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影响赤眼蜂治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论述已有不少,现仅就其中的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关于蜂种 蜂种的选择对保证防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几年来我们年年从当地玉米螟卵和甘蓝夜蛾卵里采集自然寄生的蜂种经繁殖后用来分别防治这两种害虫,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还注意从距离较远的非放蜂区采集同一蜂种混合繁殖,因而保证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提高蜂群的生活力,我们还进行了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用当地松毛虫赤眼蜂作母本,广东崖县引  相似文献   

2.
<正>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林业害虫是浙江省的主要生防措施。由于繁蜂的中间寄主——柞蚕卵每年由东北调运,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扩大赤眼蜂中间寄主的来源已是我省生物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各级领导和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利用米蛾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的试验工作。现分别将米蛾的人工饲养,米蛾卵的繁蜂技术和林间应用效果等三方面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会议简讯     
为了普及和提高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近农林部委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柳河县举办了由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生物防治人员参加的全国赤眼蜂应用技术训练班。 赤眼蜂是寄生性的天敌昆虫,能寄生于多种害虫的卵,有效地控制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并且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有利于保护天敌昆虫。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发展,不少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效果,积累了繁蜂、放蜂的技术经验和组织经验。 柳河县委十分重视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工作。这个县的生物防治实验站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协助下,从1972年以来,坚持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现在,这个生物防治实验站繁殖赤眼蜂,从贮存、加工寄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对玉米螟卵赤眼蜂的繁殖和应用,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蜂种问题 本地蜂种有适应性强、生活力旺盛、寄生率高等优点,因此采集本地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作蜂种比较好。一般在8月下旬晚玉米收获前15-20天采集3—4次,将卵块周围叶片剪去,装入大指形管,待羽化后作蜂种。 开始接种繁殖时寄生率往往很低,一般不寄生柞蚕卵;冷藏二、三个月的蓖麻蚕卵,寄生率仅有5%左右,新鲜卵可达20%左右;柳天蛾新鲜卵寄生率可高达40%左右。需连续繁殖二、三代后寄生率才能明显提高,如蓖麻蚕卵为61.7—85.9%,柳天蛾卵为80.6—91.0%。因此,用田间赤眼蜂作蜂种和选择适宜寄主卵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蜂Trichogramma devderolimi Matsumura属膜翅目、小蜂总科、赤眼蜂科、赤眼蜂属,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在农业、林业中是应用价值很大的一种益虫,其不仅分布很广,而且广性寄生.赤眼蜂成虫将卵产在害虫(寄主)卵内,使害虫的卵不能孵化,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由于用它来防治农林害虫具有饲养方便、繁殖快、省劳力、无公害、效果好等特点,已成为综合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北方玉米田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地区间相互引进蜂种,其中存在着选用合宜的蜂种以获取较好的防治效果问题。1974年我们在开门办学中,深入农村,调查了天津自然界寄生玉米螟卵的赤眼蜂种类,同时鉴定了自河南省开封县、兰考县引入天津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以及河北省博野县、唐山市郊区为防冶玉米螟繁殖的赤眼蜂。我们观察到天津自  相似文献   

