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不同土壤环境对黄花蒿生长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4种土壤环境(沙土、旱地土、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对黄花蒿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较强,在沙土、旱地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上均能生长发育,养分水平低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根,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增大;养分水平高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叶,叶生物量分数增加。黄花蒿的生长和青蒿素含量显著受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施肥时,石灰土和水稻土栽培黄花蒿的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叶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显著大于旱地土,而旱地土又显著大于沙土。但在施肥条件下,以上参数不同土壤间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不施肥。因此,只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黄花蒿在不同养分土壤栽培均能获得较高的青蒿素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1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0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
广西主要蔗区土壤和植株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圣进  蓝福生  罗洁  黄宁珍  李锋  许成琼  黄涛   《广西植物》1998,18(3):291-297
通过对广西九个县(市)的20个蔗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蔗区土壤有机质和全磷(P2O5%)含量普遍很高,平均含量分别达255%和0133%,全氮含量也较高,平均为0121%,而土壤全钾(K2O%)含量普遍处于极低水平,平均仅为0546%;与土壤全量养分含量相反,蔗叶中氮、磷的含量普遍很低,平均含量分别为0891%和0108%,而钾的含量普遍很高,平均达3808%,镁的含量也较低,平均为0187%;蔗叶中氮、磷、钾的含量与产量正相关,但钾含量大于500%时出现相反情况;土壤紧实、后期干旱是影响甘蔗营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改善蔗区土壤结构、优化肥料配比、建立蔗区灌溉系统等对改善我区甘蔗营养状况及提高单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黄花蒿生长及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安、崇左、阳朔和融安县四个不同种源黄花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旺盛期是在5月底至7月初,6月中旬为生长的高峰期,这段时期内应施以重肥;不同种源黄花蒿各功能构件生物量平均值具有相同的规律:茎构件>叶构件>根构件;都安种源的叶构件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均比其它种源的高,综合表现最优,是引种栽培的好种源。  相似文献   

5.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部和叶部的N素含量比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黄花蒿植株叶片的N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黄花蒿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其次是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和植株等综合因子。通过施肥、适当补充土壤中的Ca和P素营养,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各种途径来调节植株体内的养分,降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值,茎叶部N素含量比值,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增施K肥,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黄花蒿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成琼  韦霄  李锋  傅秀红   《广西植物》1998,18(3):271-274
本文报道黄花蒿繁殖试验研究结果。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火土+肥泥为播种基质可获得7100%~9338%的发芽率;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用顶部枝条作插穗,以火土为基质进行扦插可获得8600%~960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黄花蒿是一种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植物体中含有丰富的精油,但其应用和生产中常有种类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黄花蒿为原料的药材质量。为实现黄花蒿药材快速鉴定与评价,该研究利用FTIR技术和GCMS分别对黄花蒿及其近缘种叶片原药材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油以黄花蒿含量最高(1.86%),其次是南牡蒿、茵陈蒿、青蒿、牡蒿和艾蒿。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一维图谱相似,酰胺类、芳香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二阶导数图谱中,黄花蒿青蒿素成分振动吸收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将黄花蒿与其混淆中区分开。GC-MS分析显示,黄花蒿与其近缘种的挥发油成分中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28种化学成分,均含有较高樟脑、á-杜松烯、Crocetane、植烷、2,4-二叔丁基苯酚,但不同种间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植烷在黄花蒿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近缘种,龙脑成分只能在黄花蒿叶片中检测出,然而á-雪松烯在青蒿、南牡蒿、茵陈蒿均较高,而在黄花蒿,艾蒿,牡蒿中含量均较低。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黄花蒿与其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差异性,6种材料明显聚为2类。其中,黄花蒿与牡蒿、艾蒿聚为一类,青蒿与茵陈蒿和南牡蒿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黄花蒿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黄花蒿化感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黄花蒿克生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其对小麦根的抑制作用比对叶的抑制作用强。对受体小麦根尖压片的观察统计表明,黄花蒿的水浸提液影响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随着供体黄花蒿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根尖分生区分裂期细胞数目下降;受体材料小麦的一些生理生化测定指标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使供试小麦根系活力稍有减弱,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使根的核酸含量升高而叶的核酸含量降低;使叶绿素含量有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氮对黄花蒿生长、光合特性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境氮含量越高,黄花蒿的光合能力越强,能够利用的光强也更高;(2)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大,低氮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养分吸收器官,有利于减少氮素对生长的限制,供氮量在0.1~0.6g.kg-1之间,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碳同化器官,提高了植株的竞争能力;(3)无论以最大净光合速率、地径、叶片生物量还是以总生物量来衡量,均以0.4g.kg-1氮处理的植株生长得最好,0.2g.kg-1氮处理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产中推荐使用0.2g.kg-1剂量的氮更经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FTIR技术,对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分析两者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酰胺、芳香类物质均以栽培黄花蒿茎和叶片中多;可溶性多糖和糖苷类物质,栽培与野生黄花蒿茎中含量相近,但是,叶片中含量以栽培黄花蒿高;纤维素类物质,栽培茎少于野生茎,而两种黄花蒿叶片的纤维素含量相近.与青蒿素标准品比较,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栽培叶最高,其次是野生叶,栽培茎的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栽培和野生型黄花蒿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对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石灰岩山地森林蕨类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与老挝及缅甸接壤。