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为了探讨低氧对小麦根端分生细胞核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实验以普通小麦为材料,用低氧水处理其根尖,按常规细胞制片、银染、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半定量PCR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观察发现:(1)低氧水处理后小麦核仁结构发生膨胀、突出、进而凝集、内部出现空泡、细微结构消失、核仁通道结构异常、甚至解体等一系列变异现象.(2)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看到,低氧水处理后小麦核仁内的核磷蛋白B23向核质甚至胞质扩散.(3)半定量PCR分析显示,低氧处理后rRNA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明显降低,而且C23的表达信号几乎检测不到,表明核糖体RNA和核仁蛋白C23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低氧严重抑制它们的转录.研究证明,低氧除了对小麦根端分生细胞核仁结构有破坏作用外,还严重抑制核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有丝分裂过程中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一种由核仁物质组成的特殊结构,我们将其称作核仁残体。经常规染色后,可在前期末正在分散的核仁物质中看到由直径15—20nm 的颗粒和纤维组成的核仁残体;前中期时,核仁残体附着在染色体上,其电子密度低于染色体。Bernhard 染色结果表明,核仁残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蛋白(RNP)颗粒和纤维,一些核仁残体中存在着与染色质染色反应相似的被漂白区。有的核仁残体附着在中、后期染色体上,有的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本文讨论了核仁残体的成分及其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 snoRNA)是一类定位于核仁内的短链非编码RNA,在多种RNA的加工修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基因组认识的深入,snoRNA等非编码RNA的结构及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no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snoRNA与肺癌相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在总结snoR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snoR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特点以及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蚕豆根端细胞核中微核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微核仁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点。结果表明;微核仁是直径0.3—0.5μm 的卵圆形或球形结构。常规染色时,微核仁与集缩染色质的电子密度相仿,但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没有任何联系。细胞化学研究指出,微核仁含有 RNA 和蛋白质,其结构成分主要是与核仁颗粒组分十分相似的 RNP 颗粒。报道了植物细胞核中微核仁发生于核仁的过程并对微核仁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核仁一直被认为只是核糖体合成和加工的场所,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它具有其他功能.核仁是一个高度动态的亚细胞结构,通常情况下核仁蛋白质在核仁内外不断穿梭完成对于核糖体的运输.但在细胞应激反应时核仁成为细胞应激的感受器(cell stress sensor),核仁蛋白质在核仁内外的定位分布发生改变,同时伴随功能改变,介导细胞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源真核生物(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核中尚无核仁发生,以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改良的Ag-I法,李靖炎,1985)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布。结果发现,代表rDNA之所在的银粒并不集中形成任何类似核仁组织区或核仁纤维区的结构;在作为对照的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体内,银粒则完全集中在核仁纤维区中,因此,作者以为贾第虫rDNA的这种分布代表着核仁组织区进化形成以前的一种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核仁骨架(核仁基质)的结构与成分——肌动蛋白与fibrillarin是核仁骨架的主要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离纯化的HeLa细胞核仁经非离子去垢剂、核酸酶、低盐及高盐选择性抽提结合DGD包埋去包埋技术 ,在电镜下显示了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呈精细网络结构 .BHK -2 1细胞及小鼠肝细胞的核仁骨架与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结构相类似 .对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的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核仁骨架蛋白组成与核基质及染色体骨架有明显差异 .HeLa细胞核仁骨架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分子量为48,43,36及 33ku左右的 6~ 7种多肽 .证明分子量为 43ku的肌动蛋白与 36ku的fibrillarin是构成核仁骨架的两种主要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1.
12.
13.
rRNA synthesis in the nucleolus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R H Reeder 《Trends in genetics : TIG》1990,6(12):390-395
14.
15.
16.
17.
18.
19.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疾病的分子基础》2014,1842(6):831-839
Since its discovery close to twenty years ago, the ARF tumor suppressor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field of cancer biology. Elucidating ARF's bas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cell has been the focal interest of numerous laborato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many year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RF is constantly evolving to include novel frameworks for conceptualizing the regulation of this critical tumor suppressor. As a result of this complexity, there is great need to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cies governing the biology of the ARF tumor suppressor. The ARF tumor suppressor is a key sensor of signals that instruct a cell to grow and proliferate and is appropriately localized in nucleoli to limit these processes.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Role of the Nucleolus in Human Disea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