5只/km2,则1000km2最适宜生境的容纳量为800~2500只;实际上,近10a来80%~90%的鹤群分布收缩在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共641km2),则整个保护区容纳量为570~2004只。结合这两方面考虑,作者预测盐城保护区的丹顶鹤承载力为2000~2500只,目前其数量未达饱和,种群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8.
黑脸琵鹭是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种之一,是中国23种濒危鸟类中被列为世界极危级的5种之一,数目比大熊猫更稀少,现全球仅存1000只左右,而且仅在亚洲出现。国际《拉萨姆湿地公约》规定,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可见其濒危程度。黑脸琵鹭因长有黑脸及琵琶状鸟喙而得名。夏秋两季主要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部繁殖,越冬时飞往中国东南部及越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我国发现的大都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的曾文溪口(最多找到363只)和香港的米埔湿地(最多找到135只)是黑脸琵鹭的最主要越冬地。  相似文献   

9.
澳门路凼连贯公路西侧的湿地保护区是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每年的越冬数量稳定增长。2007~2009年度2个冬季的调查结果显示,黑脸琵鹭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在澳门越冬,12月至翌年2月份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超过50只。其中人工湿地是黑脸琵鹭主要的休息场所,沿岸滩涂是其重要觅食地。黑脸琵鹭昼间栖息行为以休息为主,其次是护理行为。栖息地周边主要人为干扰为噪声污染,但噪声水平较低,经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出传播至黑脸琵鹭停歇处的噪声水平为45.4dB(A)及46.5dB(A),低于鸟类耐受阈值,警觉受惊行为多数由大型牵引车和直升飞机引起。随着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开发,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议加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控制周边交通干线的车流量,并调整直升飞机飞行路线,尽量绕行保护区上空,以减少对黑脸琵鹭栖息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仅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东北(Schauensee,1984)和朝鲜(Kennerley 1989)繁殖,多在我国东南沿海越冬。由于数量稀少我国列入二级保护动物,是国际组织(IUCN)关注的世界濒危鸟类。据1994~1995年冬季黑脸琵鹭分布及数量的报道(Thomas D. D and Mary L. F, 1995),全世界发现有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8处,总数量为422只(图1)。  相似文献   

11.
深圳湾湿地的黑脸琵鹭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湾湿地是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1999-2000年在此越冬的黑脸琵鹭数量178只,约占世界总数量的25%。近十年来深圳湾湿地黑脸琵鹭的数量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它湿地环境恶化而使黑脸琵鹭集中到深圳湾,这种情况对黑脸琵鹭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提出了保护深圳湾湿地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endangered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has experienced drastic reductions in population siz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availability throughout East Asia.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lack-faced Spoonbills inhabiting five sites off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Korea encompassing a few of its major breeding sites. Ten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the mitochondrial sequence were used to assess patterns of genetic variation based on 63 individuals. Three ND2 haplotypes were found among 61 individuals; the remaining two were identified as Eurasian Spoonbills, revealing an unexpected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 having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s in South Korea—the Eurasian Spoonbill overwinters in inland areas, whereas the Black-faced Spoonbill inhabits coastal areas during the summer. Analyses of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revealed no discrete population structure among the five breeding sites but very weak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geographically distant regions. Assignment tests identified several possible migrants among sites.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Black-faced Spoonbills from the five breeding sites could be managed as a single population 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ing the populations from Maedo, Suhaam, and Namdong reservoir, which are geographically close and have retained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larg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李佳  李言阔  缪泸君  谢光勇  袁芳凯  黄燕  许鹏 《生态学报》2014,34(19):5522-5529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为(4 632±470)只,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白琵鹭的种群数量与白琵鹭越冬期当年冬季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小,且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越冬地的气候条件对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期的月值气候变量与1—9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几乎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10月降水量与2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1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8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地2a前的10月平均最高气温、4a前的11月平均最高气温、8a前的11月降水量、4a前的12月平均气温是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白琵鹭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8.9%;其中前3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72.1%,这两个月份正是白琵鹭的越冬初期,是结束长距离迁徙的阶段,可能是白琵鹭补充能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越冬地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白琵鹭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不利于能量的恢复,从而可能给种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It is well established in theory that short-term environmental fluctuations could affect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s of wildlife populations, but this theory has rarely been tested and there remain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effect is actually important in practice. Here we develop models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daily, seasonal, and yearly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on the average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and we apply them to long-term data on the endangered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an endothermic species whose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follow a concave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urrent levels of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particularly seasonal variability, are already large enough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long-term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As the climate change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not just averag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7种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分别为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沙丘鹤(Grus canadensis)、黑雁(Branta bernicla)、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鳞头树莺(Urosphena squameiceps)、黑眉柳莺(Phylloscopus ricketti)以及红颈苇鹀(Emberiza yessoensis)。其中黑脸琵鹭、沙丘鹤和黑雁是迷鸟,黄眉姬鶲、鳞头树莺和红颈苇鹀是旅鸟,黑眉柳莺是夏候鸟。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湿地鸻鹬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1997年1月~2003年4月,采用直接计数法与航线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海岸湿地的涉禽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鸻鹬类43种及亚种计56386只。结合以往的调查记录,得知福建沿海鸻鹬类共53种及亚种,占全国该类群总种数的62%。冬候鸟和旅鸟是本地鸻鹬类中占优势的生态类群。目前沿海滩涂的围垦和鸟类食物的减少,是鸻鹬类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尽快制定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规划,对福建沿海湿地鸟类的保护至关重要。闽江口湿地不仅是鸻鹬类集中分布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珍禽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重要的停歇地,应尽快建立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