根据调查,现已知西双版纳石灰岩山地森林中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12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24个科,54个属,在该蕨类区系中,最大的科分别是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铁角蕨科,铁线蕨科及三叉蕨科;最大的属分别为凤尾蕨属,铁角蕨属,铁线蕨属,石韦属及毛蕨属,该地蕨区系具有东南亚热带的性质,其分布区类型的组成是,热带分布或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70%以上,热带分布的属占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貌类型的中国东海大陆海岸带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海地貌信息数据和6期景观数据,研究1990—2015年东海大陆海岸带地貌类型与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各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东海海岸带以丘陵地貌为主,其次是小起伏山地、平原、台地和中起伏山地。景观类型林地占主导,其次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平原、台地和丘陵地貌景观变化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小和中起伏山地则以草地转林地为主。(3)不同地貌单元下的景观变化剧烈程度依次为: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2005—2015年景观变化叠合度小于1990—2005年,景观变化剧烈程度下降。(4)地貌类型对景观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影响差异较大,平原上水域分维数值最大,台地和丘陵耕地分维数最大,小起伏山地未利用地分维数最大,中起伏山地建设用地分维数最大,稳定性指数相反。耕地在海拔较低的地貌类型中趋于稳定,林地和草地多分布在海拔较高丘陵和山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平原地区分维数最大,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的外来植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海南岛野生或半野生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报道了153种外来植物,并对近年来在海南岛大面积分布而未报道过的入侵种进行简要介绍。对海南外来植物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与危害程度的分析发现:(1)外来植物中有66.67%来自美洲,美洲种的96%为热带美洲成分,几乎所有来自美洲的草本植物往往成为遍布海南各地农田、果园、胶林、草地的有害杂草:(2)外来草本与藤本植物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和较大的危害;(3)绝大多数草本与藤本植物常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平地、低丘陵原有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保贵  朱华  王洪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7,17(1):69-78
油朴(Celtiswighti)为榆科常绿大乔木,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油料植物。它在中国仅产于西双版纳,并几乎只生长在石灰岩山森林群落中,而常为该森林群落的建群树种。根据野外调查及萌发裁培试验,我们从生物学、生态学及种群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为了探讨油朴与石灰岩山钙基质的相关性,我们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中,均采用了不同土壤基质,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其种群的调查中,对株高5m以下的幼苗、幼树及株高5m以上的成年大树均进行了样方调查及高度级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这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特性;幼苗生长的规律;种在石灰岩山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它们在各群落的种群结构状况等。通过本文,基本上可了解油朴在西双版纳的生长、分布规律及生态、种群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者清理采自中国南部大戟科标本过程,发现一些需增补的分类群,现报道其中2个新种:分布于广东封开县的印禅铁苋菜Acalyphawui和印禅三宝木Trigonostemonwui;2个新纪录种:分布于云南勐海县的短序白桐树Claoxylonsubsessiliflorum和生长于海南南沙群岛的南沙大戟Euphorbiareniformis;1个近代生长于广东、贵州和四川的归化种-桃叶猩猩草Euphorbiaheterophylla,而将依据四川渡口的标本命名的柳叶大戟E.epilibiifolia作为它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16.
海南椴生态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仕训  王才明  王燕   《广西植物》1994,14(4):376-380
海南椴是我国特有珍贵树种,广西第一批保护植物,仅分布在海南和广西南部局部地区;热带性树种,喜光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引种试验表明,能耐-6℃低温,种子场圃发芽率80%以上。实生苗六年生便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7.
(山弄)岗植物区系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前言 一、鼻岗植物区系的组成 (一)科、属、种的统计 (二)10种以上的科的统计 (三)含10种以上的科在世界区系中的比重 (四)含10种以上的科在广西区系中的比重 (五)木本植物统计。 二、鼻岗植物区系的特点 (一)热带边缘性质 (二)特有性 (三)岩溶特性 三、鼻岗植物区系的地形分布特点及生态变化 (一)谷地、山坡、崖顶的分布概况 (二)水平分布的差异 (三)生态变化 四、鼻岗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一)与中印半岛的关系 (二)与海南岛的关系 (三)与广西阳朔的关系 (四)与花坪的关系 (五)与马来半岛岩溶植物区系的关系 (六)总的比校  相似文献   

18.
桂林漓江沿岸植物区系特点及其与景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4,24(6):508-514
桂林漓江沿岸原生植被受破坏严重 ,植物区系为次生性质 ,其特点 :( 1 )种类丰富 ,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80 8种 ,隶属于 1 5 6科、483属 ;( 2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份复杂 ,可将 45 4个种子植物属归为 1 4个类型 ,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 ,温带类型次之 ,中国特有属 6个 ;( 3 )植物区系岩溶特性明显 ,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岭南山地地区的一个小区。植物景观是桂林漓江沿岸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各类植物群落的外貌和一些重要植物种类的花、果和叶色的季节性变化上。现存的主要植物群落以次生藤刺灌丛为主 ;少见尚存的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独有的喀斯特硬叶常绿阔叶林 :以乌冈栎为建群种的山顶矮林 ,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地区罕见的残遗植被类型 ,在构成景观和科研上均有特殊意义。沿河岸分布的植物是最吸引游人注意的重要景观 ,形状各异的灌丛、杂木林、竹林和农田植被等都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棕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仅云南和广西的石灰岩山区有少量分布。本文对棕引种繁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AI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4月间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常规予以腹部X线平片诊断,12h后再通过MSCT为患者实施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体验效果以及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MSCT的肠梗阻检出率为94.50%,明显较腹部X线平片的69.00%更高(P0.05)。MSCT所诊断的肠梗阻中,梗阻类型为绞窄型及梗阻病因为肠肿瘤者均占100.00%,较腹部X线平片的36.21%和54.26%明显更高(P0.05)。MSCT的诊断舒适度评分、图像清晰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高,而操作复杂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低(P0.05)。MSCT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00%、1.50%,较腹部X线平片的22.00%、9.00%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AIO患者,MSCT较腹部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诊断体验效果更好,漏诊率和误诊率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