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味子科植物的木脂素类成分及生物活性与国内资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五味子料(Schisandraceae)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本文简述从国产的12种五味子植物中分离出近70个木脂素成分,并着重介绍木脂素成分降低谷丙转氨酶的研究结果以及其他主要活性。并对国内五味子科植物的分布和资源利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张艳华  孙立夫 《菌物学报》2021,40(6):1299-1316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可与土壤真菌形成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 (ERM)共生体,且广泛分布于全球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在贫瘠、酸性等严酷的环境中占优势.杜鹃花科植物菌根类型多样,绝大多数宿主具有ERM,还有少量宿主具有其他类型的菌根结构,且常与暗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相似文献   

3.
杜鹃花为世界四大著名花卉之一,黄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均可见到杜鹃花科植物。黄山分布的杜鹃花属植物有7种,在海拔400米上下的山坡可见到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4—5月开花,花大,金黄色,怒放于枝顶。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到处可见到映山红(R.simsii),花鲜红色,4—5月开遍漫山遍野。再往高处,1000米上下,容易见到一种枝叶均似映山红的植物满山红(R.mariesii),花色紫  相似文献   

4.
金叶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W.W.Smith)叶部分的70%丙酮提取液中共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ebotoxin-III(1),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proA-4(4),槲皮素-3-O-β-半乳吡喃糖苷(5),槲皮素-3-O-α-阿拉伯呋喃糖苷(6),槲皮素-3-O-α-鼠李吡喃糖苷(7),山奈酚-3-O-α-鼠李吡喃糖苷(8),2,4-bis(4-hydroxyphengl)-1,3-cyclobutane dicarboxglic aicd(9),(Z)-对羟基桂皮酸(10),(E)-对羟基桂皮酸(11),香草酸(12),2α,3β-dihydroxyurs-5,12-dien-28-oic acid(13),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4)和β-谷甾醇(15)。化合物1~4,8~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其中木藜芦烷类二萜asebotoxin-III(1)为主成分之一,我们推测化合物1和其余两个木藜芦烷类二萜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为金叶子的活性成分,可能与该植物具有活络止痛的药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约有54属,1700余种,分布极广,主产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和北半球的亚寒带。中国约有15属550余种,其中有毒品种9属100种以上,集中于金叶子属(Cribiodendron)、米饭花属(Lyonia)、马醉木属(Pieris)和杜鹃花属(Rhododendron)〔1〕。中国西南山区被认为是全国也是全世界的杜鹃花属分布中心,不少种被引种到欧美,成为当地著名庭园花卉的亲本〔2〕。杜鹃花科植物或具极高的欣赏价值,或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方…  相似文献   

6.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85,(2):73-78
<正> 杜鹃花科(Ericaceae)为中国植物的第七大科。因此,它在中国植物地理是中国植物区系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杜鹃花科共分五个亚科:杜鹃花亚科、綟木亚科,白珠树亚科、北极果亚科和乌饭树亚科。綟木亚科、白珠树亚科和北极果亚科,虽然在本科中其种类不算太多,但所含10个属,故其多样性在本科中是首屈一指的。无疑,对这三个亚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的讨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香科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给予了很大关注。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封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解热镇痛、利胆利尿、降糖降压等活性,对昆虫具有拒食作用。本文综述了2000年来香科科属20余种植物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碱为番荔枝科植物中含有的特征性成分,具有多种骨架类型和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番荔枝科植物中该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它们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杜鹃花科特有种:臭越橘(Vaccinium foetidissimum H. Lév. & Vaniot)的花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于新补充的花部特征,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樟科木姜子属群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述了樟科木姜子属群的起源与演化,认为该属群起源于古北大陆南部和古南大陆北部,以及古地中海周围热带地区,起源时间不早于中白垩纪。这一自然属群明显存在着平行进化情况,其核心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极可能是同地起源于共同祖先,我国南部至印度马来西亚可能是这两属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并从这里向热带美洲及大洋洲扩散。其余的属可能从这一核心演化出来。  相似文献   

11.
鸡血藤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对鸡血藤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悬钩子属植物是传统药用植物,本文综述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其中的二萜及三萜类成分作了总结,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3.
综述苦参(Sophora flavecens Aiton.)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藓纲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藓纲植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是对藓纲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较少,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化学家、植物学家及其他相关科学家对此门类研究的兴趣和重视,共同开发这一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植物精油对几种害虫的毒杀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 11科 15属 2 7种植物精油的杀虫活性做了测定。八角茴香果实、柠檬果实、细叶桉叶和留兰香叶精油对粘虫、小菜蛾、棉铃虫和玉米象有较强的熏蒸活性 ;精油稀释 10 0倍后 ,甜橙果实、玳玳花和砂地柏精油对粘虫的拒食活性最高 ;在 0 4% (w/w)剂量下 ,肉桂皮和八角茴香果实等 7种精油对玉米象的种群形成抑制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17.
倍半萜类化合物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倍半萜是一类由15个碳组成骨架的萜类化合物,在自然办是分布广泛;骨架结构不同,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本文综述了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些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疟、对肝脏、血脂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牛心朴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相关文献,对牛心朴子近二十年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5  
介绍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苦参中生物碱和黄酮的化学结构以及其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