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界以及人工养殖中,鱼类会经常遇到缺少食物的情况,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研究饥饿对鱼类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形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限食及恢复投喂对春鲤幼鱼摄食、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史过程中,因自然界中食物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季节更替或环境剧变等原因,鱼类经常会在生活周期的一定阶段面临食物资源的缺乏而受到饥饿胁迫。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胃排空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波  孙耀  唐启升 《生态学报》2001,21(4):665-670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研究鱼类能量学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的胃排空率除了受鱼体自身生理状况和实验方法的影响以外,还受许多其它因素,如:鱼的种类,鱼体重,温度,食物,摄食频率以及饥饿时间等的影响。这些资料将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饥饿是影响鱼类仔鱼早期存活的关键因素,入侵鱼类仔鱼耐饥饿能力对其种群增长与扩散意义重大。本文对滇池流域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奠基种群仔幼鱼摄食及仔鱼营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初步了解了饥饿因素在食蚊鱼入侵早期种群增长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种群食蚊鱼仔幼鱼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为食物,同时能够广泛利用栖息地食物资源,包括种类较为丰富的水生昆虫幼体、弹跳虫等,具有广食性的摄食策略,许多个体食物多样性指数>1。这些特点与其口裂较大、发育较为完善的特点密切相关。尽管如此,仍有高达73.27%的食蚊鱼仔鱼存在饥饿胁迫问题,可能与奠基种群自身生物学特点、仔鱼群体内部竞争、行为特点及环境资源差异化分布格局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奠基种群而言,入侵早期仔幼鱼面临陌生的栖息地生境,其摄食与营养状况对种群的定殖有关键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鱼类适应环境温度的能力不同,这是经过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是遗传信息特异性表达的具化表现,也是鱼类自身生理生化性能差异的反映。当前,对低温下鱼类的生理反应已经有深入研究,同时,对鱼类适应低温环境和耐受低温胁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高通量测序技术成本的降低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允许研究者利用组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鱼类的代谢途径和分子信号通路,在生物整体水平上分析鱼类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挖掘低温耐受功能基因。研究发现,极地鱼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基因组不断进化,通过功能基因的获得、缺失和大规模扩增,适应长期低温环境;在转录调控水平上,低温胁迫下鱼类转录表达谱既表现出多细胞动物的保守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抗冻(糖)蛋白、分子伴侣、代谢酶类和膜通道蛋白等都参与鱼类响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但是,不同种类蛋白质的编码基因结构与表达、功能与应用研究不尽相同。从进化、遗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角度分别综述鱼类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总结鱼类低温耐受相关功能基因,预测鱼类低温耐受机制和应用研究热点,旨在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饥饿对大鳞副泥鳅不同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饥饿是鱼类在自然状况下经常遇到的不良条件,此时鱼类体内会发生各种生理变化以适应逆境.本文以大鳞副泥鳅为材料,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肝和肌肉两种组织中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特征.对大鳞副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和ACP的量均减少,ALP则增多.投喂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变化存在组织差异.糖原的含量可作为鱼类饥饿程度和补偿性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ACP和ALP在鱼类的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克隆水稻磷饥饿诱导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环境中,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为研究水稻(Oryzn sativa L.)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SSH)构建磷饥饿诱导的水稻根系扣除cDNA文库。通过文库筛选和测序获得18个已知基因和47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不同的代谢过程,包括磷吸收和转运、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胁迫反应。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磷饥饿胁迫下这些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并且不同代谢过程中的基因对磷饥饿有着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宋昭彬何学福(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鱼类饥饿营养状况鱼类除了胚胎期依靠卵黄或母体营养外,必须经常从外界环境中获得食物或能量,以维持生长和繁殖。当鱼类得不到食物或食物不足时,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将受到极严重...  相似文献   

9.
磷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环境中,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为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SSH)构建磷饥饿诱导的水稻根系扣除cDNA文库.通过文库筛选和测序获得18个已知基因和47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不同的代谢过程,包括磷吸收和转运、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胁迫反应.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磷饥饿胁迫下这些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并且不同代谢过程中的基因对磷饥饿有着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环境变化、季节更替和人为因素造成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鱼类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胁迫,对其能量代谢和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为考察食物资源短缺下暖水性鲤科鱼类能量代谢、个性与集群行为的应对策略及其可能的内在关联,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饥饿组(2周)和对照组(维持日粮)在处理前后实验鱼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个性行为(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以及实验处理后的集群行为(凝聚力和协调性)。研究发现:(1)饥饿组和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实验鱼SMR均显著下降,但仅饥饿组实验鱼SMR具有重复性;(2)饥饿导致中华倒刺鲃幼鱼勇敢性、探索性、活跃性均显著增加;(3)饥饿导致群体成员间距离缩短,游泳速度及其同步性上升。研究表明:饥饿后的中华倒刺鲃不仅适应性降低SMR以减少能量消耗,而且呈现出更高的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以利于获取食物资源;饥饿迫使中华倒刺鲃群体提高凝聚力和协调性,可能有助于提高群体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