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在海南和长沙两地,先后使用38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两用不育系,三系不育系及普通核不育系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筛选出7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剂,代号为CR1—CR7,其中CR5和CR7表现较为突出。这些调控剂对两用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且CR1和CR2还能在可育条件下提高培矮64S的结实率,但所有调控剂对普通核不育系均无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位性对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wa L.)培矮64S(长日低温下不育性稳定)和8902S(长日低温下不育性不稳定)及其人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长日低温和不同长日生态条件的7种处理,并结合RFLP分子标准记,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及其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对其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定位了 相似文献
4.
在杭州男单通过分期播种,比较了两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及其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浙大247S和培矮64S两不育系育性表达的影响小,温度起主导作用,均属温敏型不育系,且日最低温度对不育系育性效应显著高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不育系浙大247S和培矮64S的温度敏感期分析是抽穗前3-18和6-21d,育性转换的临界日期为9月19日和9月25日,转换临界温度为25.28和25.66℃,与培矮64S相比,浙大247S不育期败育较彻底,可育期较长且自交结实率高,在杭州田间可以繁种。 相似文献
5.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乙二醛-双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度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株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PTGMS,Photo-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go543S为材料,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543S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表现为低温条件下不育,高温条件下可育,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值为29.5℃,对温度传感的部位是幼穗,敏感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致减数分裂,对应的剑叶叶枕距变化范围为-12.2-+0.7cm;育性敏感期在人工恒温28.0℃条件下,无论长日(14-16h)或短日(10-12h)处理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不受光周期影响,在人工恒温31.5℃条件下,无论长日还是短日处理均表现可育,但短日可明显提高其可育性。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研究》2017,(2)
通过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实验,对生产上应用的12个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高温条件下不育系金23A、T98A、丰源A及冈46A花粉不育性稳定;隆398A、隆香634A、4302A、优IA及D62A出现少量可染花粉;高温诱导天丰A、五丰A和粤泰A花粉可育作用明显。此外,对可染花粉率与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的日均温相关性的分析表明,五丰A、天丰A和粤泰A可染花粉率均与抽穗前13~18 d的日均温显著相关(P0.05),高温诱导五丰A、天丰A和粤泰A育性转换敏感期为雌雄蕊原基形成末期至减数分裂期,育性转换临界日均温度分别为27.11℃、26.48℃和27.30℃。 相似文献
8.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定剂量的CoCl2,IAA和2,4-D以及与GA3配合叶面喷施或根部水施后,水稻培矮64S的育性在不育条件下得到部分恢复,其中以浓度各为50mg/L的,2,4-D和GA3配合进行根部水施效果最好,自交结实率提高达7.9%。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蛋白质SDSPAGE图谱表明经30℃处理的二九青S花药蛋白质组分比原种二九青少了3条谱带。安农S-1在高温下花药中无花粉发育;而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造温(25℃)下;SDSPAGE蛋白质图谱也表明高温下少1条谱带。 相似文献
14.
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用分子标记准确定位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将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Rice Genome Program,RGP)构建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第10染色体分子遗传图上的分子标记R1877和G2155之间对应区域YAC物理图上的6个YAC克隆进行了亚克隆,获得119个片段,对这些探针进行多态性探查,获得了2个多态分子标记,用珍汕97A和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的杂种F2分离群体中的117完全不育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从YAC4892获得的亚克隆Y3-8与Rf-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0.9cM,从YAC4630获得的亚克隆Y1-10与Rf-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3.2cM,根据以上结果把Rf-4座位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定位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和剑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期剑叶中有关生理特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加速了剑叶叶绿素的丧失,使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AsA、GSH、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籽粒重下降.高温使灌浆期水稻叶片衰老加速、光合能力下降是其导致灌浆速率、结实率、粒重和籽粒产量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2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及其籼粳杂种一代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硅对籼粳亚种间杂种雌雄配子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水稻亲本的育性正常,而亚种间杂种‘台中65’/‘广陆矮4号’和‘穞稻’/‘秋光’F1花粉育性分别为40.1%和50.3%,小穗育性分别为25.8%和40.3%;其F1胚囊具有正常的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及反足细胞,胚囊败育率分别为5.33%和3.33%。加硅处理F1每个柱头上花粉粒多于25粒的小花数分别占90%和90.5%,而不加硅处理高于20粒的小花数仅占8%和10%;加硅处理F1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75.15%和76.23%,小穗的结实率分别达到65.5%和68.7%,而不加硅处理的分别为46.7%和48.13%,小穗结实率分别只有25.8%和40.3%,且加硅处理极显著高于不加硅处理。研究表明,水稻籼粳杂种存在半不育现象,并主要由花粉半不育和花药开裂性差造成;硅肥能促进杂种F1植株的花药开裂,明显增加柱头上花粉粒数目,并促进花粉萌发,显著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8个籼型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武汉、贵阳(1997年)和三亚(1997-1998年)3个生态点,对8个籼型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环境敏感核不育系(2-2S、K1405S、F131S、2136S、Pei-Ai64S、1290S、GD-1S和N17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每期相隔10-15d,考察自交不育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育系在武汉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30d,在遗阳的稳定不育期均短于30d,在三亚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150d。8个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均表现对温度敏感,但不同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敏感敏感期的长短和临界温度是不同的。2-2S和K1405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8天至第9天,敏感期为7-10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7-24.5℃。F131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7天至第5天,敏感期为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4.3-24.7℃。2136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24天至第11天,敏感期为7-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分别为24.3-24.7℃、25.5-26.2℃、25.4-26.1℃和24.1-24.7℃。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不同类型早籼稻灌浆期间直链淀粉、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持续时间短;蛋白质含量高;灌浆前期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高,开花11d后迅速下降.适温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慢,持续时间长;蛋白质含量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变化缓慢,3个不同类型品种中适合作米粉的湘早籼33号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饲料稻湘早籼24号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温有助于湘早籼33号直链淀粉含量和湘早籼24号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哈姆林甜橙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的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源四倍体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形态发生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发现“哈姆林甜橙+粗柠檬”的花粉染色活力、萌发率、每花药中花粉粒数均居于其双亲之间,花器官发育及其形态发生具有双亲的特点.但小花粉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不正常四分体比率远远高于其双亲.以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为花粉亲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昌橙与华农本地早的有性后代杂交,获得了110棵有性后代植株,其中三倍体82棵,二倍体和其它倍性的植株28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