7.
自1882年加拿大最早进行施放试验以来,应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害虫有了很大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进行试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实际应用。九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由于没有掌握规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繁蜂寄主卵,只作一些小规模的探索性试验,仅涉及少数几种害虫。本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美国发展用麦娥(Sitotrogacerealella Oliv.)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很快促进了这一工作的推广。四、五十年代有机化学农药盛行一时,很多国家忽视生物防治,到了五、六十年代,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及其寄主柞蚕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省已蓬勃开展。为了进一步发挥赤眼蜂在消灭松毛虫及其它害虫上的作用,我们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tMatsumura)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及柞蚕卵的贮藏利用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部分结果整理于后。 一、寄主柞蚕卵贮藏利用试验 (一)柞蚕茧的冷藏 柞蚕卵是繁殖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但蚕卵冷藏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和干瘪,严重地影响到赤眼蜂的寄生效能。为了在繁殖赤眼蜂生产期间始终提供新鲜的寄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从1971年起,开展了赤眼蜂的繁殖与利用工作。三年来,共防治各种害虫一万多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繁蜂与利用的经验。特别是1973年,我们和贫下中农相结合,坚持生物防治的方向,蜂、菌结合使用,进行生物防治配套,在215亩玉米生物防治试验田内,整个生育期没有使用化学农药,不但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害虫以甘蔗螟虫最普遍,分怖亦最廣。廣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共有四种: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和大螟(Sesamiainferens Wk.)。甘蔗螟虫为害的结果,形成枯心苗和蛀(?),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份,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 甘蔗螟虫的为害虽重,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法,也还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目的,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试验内容是赤眼蜂的寄主的选择和繁殖、赤眼蜂的繁殖及保存、赤眼蜂田间放播初步试验和甘蔗螟虫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现将各项试验结果简要地分述如下: 赤眼蜂能否利用成功,要看培育出来的赤眼蜂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活力。赤眼蜂的生活力可用下列四个标准去量度:(1)蜂体大小,(2)繁殖能力,(3)成虫寿命,(4)对田间环境的適应性。此外,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雌性此率不应此自然界的减低。 赤眼蜂的生活力,首先和寄主有很大关系。如果寄主卵的内含物的质和量都適合 於赤眼蜂幼虫营养之需,羽化出来的成虫体积大,繁殖力强,寿命也有延长的趣势。关於赤眼蜂的寄主,我们管用过17种鳞翅目昆虫的卵供其寄生,结果以松毛虫(Dendro  相似文献   

12.
杨尚舟蛾 Cio。t。,。a。。。ho,。t。(Fabricius)是杨树的主要害虫,同时也为害柳树。淮北地区杨、柳树比较多,分布亦广。经试验,杨扇舟蛾饲养方便,世代多,历期短,产卵量大,饲料来源丰富Ofo扇舟饿是自然界赤眼蜂的主要转换寄主之一,各代赤眼蜂都喜好寄生。用杨扇舟蛾印繁殖赤眼蜂,不仅寄生率、羽化率高,而且每粒卵出蜂头数也多,蜂的生活力也强,能起到复壮蜂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属膜翅目,纹翅小蜂科的赤眼蜂属,分布世界各地,现已知在我国分布有13个种,其自然群落常是分散的,在田间、林区和果园等地飞翔活动,寻找寄主卵,产卵寄生于许多种害虫卵内,使害虫卵的胚胎不能发育,从而取得消灭害虫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等繁殖赤眼蜂,将大量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和甘蔗螟等农、林和经济作物的害虫卵,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慧 《昆虫学报》1978,(4):457-467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赤眼蜂的应用就很突出,南自两广,北到黑龙江都有所发展。据初步统计,1976年赤眼蜂的应用面积已达1,000万亩,成绩非常显著。然而在繁蜂、放蜂及防治效果等方面,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对赤眼蜂的作用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如果分析一下国外的情况,可以发现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国内外赤眼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讨论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即:对应用赤眼蜂的评价,提高防治效果的技术关键和繁蜂寄主卵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 菜粉蝶是甘蓝和中草药板蓝根Isatis zinc-toria L.的主要害虫,用化学农药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其残毒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探讨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1977—1979年我们先后于汾阳、交城、离石三县菜区找到了当地蜂种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防治菜粉蝶的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短期高温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营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但高温可能影响这一特性。为了模拟该赤眼蜂在田间遇到短期高温后的受影响情况,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Wolbachia感染了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32,35,38℃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羽化出蜂率、有效繁殖个体、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刺激会对孤雌产雌的松毛虫赤眼蜂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38℃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影响不明显。2代赤眼蜂均未有雄峰出现,表明短期高温冲击不能对Wolbachia调控其宿主生殖方式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为寻找灰白蚕蛾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半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Riley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挂卵量相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地3种不同处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具有羽化后学习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最强,其寄生率达50.66%,显著高于幼期学习蜂和无经验蜂,而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无明显地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通报》2004,39(6):54-5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取代昆虫卵繁殖赤眼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做出贡献。2001年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下设立的“人造卵赤眼蜂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目前进入了大面积应用阶段。适时进行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是目前直接用于生产的面积最、防治害虫对象最多、效果最好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是省工省力、低耗高效、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的“绿色”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示范证明,人造卵赤眼峰与昆虫卵所繁殖的赤眼蜂性能相当,对我国重要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 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 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 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 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 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 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