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在侵入到寄主昆虫血腔后能够成功地逃避或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反应并快速杀死昆虫。为深入了解嗜线虫致病杆菌的杀虫机理,明确关键的致病因子,作者应用盐析和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等方法,从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的细胞内分离纯化了一种新的杀虫蛋白——Tp40,该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具有高血腔注射活性,对大蜡螟5龄幼虫的LD50为68.54 ng/头。本文检测了该毒素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特性,注射Tp40毒素后,大蜡螟幼虫表现出兴奋和痉挛等症状,当以不低于(70±0.02)ng/头的剂量注射Tp40,大蜡螟幼虫均在20 min内死亡,但试虫的体色 、血淋巴的颜色以及血细胞的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大蜡螟体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注射LD50剂量的Tp40蛋白后,试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都明显的高于对照(P<0.05),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P<0.05)。对大蜡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这种42 kDa蛋白能够破坏试虫的中肠组织,导致其肠壁细胞出现排列紊乱、脱落和围食膜消失。据此推测,Tp40与嗜线虫致病杆菌对寄主昆虫的免疫抑制有关,寄主中肠组织可能是其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