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首先确定垂直带划分的原则和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中山小叶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3个垂直带,各垂直带植被物种组成的区系、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证实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与邻近地区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与秦岭北坡有明显差异,表现为典型的暧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植被景观,虽然基带以上各植被带暖温带特色很明显,但其植被属性应是北亚热带的。  相似文献   

2.
横断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地区,大致处于25—32°N,96—102°E的范围,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高耸,山川密集,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000—3000米。自然景观从亚热带到永久积雪带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比较特殊的地区。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如下: 1.植被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 按照植被垂直带谱中有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性铁杉混交林的存在,把整个地区划分为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北部青藏高寒高原植被区。 2.植被垂直分布与经向变化的关系 应用同纬度不同山地的植被垂直带结构、基带植被类型和区域性代表植物作比较,则横断山区植被有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腹地金沙江流域逐步早化的发展趋势。 3.山地植被的局部变化规律性 山地植被深受中小地形、坡度、坡向和土层厚薄程度与土壤基质等局部小环境的影响,其中尤以坡向变化最为突出,一般说,南部亚热带地区,以东西坡变化较明显,而北部高寒地区,又以南北坡分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自然植被垂直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横断山地区的山川排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走向型式,生物气候条件也较为复杂。本文试以北纬28°15′附近的金沙江两岸为例,剖析了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文章首先应用主要优势植物随海拔高度变化而更替的生态序列分折,将相对高差达3000米(2100—5100米)的山体自下而上划分为干旱小叶灌丛带,半干旱灌丛与半湿润针叶林带,云杉林带,冷杉林带,杜鹃矮林带,高寒灌丛、草甸带,流石滩植被带,终年冰雪带。而且沿江两岸垂直带谱结构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西岸(阴坡)较东岸(阳坡)复杂得多。其次采用了分小区带对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全面比较,则两岸的带谱结构较为相似,即2700米以下为亚热性干旱小叶灌丛带,2700—3100米为暖温性半干旱灌丛与半湿润针叶林带,3100—4100米为寒温性暗针叶林带,4100—4600米为高寒灌丛、草甸带,4600—4900米为亚冰雪带,4900米以上为冰雪带。 文章最后应用了Whittaker的土壤湿度梯度分析,对带谱中主要植物群落分布与水热状况的关系,作出了二维图解分析。  相似文献   

4.
横断山区的湖泊植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横断山区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冰蚀湖泊;4000米以下的山地有十余个断陷构造湖。湖泊中发育着独具特色的水生植被,本文据1976—1985年的实地调查,对横断山脉主要湖泊的生态地理学特征作了分析。共划分出41个相当于群系的群落类型,其中沉水群落就有18个。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湖相比,这里的群落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群落分布区类型计有6个,兼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北极高山分布的。此外,高山水韮、浮叶水马齿群落等仅为横断山区亚高山和高山地带所特有。横断山区湖泊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根据湖泊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差异,可以划分出5个湖泊植被带,即Ⅰ.山地亚热带;Ⅱ.山地暖温带;Ⅲ.高山寒温带;Ⅳ.高山寒带和Ⅴ.极高山冰雪带。最后,本文报道了横断山区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湖泊中杉藻群落,高山水韭群落等8个类型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横断山区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冰蚀湖泊;4000米以下的山地有十余个断陷构造湖。湖泊中发育着独具特色的水生植被,本文据1976—1985年的实地调查,对横断山脉主要湖泊的生态地理学特征作了分析。共划分出41个相当于群系的群落类型,其中沉水群落就有18个。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湖相比,这里的群落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群落分布区类型计有6个,兼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北极高山分布的。此外,高山水菲是浮叶水马齿群落等仅为横断山区亚高山和高山地带所特有。横断山区湖泊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根据湖泊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差异,可以划分出5个湖泊植被带,即I.山地亚热带;Ⅱ.山地暖温带;III.高山寒温带;Ⅳ 高山寒带和V.极高山冰雪带。最后,本文报道了横断山区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湖泊中杉藻群落,高山水菲群落等8个类型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依据海拔梯度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植被垂直带[草原带(1800~2000 m)、山地灌丛带(2000~2200 m)、亚高山针叶林带(2200~2900 m)、亚高山矮林带(2900~3000 m)、高山灌丛带(3000~3500 m)、高山草甸带(>3500 m)],在整理6个植被垂直带植物名录的基础上,以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各植被垂直带的种子植物丰富度、生活型、区系成分和系统发育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植物多样性沿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的垂直变化规律,以揭示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为山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按最新的分类系统划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隶属于87科387属889种,植物科、属、种丰富度随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呈单峰分布格局,在亚高山针叶林带达到峰值(81科304属661种);各植被垂直带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呈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水平,海拔越靠近的植被垂直带间相似性系数越高。