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在链霉菌的分类方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分类使链霉菌的分类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基因型分类结合表型和系统发育的特征所组成的多相分类,能更客观合理地反映生物间系统进化关系。分子分类研究主要包括(G+C)mol%测定、DNA杂交、核酸结构分析、DNA指纹图谱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  相似文献   

2.
凝胶电泳与腐霉属的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国忠  余永年 《真菌学报》1991,10(3):217-222
  相似文献   

3.
腐霉属分类性状评价及其中国的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余永年  马国忠 《真菌学报》1990,9(4):249-262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中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内生菌在农牧业生产和环境净化方面应用的良好表现,而且还为新药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其中后。基于这点,就最近10年来有关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的文献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将瓜果腐霉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依次萃取,甲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3:1和V/V=2:1)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4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洗脱得到的馏分21 24对供试杂草马唐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其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1 24,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等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2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馏分3对马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发现,该馏分主要含有3个组分,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2.7、14.0和30.5 min。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分离自中国土壤中的腐霉菌进行形态特征和DNA序列分析,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钟形腐霉Pythium campanulatum、卵突腐霉P. oopapillum和多卵腐霉 P. plurisporium。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特征描述和图解,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8.
杯状病毒的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毛春生,金宁一,殷震(解放军农牧大学研究所,长春130062)ClassificationandMolecularBiologyofCalicivirusMaoChunsheng;JinNingyi;YinZhen(...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27株计23种腐霉的菌体蛋白,结果表明:蛋白带型在种内表现出一致性,在种间则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云南的腐霉     
本文报道迄今为止在我国云南省发现的腐霉属真菌19个种,其中1个新种,3个中国新记录,5个云南新记录。新种为下雄腐霉Pythium hypoandrum Yu & Y.L.Wang sp.nov.; 云南新记录为:旋柄腐霉P.helicoides、长井腐霉P.nagaii、周雄腐霉P.periilum、喙腐霉P.rostratum和钟器腐霉P.vexans,前3者还是中国新记录。有分种检索表,对其中12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形态图。  相似文献   

11.
在放线菌分类学研究中,最初是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特征进行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放线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分子分类在放线菌分类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放线菌的分子分类研究主要包括:G Cmol%测定、DNA杂交、核酸结构分析以及DNA指纹图谱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向日葵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资源植物,向日葵的研究和生产在当前我国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向日葵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蛋白质、酶、基因及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特别对生化标记、分子标记技术在向日葵研究上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重点介绍,并对今后向日葵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原,对PRR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PRRSV的基因组结构、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及其功能、致病机理及复制与转录等.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诱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成年猪的呼吸道症状。本病自1987年在美国爆发后,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由于其危害性大而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PRRS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者较多。就其病原特性,基因结构,病毒蛋白,分子生物学诊断以及PRRS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品种鉴别,为兰花的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为兰花保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兰科植物表现有高度特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研究花着色机理和子房发育的理想对象.兰花离体培养开花系统的建立,可以用来探明兰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机制,是研究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材料.兰花具有特异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FR)基因等控制花色素的合成,DOHI基因控制石斛兰花芽的形成和提早开花,PHAL039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在蝴蝶兰授粉后的子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为兰花花的分化、发育及着色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蝴蝶兰属、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dium)、石斛兰属、文心兰属、五唇兰属和万代兰属等兰科植物都有转基因的研究报道,主要以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基因枪或农杆菌法转化,部分研究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6.
植物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微生态系统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组织细胞内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以及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对象。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介绍了上述技术及其在植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该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AFLP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可靠性强,多态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AFLP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病理学、种群遗传学、DNA指纹分析的研究和建立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成为最主要的遗传标记。介绍了AFLP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Phylogeny of the genus Pythium is analyzed based on sequences of the 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 D1/D2 region and cytochrome oxidase II gene region of Pythium isolates and comprehensive species of related taxa belonging to the Oomycetes. The phylogenetic trees show that the genus Pythium is a highly divergent group and divided into five well- or moderately supported monophyletic clades. Each clade is characterized by sporangial morphology such as globose, ovoid, elongated, or filamentous shapes. Based on phylogeny and morphology, the genus Pythium (s. str.) is emended, and four new genera, Ovatisporangium, Globisporangium, Elongisporangium, and Pilasporangium, are described and segregated from Pythium s. lato.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果胶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外在果胶酶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在一些传统领域中的应用外,果胶酶的许多新的用途也正在不断地被挖掘和发现。本文从果胶酶的产生菌、果胶酶的理化性质、已克隆的果胶酶基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果胶酶的用途等方面简述了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小单孢菌属的分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单孢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由于分离、分类方法所限,绝大多数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在小单孢菌的分类学研究中,最初主要依据的是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随着“多相分类”的广泛应用,分子分类在小单孢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单孢菌是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某些种能产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新霉素等;某些种能降解天然橡胶和纤维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单孢菌能产生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肿瘤细胞有靶向和识别作用,并能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