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德良 《昆虫知识》1993,30(2):82-84
<正> 随着大毫、福丁等茶树品种的不断推广,原来主要在杂草,棉花和其它植物上为害的绿盲蝽 Lygus lucorum Mayer-Dur,近年来在江苏茶园的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无锡茶区,常年春茶芽梢被害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笔者自1988年起,连续3年在本所茶园内对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  相似文献   

2.
<正> 甘薯跃盲蝽Ectmetopterus micantulus(Horváth),国内已知分布北京、山东(泰安)、上海、四川(乐山)等省市;国外分布于朝鲜和日本。近年在浙江丽水、青田、龙泉、松阳和云和等山区为害甘薯、大豆、玉米等作物,此外鸭跖  相似文献   

3.
本文共记述盲蝽科盲蝽亚科的厚盲蝽属(Eurystylus stal)和拟厚盲蝽属(Eurystylopsis Poppius)的中国种类共7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中国拟厚盲蝽Eurystylopsis chinensis sp.n.(模式产地:四川、云南),1个中国新记录种:缅甸厚盲蝽Eurystylus burmanicus(Distant)。提出1项新组合关系:即原已由Kititschenko(1913)移人Eurystylus属的Calocoris clavicornis Jakovlev应归于Eurystylopsis属中。并肯定淡缘厚盲蝽Eurystylus costalis Stal可严重破坏枣花,影响枣树结实,造成明显的减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曼盲蝽属1915的7个新种;环曼盲蝽,脊曼盲蝽;狭长曼盲蝽,黄翅曼盲蝽;胡桃曼盲蝽;瑰环曼盲蝽;赤环曼盲蝽。提出3个新组合;均由Pachypeltis Signoret属移入本属,模式标本存放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中国分布的薇盲蝽属Monalocoris5个种,其中包括3新种:黄盾薇盲蝽M.fulviscutellatus sp.nov.、黑黄薇盲蝽M.nigrofiavis sp.nov.、赭胸薇盲蝽M.ochraceus sp.nov.和中国1新纪录种:大岛薇盲蝽M.a-mamianus Yasunaga,2000;以及宽垫盲蝽族6属9种,其中包括1人新纪录属:榕盲蝽属Dioclerus Distant,1910和2个新纪录种:泰榕盲蝽Dioclerus thailandensis Stonedahl,1988、四斑芋盲蝽Ernestinus tetraxtigma Yasunaga,2000。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的植盲蝽(半翅目:盲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载内蒙古植盲蝽属(Phytocoris Fall.)14种,其中包括突植盲蝽Ph.(Ph.)procerussp.n.、郑氏植盲蝽Ph.(Ph.)zhengi sp.n.、柠条植盲蝽Ph.(Ktenccoris)caraganae sp.n.、蒙古植盲蝽Ph.(K.)mongolicus sp.n.、褐植盲蝽Ph.(K.)nigritus sp.n.、红褐植盲蝽Ph.(K.)rubiqionsus sp.n.、砂地植盲蝽Ph.(K.)desertorum sp.n.、贺兰山植盲蝽Ph.(K.)alashanensissp.n.8个新种及5个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盲蝽科盲蝽亚科异草盲蝽属Heterolygus Zheng et Yu 1新种,郑氏异草盲蝽Heterolygus zhengi sp.nov.,模式标本采于我国四川省炉霍。发现了盲蝽科合垫盲蝽亚科昧盲蝽属Mecomma Fieber陕西昧盲蝽Mecomma shaanxiensis Liuet Yamamoto的短翅型雌性,并进行了描述。标本均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记载:1,盲蝽科纹唇盲蝽属Charagochilus Fieber 7个中国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邻纹唇盲蝽Ch. similis sp. nov., 玉龙纹唇盲蝽Ch. yulongensis sp. nov., 淡领蚊唇盲蝽Ch. pallidicollis sp. nov.;1个中国新记录种:狭领纹唇盲蝽Ch. angusticollis Linnavuori;将Proboscidocoris taivanus Poppius 1915移入Charagochilus属;并对Charagochilus gyllenhali (Fallen)的中国记录提出疑问。2,喙盲蝽属Proboscidocoris Reuter 1种:马来喙盲蝽P. malayus Reuter(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记述松盲蝽属Pinalitus Kelton中国种类共7种,其中包括中国2新纪录和4新种,即红褐松盲蝽P.rubeolus Kulik, 黑头松盲蝽P.nigriceps Kerzhner, 长喙松盲蝽P.rubricatus (Fallén)(后两种为中国新纪录种);冷杉松盲蝽P.abietis sp. nov.,高山松盲蝽P.alpinus sp. nov.,华山松松盲蝽P.armandicola sp. nov.,泰山松盲蝽P.taishanensis sp. nov..文章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平盲蝽属Zanchius 3新种,无斑平盲蝽Zanchius innotatus sp.nov.,陕平盲蝽Zanchius shaanxiensis sp.nov和藏平盲蝽Zanchius tibetanus sp.nov.。藏平盲蝽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系,其它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盲蝽在我国果树上大量发生,刺吸危害枣、葡萄、苹果、梨、樱桃、桃树等果树,造成嫩芽皱缩,落蕾落花,叶片穿孔,水果畸形脱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我国果树上盲蝽的种类、危害和发生规律,综述了果树盲蝽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出了果树盲蝽的防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甜菜夜蛾在福建漳州龙海每年发生9-10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10月份是该虫为害农作物的严重时期,其中8-9月份为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类型的12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尽,菜喜以及米满对田间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锐颈特,杀虫单,敌杀死等药剂对田间甜菜夜蛾几乎失去防效。  相似文献   

