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要注重教材的选取、多媒体课件的制备、备课及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中重视相关问题的出现并积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医学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内容相对难以记忆,授课时显得有些枯燥.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真实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的选取、备课及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准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安排合理的实验内容来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把PBL教学法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中,并通过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表明PBL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P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13-1518
以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对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探讨采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形成微生物实验能力,通过实验示范、实验评析和严格监督引导学生在规范操作中养成习惯,抓住实验现象观察达到培养学生深刻的微生物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实践。实践证明,类似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袁丽红  陆利霞  申宁  蔡恒  虞龙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66-1969
实验预习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高效实验的基本保证.针对我校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开发设计了微生物学实验网上预习与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该系统集学生预习和教师管理于一体,每个实验都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实验演示、模拟实验和预习测试等6个环节.教学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确保了学生实验预习的质量,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标准和高效,有效地保证了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设计教学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锡全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35-137
设计教学法是国外教改中的新教学法 ,将这一新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 ,对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并举具体经过学生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常规教学重动手能力,而忽略科研思维的培养。本文以证明\"突变β-catenin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为例,探讨PBL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传统孤立地讲授和实施常见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不同,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法通过证明\"突变β-catenin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这一科学问题将DNA提取、PCR、质粒克隆和提取、核酸电泳、胶回收、蛋白提取、Western Blot、细胞转染等实验技术有机的统一起来,强化了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各个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震 《生物学杂志》2000,17(5):42-42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 ,目前主要有讲解法、发现法及程序法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应用 ,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 ,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 ,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 ,不过以讲解法为主。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 ,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 ,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 (ProgrammedIn 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行为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10.
贾彩凤  张美玲  姜雪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444-4449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微视频直观生动、短小精炼的特点,制备基本操作微视频、课件微视频及学生实验微视频3类教学资源。通过与其他教学手段和考评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微视频资源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有效应用,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潜能,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微生物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是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后备人才,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微生物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研究生全面发展培育方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基础医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根据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着重探讨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方式的改革,为培养具有优良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健全人格的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微生物实验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教学研究,对高职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采用逻辑连贯性实验设计、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讲练融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推行徒手练习、加强实验指导与严格规范操作,建立较完善的综合考核机制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之初,学院就积极探索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锻炼了该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阐述了具体措施与成效。  相似文献   

15.
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在工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的方法与对师生的影响, 分析了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存在的问题。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促进本科生的专业学习, 提升本科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强化五种意识 提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学实验是高校生物技术等专业实践教学的必需环节。提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无菌操作意识、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绿色环保意识。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观察、思考,商讨了解决方法和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少、实验与科研训练脱节、有价值的学生实验被忽视等缺点,亟需对此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研创新项目为基础设计综合性实验,以教学实验结果转化为科研前期成果的改革思路,重点探讨了针对环境微生物学科研实训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动性学习、咨询性学习的教育方法。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的系统性,增强其科研性,我们进行了基于项目制学习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探索。本文对实验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有更系统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探索的精神,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不足的问题很突出。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06学年起,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开放性综合大实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将此综合实验与学校创新大赛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此项训练,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得以增强。经过5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学实验“三多”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三多”评价体系主要是指教学考核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该评价体系的实施,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建立了微生物学实践技术操作理念和思维;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积极创新的热情; “三多”评价体系得到学生肯定,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