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阳张士灌区六种蔬菜的镉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士cd污灌区蔬菜种植地采集了6种季节性蔬菜(莴笋、辣椒、茄子、花椰菜、西红柿和大葱)及土壤样品,进行了Cd含量分析,采用超标倍数法评价了蔬菜可食部Cd的吸收积累,采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法评价了cd从土壤至蔬菜的吸收转运能力.结果表明:在6种蔬菜中,莴笋、辣椒和茄子的可食部Cd较高,分别为4.01、1.78和1.24 mg·kg-1DW;其可食部Cd分别超标1.92、2.28和2.01倍(叶菜类标准0.20 mg·kg-1FW,茄果类标准0.05 mg·kg-1FW);西红柿、花椰菜和大葱可食部cd未超标,分别为1.02、1.20和0.83 mg·kg-1DW;花椰菜、大葱和西红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8、0.36和0.52,符合低积累蔬菜标准,莴笋的富集系数1.26,在张士及类似污染水平土壤中种植将产生较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沈阳张士灌区彰驿站镇土壤与水稻植株镉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张士灌区下游彰驿站镇水田土壤及水稻植株样品,测定土壤和水稻植株各部位中总镉浓度及土壤中不同形态镉浓度,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水田土壤及糙米的镉污染现状,并根据镉在水稻中的迁移系数、富集系数、土壤中不同形态镉对植株的贡献率及镉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影响植株镉吸收因素。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镉含量在0.47~2.49 mg·kg-1,均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且超过当地背景值1.47~12.11倍;土壤中镉形态特征分布为残渣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水稻植株各器官镉含量分布趋势为根茎叶糙米;有41.6%的糙米样品超过国家相应的食用标准,目前多以轻度污染为主;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镉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能力及土壤中镉的形态分布是影响水稻吸收土壤中镉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对水稻植株镉的吸收贡献率最大,且二者与土壤pH和CE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益宗  朱永官 《生态学报》2004,24(1):101-108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镉污染的研究进展。森林生态系统镉污染的来源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镉污染来源有明显差异。林地污泥应用、污灌、含镉磷肥的施用以及大气沉降等是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镉污染的主要来源。镉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有毒害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使其在环境镉污染监测和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再评价及镉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评价了沈阳张士灌区土壤及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镉污染仍很严重,样品糙米含镉量为0.435~0.855mg.kg-1,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该浓度与20年前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增加了335%~755%.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pH值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效态镉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镉更多地转变为生物有效态镉,占总量的22.8%~52.0%,易被作物吸收,导致水稻含镉量超标.重金属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地下水及飘尘等移动方式发生迁移转化,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5.
太原是中国的一个重工业基地。经过解放后5 0年的投资建设 ,太原已经建立起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和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较为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三废”物质大量排放 ,城市环境质量遭到严重损害 ,已被列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居民身心健康 ,也影响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对策。本文仅就太原土壤亚系统中的Cd污染进行了研究。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本项研究的范围包括太原市的城区和近郊区 ,…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城市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昌笃 《生态学报》1990,10(1):92-95
  相似文献   

7.
土壤镉污染对苎麻的生长毒害效应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了土壤添加Cd对苎麻的生长毒害效应 .结果表明 ,高浓度Cd能够显著影响苎麻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及其组成 ,降低苎麻的光合生产力 .当土壤Cd浓度达到 14mg·kg-1时 ,苎麻地上部分生物产量降低 2 0 % ;Cd浓度达到 10 0mg·kg-1时 ,产量只有对照的一半 .影响苎麻经济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有效分蘖数 .Cd对苎麻纤维品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因此 ,将苎麻作为Cd污染区的替代作物栽植时 ,必须采取综合的土壤处理和培管技术 ,在降低土壤Cd的生物毒性的同时 ,提高苎麻对污染环境的耐受性 ,以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 .  相似文献   

8.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显著不均 ;Cd在芦苇幼苗体内的分配为 :根 >叶片 >茎 >地下茎 ,在根皮层细胞中的分布为 :细胞间隙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受 Cd污染的芦苇幼苗体内的 Cd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 ,其中 Na Cl提取态的 Cd在根和叶片中占的比例均为最大 ,其次为根内的醋酸提取态 ;在叶片中以水提取态为主 ,其它形态的含量相对较低。层析结果表明 ,根和叶片中各存在一种Cd结合蛋白 ,其中根内的 Cd结合蛋白可能是一种植物络合素聚合体。受 Cd诱导 ,芦苇幼苗根中还新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但另有一种蛋白因 Cd影响而消失。此外 ,BSO实验证明了植物络合素对 Cd的解毒作用。可见 ,芦苇的抗 Cd机理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根部截留 ,细胞间隙积累 ,细胞壁沉淀 ,液泡区域化 ,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化合物 ,形成 Cd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9.
猪粪和稻草对镉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猪粪和稻草对Cd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的生物活性下降,施用有机肥料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降幅约为40%;微生物量C、N、P和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高,增幅为30%~100%,其中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效态C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作为污染土壤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
镉污染对水鳖的毒害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怀庆  施国新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237-1240,T001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Cd^2 对水鳖叶片叶绿素含量、SOD、CAT、POD活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SOD、CAT、POD添生均随Cd^2 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电镜观察发现,Cd^2 处理下,细胞核变形,核仁解体,染色质凝集;类囊体片层膨胀,叶绿体双层膜破裂,线粒体中嵴突减少或消失,线粒体空泡化。  相似文献   