14.
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养和大田调查 ,证实湖州地区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年发生以 5代为主 ,少数年份有 4代 ;桑螟成灾主要集中在第 4,5代。大田桑螟消长同气候、养蚕形式、天敌、防治水平有密切关系 ,不同年份之间发生时间、数量差异很大。桑螟防治方法 :以调整养蚕布局为主 ,辅以化学防治。在大批桑螟 3龄前用药是药剂防治的关键。药剂有 :40 %桑宝乳油 1 1 4mg kg,养蚕安全间隔期 6~ 8d。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其严重危害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烟粉虱的危害特征、寄主范围、生物型、病毒传播、经济影响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楼宇蠹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楼宇木地板、家具、木装饰及玻璃胶等的蠹虫均为长蠹科 Bostrychidae的双钩异翅长蠹H eterobostrychus aequalis、双棘长蠹 Sinoxylon anale、黑双棘长囊 S.conigerum、双窝短跗长蠹 Dinoderusbifoveolatus、竹长蠹 D.minutus及粉蠹科 (L yctidae)的鳞毛粉蠹 Minthea rugicollis等。害虫防治 ,采用磷化铝 10 g/m3 ,熏蒸 7天 ;或硫酰氟 50~ 6 0 g/m3 ,熏蒸 2 4小时。玻璃胶内除虫 ,选择中午 1~ 2时用 5# 昆虫针从虫孔斜插入将虫刺死 ;少量家具可用注射器从虫孔注入敌敌畏 10 0倍稀释液 1~ 3m L,并用棉花紧塞洞口 ,或用淋灌热水法将虫消灭。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表明在济南地区露地菜田不能越冬,蔬菜大栅成为翌年的主要虫源地。试验了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喷雾和药剂熏蒸太栅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推延大棚内西葫穆裁期的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西南甘薯天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天蛾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7-15cm深处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于7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第4代则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育起点温度15.6±1.3℃,有效积温370.6±13日度。温度、天敌、降水是影响此虫发生的重要因素。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点灯诱杀、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综合防治甘薯天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8-2000年对美洲斑潜蝇在古田县的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结合药剂防治的美洲斑潜蝇综防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蒙世贵  周宏  夏堃  吕道林 《昆虫知识》2003,40(4):374-376,339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每年4~8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烤烟生育期间发生5~6代,世代重叠,4月上旬为始发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完成1代的历期为18~34d;该虫对各种烟乡(镇)的危害属轻度发生,年发生面积1500~3000hm^2,集中危害烟株下部的1~4个叶位叶片。同时提出了南美斑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