(2)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不同生活型的垂直变化格局存在差异,木本植物所占比例沿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草本植物呈相反的变化格局,且各植被垂直带中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始终高于木本植物。(3)保护区植物在属水平上,热带成分所占比例随植被带海拔升高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温带成分占比呈上升的变化趋势。(4)系统发育结构在中低海拔区域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呈发散型,在高海拔区域(>2900 m)的3个植被带中呈聚集型,说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非随机分布格局在群落构建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蝴蝶603种,隶属12科229属,其中,蛱蝶科在属数、种类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为最多,绢蝶科、珍蝶科和喙蝶科种类数量很少,但都是该区域的珍稀蝶类.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无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群落多样性特征,蝴蝶群落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横断山区蝴蝶群落垂直带谱包括低山农田蝴蝶群落(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蝴蝶群落(Ⅱ)、山地暖温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蝴蝶群落(Ⅲ)、山地温带针阔混交林蝴蝶群落(Ⅳ)、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蝴蝶群落(Ⅴ)和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蝴蝶群落(Ⅵ),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Ⅱ>Ⅰ>Ⅲ>Ⅳ>Ⅴ>Ⅵ;在6个垂直带中,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地形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垂直带,其蝶类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表明在横断山区的蝴蝶群落垂直带谱中,该带蕴藏了最为丰富的蝶类多样性,因此也是最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对气候季节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兰  郭汝清  孙书存 《生态学报》2010,30(14):3912-3922
根据植被研究的文献,收集了中国亚热带地区(23°-34°N)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的49个山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因子、植被垂直带分布等数据;计算了不同山地基带的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分别以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表示),以及气候季节性强度指数(以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异系数的乘积表示);最后分析了季节性强度与植被垂直带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纬25°以南的所有山体缺少落叶阔叶林带,而北纬32°以北的则一定具有落叶林带;在中间地带,具有落叶阔叶林带的山体比例随纬度上升而上升。温度的季节性强度和气候季节性强度随纬度上升而增加,但降水的季节性强度与纬度没有显著关系。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中国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落叶阔叶林缺失与否与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强度显著相关,即随山体的温度季节性强度和气候季节性强度的增加,山体拥有落叶阔叶林带的可能性增加。这种纬度梯度上的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格局(落叶阔叶林带存在与否)的变化与叶片水平上碳平衡模型的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垂直带谱的影响是长久以来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上, 对植被带谱上植被群落沿海拔上的迁移的研究相对较少。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短期效应), 和垂直带谱上植被群落的迁移(长期效应)均能反应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因此, 我们以垂直带谱上植被群落的迁移为主线, 分别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垂直带谱上不同植被类型随气候变化在海拔梯度上的迁移, 以及气候变化对垂直带谱上不同植被群落海拔梯度上分布带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小且均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海拔1 500 m是多数热带分布类型的上限;而温带成分总体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上升;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始终小于1;中国特有属成分随海拔升高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 000~1 800 m海拔区间内变化不明显,但从1 800~2 880 m海拔区间内开始急剧下降;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不存在区系平衡点.(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被沿海拔梯度可划分为5个垂直带谱:海拔1 000~2 000 m为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000~2 500 m为中山落叶阔叶小叶林带;海拔2 500~2 600 m为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2 600~2 800 m为亚高山灌丛带;海拔2 800~2 900 m为亚高山草甸植被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