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昆虫学报》2014,(5):737-743
为了明确成虫密度、日龄和性别对应用药膜法测定杀虫剂毒力结果的影响,本文测定了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三种药剂对不同密度、不同日龄条件下雌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雌雄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处理后不同密度桔小实蝇成虫的死亡率最高为62%-72%,之后逐渐下降低至10%以下,并趋于稳定;阿维菌素处理死亡率总体呈高-低-高-低的S形变化,以30-50头/瓶最高;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死亡率5头/瓶使最低,其他9个密度稳定在35.5%-46.4%;建立了描述3种药剂处理后死亡率和成虫密度之间关系的模型。同一种药剂处理不同日龄成虫,其死亡率变化规律明显。敌百虫处理4日龄、74日龄雌虫死亡率最高,14日龄最低;4、54、64日龄雄虫死亡率较高,14日龄最低;其雌雄虫死亡率与日龄件均符合Johnson Schumacher模型。高效氯氰菊酯处理雌雄虫的死亡率均以4日龄最低,之后明显增大,24日龄后趋于稳定;死亡率与日龄间的关系均符合Quardratics Ratio模型。同一日龄雌雄虫死亡率比较,敌百虫处理无明显差异,高效氯氰菊酯处理雌虫大多高于雄虫。根据以上研究,提出测定杀虫剂毒力时桔小实蝇的合适密度为0.04-0.06头/mL(容器体积)或者27.4-18.2 c㎡/头(药膜面积)。  相似文献   

2.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alis (Hendel)是华南地区水果蔬菜上重要害虫,近年来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方法。在长期、频繁接触杀虫剂条件下该虫的抗药性产生、发展规律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LC50、LC80-90两种剂量汰选成虫、幼虫,研究了桔小实蝇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3种药剂的抗性增长规律。通过不接触药剂继代饲养获得了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品系,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明确了毒力敏感基线LC50分别为1.6024 mg/L,3.0964 mg/L和0.6074 mg/L。不同药剂种类、不同汰选方式时桔小实蝇的抗药性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以成虫死亡率50%左右作为选择压力,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发展最快,汰选至14代抗性增长至84.6倍;其次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增长至27.1倍;而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仅上升至7.7倍 。在成虫和幼虫80%~90%死亡率左右的选择压力下,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最快,汰选14代后抗性增长至125.4倍; 其次是敌百虫,抗性增大至49.9倍;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相对较缓慢,11代后为17.9倍。在成虫80%~90%死亡率左右的选择压力下,汰选14代、14代、11代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阿维菌素分别增大至58.7倍、37.6倍、11.9倍。对成虫、幼虫均进行汰选桔小实蝇抗药性发展更快。建立了不同汰选方式时桔小实蝇实验种群汰选代数与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处理符合韦布尔曲线模型,阿维菌素处理符合幂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两种增效剂对桔小实蝇抗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三个种群的抗药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这三种药剂分别产生的桔小实蝇抗性种群,PBO和TPP均能对其抗药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对抗敌百虫、抗高效氯氰菊酯的两个桔小实蝇种群,TPP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均高于PBO,且增效作用显著,增效比分别达3.98和2.43,PBO的增效比为1.71和1.66;对抗阿维菌素的桔小实蝇种群则略相反,PBO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高于TPP,但增效作用均低于敌百虫与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按照毒力降低的顺序,所测定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毒力顺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脲>氰戊菊酯>氟啶脲>毒死蜱>敌百虫.但在田间条件下,各试验药剂均能有效控制三角新小卷蛾的为害.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毒力最低,LC50为186.16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0.67、0.83 mg·L-1,是敌百虫毒力的279.52、224.86倍;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脲和氰戊菊酯亦具有较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1.24、1.37、1.60、3.75、5.17、6.71 mg·L-1;毒死蜱和氟啶脲的毒力低于其它药剂.各试验药剂均能有效控制三角新小卷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触杀作用的毒力敏感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定了多种类型杀虫剂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敏感品系成虫的触杀作用毒力,确定了敏感基线.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14种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力从大到小顺序是甲维盐、阿维菌素、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功夫、氯氰菊酯、灭多威、敌百虫、吡虫啉、硫丹、啶虫脒、甲氰菊酯、杀螟丹,24 h致死中量分别为1.20 ng/头、5.48 ng/头、11.33 ng/头、11.58 ng/头、14.04 ng/头、14.04 ng/头、19.81 ng/头、63.52 ng/头、94.84 ng/头、496.62 ng/头、616.55 ng/头、808.43 ng/头、942.53 ng/头、10841.97 ng/头.