11.
碱性肥料对稻田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复合肥为材料,在湖南郴州松柏村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碱性复合肥及其与微生物菌剂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碱性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较常规肥料处理分别降低8.3%、6.7%和16.4%.收获期碱性肥料处理土壤有效镉含量较插秧前降低了7.2%,而常规肥料处理却增加了11.0%.配施微生物菌剂使土壤有效镉增加了1.2%~23.3%.与常规肥料处理相比,碱性肥料处理根系、茎鞘、叶片、籽粒、稻米镉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54.9%、56.6%、41.8%、62.7%、67.6%.与微生物菌剂配施时,碱性肥料处理稻米镉含量却增加63.2%.表明施用碱性肥料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及水稻各器官和稻米镉含量,而碱性肥料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则削弱了其对稻米镉含量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紫色土Zn,Cd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盆栽生物试验结合野外典型污染调查 ,研究紫色土Zn、Cd复合污染对莴笋、蕃茄、甘兰、小麦等的作物效应 .结果表明 ,Zn、Cd复合污染对Zn表现为加和作用 ,低浓度Cd促进Zn吸收 ,加重Zn对养分吸收的抑制 ,加剧Zn的毒害作用 ;复合效应对Cd表现为竞争作用 ,高浓度Zn抑制Cd吸收 ,减轻Cd对养分吸收的抑制 ,缓解Cd毒性 ,向土壤添加Zn 50 0mg·kg- 1 为供试盆栽条件下拮抗效应的临界值 .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杨居荣,黄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100875)MechanismofHeavyMetalToleranceofPlants.¥YangJurong;HuangYi(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特性和镉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探究了在10 d内不同浓度(0~2.0 mmol·L-1)镉(Cd)胁迫对其根长、茎长、生物量、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Cd富集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25 mmol·L-1) Cd能促进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浓度(0.5~2.0 mmol·L-1) Cd显著抑制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叶绿素及生物量显著降低; Cd胁迫使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强,其中Cd胁迫浓度为0.5mmol·L-1时,SOD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植物对环境胁迫的一种应激保护反应; Cd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且均随Cd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Cd胁迫浓度为0.125 mmol·L-1时,水培10 d的紫花苜蓿幼苗单株地上部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0.214%,而整盆植株在单位体积内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15.5%;当Cd胁迫浓度为2.0 mmol·L-1时,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Cd含量达89.36μg·g-1。这些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虽未达到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但从植株生物量、耐Cd能力、富集Cd量及对Cd的净化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紫花苜蓿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d^2+污染对莼菜叶片形态学伤害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研究了Cd^2+胁迫下莼菜叶片的受害症状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当Cd^2+浓度大于2μg·g^-1时,莼菜叶面将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莼菜叶片遭受Cd^2+毒害初期,叶肉细胞质体中的少数基粒会发生膨胀或解体,线粒体的脊出现瓦解,部分核仁裂解成数块大小不等的颗粒。随着叶肉细胞遭受毒害程度的加深,质体中较多的类囊体便出现解体,多种膜性结构如:质体、线粒体的外包膜以及核膜、液泡膜等均遭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掌握了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大学生中的大多数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其认识水平和相应生态学知识并未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大学生要求面向全校开设生态学课。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在镉(Cd)污染农田上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绵 《植物研究》2002,22(4):467-472
为了对Cd污染农田实施农业生态整治及安全高效利用,将Cd污染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Cd污染农田建植绿化草坪繁育基地是近年提出的新方法。Cd污染地各种草坪草富集Cd含量的结果表明,结缕草是对污染地中Cd的摄取富集量最低的草坪品种,进行异地栽植,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改变了土壤层中Cd的浓度构成。通过采用草坪生产模式,消除食物链中Cd的危害,为重金属污染地的生物修复和开发利用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理群的研究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惠  于鲁冀 《生态学报》1999,19(1):128-133
细菌生理群的研究,可采用快速多点法,复制技术,放射性自显影及标记探针法。细菌生理群直接参与水体的物质循环,在水体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通过细菌生理群可探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机理,土壤中特殊因子及土质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种类有很大的影响,动物消化道中细菌生理群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直接反映着其营养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In the frame of a project financed by the General Secretariat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he Institute of Botany has undertaken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in the marine area by means of physicochemical and biotic parameters. 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macrophyceae has also been examined. Since the latter are immobile, they form strong indicators of pollution for the respective biotopes. Comparing th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marine macrophyceae obtained from the Gulf of Kavala and Pylos, we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d and Zn content of nine marine macrophyceae species which had already been investigated. Cadmium, one of the toxic metals, was, in certain cases, present in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Fluctuations in the quantities were seasonally detected, but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those between species from different classes of macrophyceae. In contrast, the amount of Zn was generally lower. When we compared the values of Zn to those of Cd in the same algal species, we detected an antagonism between them (i.e. higher values for Cd were accompanied by lower values for Zn). Finally, on comparing the biotopes, we found there was slightly more Cd in Pylos than in Kavala. In the harbour of Kavala, in particular, where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of domestic sewage, the amount of Cd is very low. It is well known that Cd is derived mostly from industrial waste waters; in the city of Kavala, the domestic waste does not include high quantities of heavy toxic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