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Liu ZJ  Yu XX  Li L  Huang M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84-2090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高程等13个评价指标,在GIS环境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5级:微度脆弱(<1.8)、轻度脆弱(1.8~2.8)、中度脆弱(2.8~3.5)、重度脆弱(3.5~4.0)和极度脆弱(>4.0).结果表明: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性为主,其中,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33.8%、43.3%、15.9%和0.9%,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或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丘陵和平原过渡交错带.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的海南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以海南岛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离度、分形维数、破碎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和土地沙化、土壤侵蚀2个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林地次之,水域最小;(2)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沙化敏感性、景观类型脆弱度与破碎度、破碎度与土地沙化敏感性、破碎度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的空间分布与客观实际吻合良好,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离海岸线的距离越近脆弱度值越高;垂直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具有随海拔增高坡度变大而出现增大的趋势;(4)格局指数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间的关联分析,表明琼西区域景观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所调控,同时,还受控于海洋和地貌两大自然因素。区域生态脆弱性格局指标与脆弱性驱动力之间有着良好的信息反馈联系;(5)从景观视角出发,建立起景观信息与区域生态环境响应之间的联系,可以从更广、更高层面上来分析与评价区域环境问题,并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及有益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经济和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概念模型(SRP),选取了气温、降水、地形起伏度等16个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EVI)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区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45.55%,轻微、轻度、重度、极度脆弱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76%、23.12%、20.14%和5.43%,重度与极重脆弱区集中分布在地形复杂的西北部裸地、低植被覆盖地带及人口、经济活动压力较大的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研究LUCC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疆生态脆弱区———阿克苏市1995、2000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城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参照Costanza等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阿克苏市城乡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定量综合评价了阿克苏市城乡区域LUCC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阿克苏市域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农业用地中有近半数不稳定,水土条件差致使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换。研究时段内市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以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结构信息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破碎度、分维数、聚集度、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喀斯特地貌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计算了研究区的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并对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脆弱度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耕地;(2)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在25km左右,区域脆弱度的空间变异在15km以内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同性,15km以外表现出各向异性;(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整体上表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局部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高-中-低-中-高"的变化特征,地质和地形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空间格局的两大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和土壤盐渍化为评价因子,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以不脆弱、轻度脆弱和高度脆弱为主,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5.2%、20.5%和22.3%,中度脆弱区和极脆弱区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6.7%和15.3%,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程度各有差异,但脆弱性特征明显。(2)地形起伏度和坡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因素,而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盐渍化却是主导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影响显著。通过人为恢复与保护地表荒漠植被以及防治土壤盐渍化,阻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生态脆弱性一直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有利于合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提出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未考虑不同评价级别内各指标之间同、异、反关系,本研究基于灰色三角白化权集对分析(SPA)模型,从生态环境外在脆弱性方面选择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造林面积等11个评价指标,对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以极度、高度和中度脆弱度为主;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和微度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区比例分别为32.4%、14.1%、17.7%、23.6%和12.2%;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实际状况相符。说明以灰色三角白化权SPA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亚琼  王生林 《生态学报》2017,37(19):6431-6439
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理论,构建双系统发展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2000—2014年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评价得分、两者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分异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低水平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增长、高水平耦合协调生态环境滞后3个不同阶段;从空间分异角度看,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共生共存,需充分重视和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综合评价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 掌握四川省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有助于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实施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持。以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MODIS 13Q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为基础地理数据, 选取人口密度、土壤有机质、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强度、生物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17个评价指标,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 结合SRP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四川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对四川省2005—2018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 占全省总面积的55.11%。空间分布上, 微度、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 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西南部和东部; 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时间变化上, 2005—2010年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呈逐年恶化的趋势, 微度、轻度脆弱面积占比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1.67%、29.87%, 中度、重度、极度脆弱面积占比较研究初期分别增加了1.07%、27.7%、2.77%; 2010-2018年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呈不断改善的趋势, 微度、轻度、中度脆弱面积占比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3.36%、9.4%、12.84%, 重度、极度脆弱面积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22.39%、1.2%。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周永娟  仇江啸  王姣  王效科  吴庆标 《生态学报》2010,30(24):6726-6733
在对脆弱性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运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分别进行了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污染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这一特殊地理区域上生态脆弱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均以中轻度脆弱为主,分别占消落带总面积的82.06%,72.23%和74.59%;污染脆弱性为轻度以下脆弱为主,占消落带总数的74.59%;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结果表明:70%的消落带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其余部分则同时面临两种以上的环境问题,四类环境问题皆是极脆弱的消落带有3%。总体而言,消落带是一个高度脆弱的生态系统,威胁着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管理者应根据消落带的基本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 and current applied biology reveals its fundamentally ecological nature, and also indicates the potent influence of the applied biologist upon society. It is urged that in order to impress influence upon pupils bi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mainly upon field studies, rather than upon predominantly evolutionary,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The nature of past and existing school biology strongly reinforces the above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attempts to find and evaluate evidence of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past and present biological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both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as well as to particular aspects, like food poisoning, the press, and the education of Civil Servants and Members of Parliment.
The potentialities of a Sixth Form biology resting chiefly upon field study are discussed not only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an outlook valuable to-day, but also of treating suitably the pre-university education of future applied biologist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