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辛硫磷、氯氰菊酯、敌百虫、灭多威、阿维菌素,24 h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8 mg/L、1.86 mg/L、1.94 mg/L、2.05 mg/L、4.86 mg/L、4.93 mg/L、7.38 mg/L、12.43 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害虫个体的迁移对害虫群体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内建立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抗性品系以及相对敏感品系, 设计5%~25%个体的迁移比例, 研究桔小实蝇抗、 感个体流动对原始种群抗性个体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桔小实蝇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 使得敏感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增加, 在抗性个体迁移率为25%时, 影响敏感种群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个体频率的变化值分别为20.04%和41.75%; 同样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加, 抗性种群中抗性个体频率降低程度越大, 在敏感个体迁移率为25%时, 抗性种群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个体频率的变化值分别为56.20%和25.88%。利用抗性个体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 在抗性个体迁移率为5%时, 影响敏感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 在敏感个体迁移率分别为5%和10%时, 影响敌百虫抗性种群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以抗、 感个体迁移引起的抗性个体频率变化值进行趋势拟合, 发现抗敌百虫与抗高效氯氰菊酯桔小实蝇品系不同迁移比例下的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分别符合密度模型(density model)和房屋模型(housing model), 相关系数分别是0.9696和0.9647。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设计抗、 感迁移比例能有效地延缓桔小实蝇抗性水平的上升, 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是一种新入侵为害蜜蜂蜂巢的危险性害虫,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 mg/L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和功夫菊酯在24 h内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死率达到36.67%、33.33%和29.39%,而10 mg/L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在48 h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死率均达到100%。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在24 h的LC_(50)分别为10.47 mg/L、16.94 mg/L和19.1 mg/L。其它受试的杀虫剂如多杀菌素、氟虫腈、氟啶脲、虫酰肼、敌百虫、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触杀致死率相对较低。筛选结果显示,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可作为目前防治蜂巢小甲虫的的重要参考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两个广西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_(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_(50)值在0.2544~0.7207 mg 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_(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不同施用强度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高抗品系抗药性发展动态的影响,为指导田间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室内培育的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品系成虫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的毒力作为毒力基准线,按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长短设置30 d、60 d、90 d、120 d 4个处理,以在不接触药剂常规条件下饲养的高抗品系作对照,采用药膜法进行抗药性汰选和毒力测定,每30天试验1次,共计试验10次,获得致死中浓度(LC_(50))和抗性倍数(R_m),分析抗性发展动态与汰选间隔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70 d后,不同间隔时间长度汰选处理,桔小实蝇高抗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汰选间隔时间越短,抗性增长越快。30 d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从第1次的582.7 mg/L上升到1133.6 mg/L,抗性倍数从98.0倍上升到190.7倍;6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上升为828.0 mg/L,抗性倍数上升为139.3倍;9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为529.2 mg/L,抗性倍数为89.0倍;12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抗性倍数分别为511.3 mg/L、86.0倍;未进行汰选的抗性品系致死中浓度由582.7 mg/L下降到368.1 mg/L,抗性倍数也从98.0倍下降到61.9倍。建立了270 d后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与桔小实蝇成虫抗药性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11.427X~(-0.529)。由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预测当果园中连续两次使用间隔时间在99 d以上时,应可降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继续上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6.43、7.57、11.55、14.1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5%啶虫脒乳油、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药后1-14 d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9.26%-100%、91.77%-100%、80.40%-90.09%、78.37%-85.65%、80.33%-91.1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25%啶虫脒乳油和90%敌百虫晶体的防效一般,而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的防效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