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12月9~13日在美国夏威夷茂易岛召开了HEV DART会议(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前沿研讨会).到会代表368人,来自25个国家及地区.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症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玲  林秀云  李慧勇 《蛇志》2012,24(1):50-52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其发生还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抑郁症是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睡眠障碍,甚至企图自杀等症状[2]。其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对个人、家庭产生深远的负面效果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夏培生 《蛇志》1996,8(1):49-51
症状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附100例AMI临床分析)夏培生武汉市第二医院急诊科430014症状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并不困难,但症状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特别是老年患者症状非典型者多见,而且起病症状多样化,病情变化快,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孟伟华  何敬瑞 《蛇志》2001,13(4):46-47
作者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曾经多次遇到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现对几种常见的药物剂型不合理使用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如下。1 使用方法不符合规定1 .1 舌下含化片用于口服 有些患者将舌下含化的片剂口服 ,结果疗效大为降低 ,如硝酸甘油等 ,这种药品舌下含化给药吸收完全且迅速 ,2 min~5 min即发挥作用 ,血药浓度高 ,能迅速缓解心绞痛 ,而口服后则吸收缓慢 ,在肝内大部分失活 ,血药浓度极低。1 .2 注射剂用于口服 每种药物剂型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方法 ,有人将注射剂口服 ,仅能发挥局部作用 ,而达不到全身给药的目的。如庆大霉素口服仅用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活检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表现等方面的特征.分析生化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有无相关性.方法:筛选58例肝活检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表现的特征.并对其生化学指标与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38.05± 12.04)岁,其中女性46例,占79.31%.最常见的致肝损害药物为不明具体成分的中药(占32.7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81.03%)、纳差(75.86%)、黄疸(53.45%).病理学主要表现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94.83%)、凋亡小体(84.48%)、界面炎(81.03%)、肝细胞点灶状坏死(74.14%)、肝细胞水样变性(58.62%).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PT)与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无相关性,P>0.05,偏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炎症程度的分级或分期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PT)之间无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ILI患者生化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无相关性.生化学指标不能替代病理学检查,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腮腺炎致多脏器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位于腮腺、颌下腺 ,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和腺体 ,少数可留有严重损害。现将我院自 1994年 2月~ 2 0 0 0年 4月住院的 32 6例流腮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临床资料及讨论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3例 ,女 83例 ,男女之比为 2 .93∶ 1,年龄 1~ 3岁 2 6例 ,~ 6岁 10 2例 ,~ 14岁 198例 ,以 6~ 14岁为主 ,且并发症多、重 ,占 6 0 .7% ,32 6例多脏器损害的分布见表 ,其中 5 2例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表 1  32 6例多症器损害的分布脏器分布例数 百分率 ( %…  相似文献   

8.
mRNA凭借其有效性、安全性和易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在预防急性传染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mRNA代表了一个新兴的精准医学领域,几种针对传染病和癌症等疗法的mRNA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出良好效果。mRNA稳定性好、免疫原性高、不受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型别的限制,且mRNA理论上可实现不同目的蛋白的体内表达,这使得开发mRNA药物更具灵活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难治性或遗传性疾病。介绍了mRNA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综述了mRNA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帮助理解mRNA的药物功能和临床应用,为mRNA药物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英  吕雪梅 《蛇志》2005,17(1):37-38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比率也逐年上升。但是,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非手术治疗仍然重要。为了了解AMI患者非介入治疗的情况,我们统计分析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06例AMI患者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早期使用再灌注治疗和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BB)、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自问世以来,以其操作简单、信息量大、快速便捷等优点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现重点介绍基因芯片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许德坚  蒋三员 《蛇志》2005,17(3):160-162
目的探讨药源性皮肤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6年6月~2004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皮肤病18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及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康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皮肤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6个月至73岁,发生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主要发生的部位是全身反应,康复时间数小时至30天。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了解药源性皮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药源性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已逐渐成为第二大肝脏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乙醇引发肝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造成的毒性作用、自由基损伤及对肝脏线粒体产生的毒性作用等。已证实,磷脂酰胆碱对酒精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简要介绍了酒精肝病机制及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从单细胞水平揭示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学等分子水平发生的基因变异与表观修饰状态,也可用于鉴定新的细胞类型和表面标记物。这将帮助人们探明疾病发生时细胞基因、转录或表观修饰方面的变化,了解细胞之间的联系,以及深入理解肿瘤异质性。目前,单细胞测序技术已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其在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中已有相关成果。于此,综述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肝脏发育及肝病中的应用,讨论了肝脏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以及该技术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发展三维单细胞测序技术将更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肝脏疾病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齐越  秦杰  邱坤鹏  陈楠  柳迪 《生物磁学》2014,(3):560-563
目的:探讨枸杞茶饮联合综合护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护理;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枸杞茶饮口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脂联素、TNFα的指标。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T、AST、GGT、CHOL、TG、LP、HOMA—IR水平均有所下降,脂联素、TNF-α均有所升高,但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枸杞茶饮联合综合护理能较好的改善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IR)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与脂肪代谢紊乱非常密切,研究发现它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研究中关于瘦素及瘦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肝的关系中的作用是研究比较多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及瘦素、瘦素抵抗在其中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闫国良  钱济先 《生物磁学》2013,(26):5194-5196,5086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mtivediscdisease,DDD)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数十年来,融合手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但对其随访结果仍存在争论,一些前瞻性试验显示效果优于常规的保守治疗,而别一些则相反。由于存在对融合术的有效性和在邻近节段可能引起的退变的争议,多种非融合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的目的是对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开展的手术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为医师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