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α-酮酸片(α-K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α-酮酸片(商品名:开同)治疗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3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指标: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房内径指数(LAI)、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各项指标等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MHD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房内径指数(LAI)、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对室壁厚度(RWT)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片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其对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酮酸片(α-K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α-酮酸片(商品名:开同)治疗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3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指标: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房内径指数(LAI)、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各项指标等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MHD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房内径指数(LAI)、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对室壁厚度(RWT)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片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其对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联合麝香保心丸(HM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采用40只雄性C57BL/6J小鼠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2)心肌梗死组;(3)心肌梗死+TMZ组(TMZ 20 mg/Kg灌胃,3次/天);(4)心肌梗死+TMZ+HMP组(HMP 14 mg/Kg灌胃,3次/天)。2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同时,对心脏标本行形态学分析。结果:TMZ+HMP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均优于于TMZ组(均为P0.05)。心肌组织HE及PSR染色显示TMZ+HMP组心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其余组低。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较单用曲美他嗪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 mg/d,降压未达疗效者,改为80 mg/d,疗程12周。期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波动情况、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疗效。结果:对高血压的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负荷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hm 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hm DBP)、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m SBP)、日间舒张压平均值(dm DBP)、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m SBP)、夜间舒张压平均值(nm 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动态血压波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并通过计算得左室质量(LVM).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左心室容积增加率>20%为左心室重构组,否则为非重构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均高于非重构组(P<0.01),亦高于急性期左心室容积(P<0.01).重构组早期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P<0.01),恢复期也较非重构组高(P<0.01).重构组早期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容积变化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AMI早期BNP升高与急性期左室重构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溶栓治疗再通的观察指标及预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照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中位数,分为正常组(胱抑素C水平1.65mg/L)和升高组(胱抑素C水平1.65mg/L)。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对两组的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的胱抑素C、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等是胱抑素C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衡量糖尿病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其超声指标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高血压LVH伴左心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根据NYHA分级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41例)、Ⅲ级组(47例)、Ⅳ级组(39例),另选择10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心脏彩超获得相关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E/A)比值、Tei指数],分析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NYHA分级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EDD、LVESD、LVPWT、IVST、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LVFS、LVEF、E/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Tei指数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LVFS、LVEF、E/A比值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ei指数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s=0.398,P0.05),LVFS、LVEF、E/A比值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s=-0.285,-0.442,-0.305,P0.05)。结论:高血压LVH伴左心衰竭患者发生明显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降低,心脏彩超可准确评估高血压LVH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且部分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NYHA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心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本文通过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住院部肺心病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室壁相对厚度(RWT)、左心室心肌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主干内径(MPAD)、右心房横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E/A)与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结果显示病例组LVESD、LVEDD、IVSD、LVPWd、RWT、LVMI、MPAD、RAD、RVD与PAS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s’、TAPSE、RV-FA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E/E’与RV-MPI明显高于对照组,E/A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因此,超声心动图在肺心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显著,在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LVDHF患者78例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血压、心率检查,并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心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综合指标(E/Ea)及反向血流速度(A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早、晚期的运动速度比(Ea/Aa)、血流传播速度(Vp)及峰速比(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反应LVDHF患者的左心形态以及舒张功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20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P70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D(Ig D)和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指数(SVI),计算左心室质量(LV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SP70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而Ig G和Ig M水平明显下降,并且LVESD、LVEF、E/A也明显下降(P0.05)。血清HSP70水平与Ig G、Ig M、LVESD、LVEF、E/A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和心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有无合并房颤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入选4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根据入院心电图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及左房前后径(LAD)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LVEF、LVEDD及LAD均明显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而言,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有效,且房颤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对原发性高血压(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58例E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miR-122检测,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水平差异,分析血清miR-122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单独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敏感度、特异度;联合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E与室间隔和侧壁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室间隔和e''侧壁均值的比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血清miR-12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比值(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2水平与LVEDD、LVESD、EDV、ESV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IVSD、LVPWD、EF、E/A、E/e''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结合血清miR-122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miR-122能够准确评估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13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ng Ⅱ、NT-ProBNP及CTG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73.21%,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Ang Ⅱ、NT-ProBNP及CT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ng Ⅱ、NT-ProBNP及CTGF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02%、10.71%,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Ang Ⅱ、NT-ProBNP及CTGF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0%,P 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LA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