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世界分布的 5种粉虱蚜属AleurodaphisvanderGoot蚜虫为材料 ,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特点 ,现代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同时 ,利用蚜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的关系 ,并结合古地理和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探讨了粉虱蚜属的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粉虱蚜属为典型的东洋区成分 ,但在中国大陆其分布向古北界有所渗透。根据该属蚜虫现代分布特点 ,推测中国的华中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化中心。另外 ,推测形成该属现代分布格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大陆之间的接合与分离  相似文献   

2.
扁蚜亚科(同翅目,扁蚜科)蚜虫地理分布格局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扁蚜亚科Hormaphidinae(同翅目,扁蚜科)蚜虫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现代分布格局.同时利用蚜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结合古地理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扁蚜亚科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现代扁蚜亚科间断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与东亚)和北美.造成这种现代分布格局的可能原因是地球的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冰川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瘿绵蚜属的地理分布(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分布的25种瘿绵蚜属Pemphigus蚜虫为材料,研究了瘿绵蚜属在中国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属蚜虫在古北界和东洋界均有分布,但古北界占绝对优势。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7个区均有分布,但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为丰富,华中区和华南区最少。除华中区和华南区外,各区均有特有成分分布,县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盛。由于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之间有种类交流现象存在,而它们与青藏区和西南区之间  相似文献   

4.
粉条儿菜属(AletrisL.)隶属于肺筋草科,全世界有23种1变种,东亚有18种1变种,北美东南部有5种,为典型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属.本文在种(变种)的水平上,研究了粉条儿菜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并对其起源和分化以及现代洲际间断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共分布有粉条儿菜属植物15种1变种,而广义的横断山地区集中分布有13种1变种,是东亚粉条儿菜属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而且包含该属植物各个进化阶段的代表.因此,广义的横断山地区是粉条儿菜属在东亚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2)根据粉条儿菜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布格局推测,该属可能在不晚于第三纪早期,起源于古北大陆.东亚和北美的粉条儿菜属植物形态区别明显,应该是隔离分化的结果.(3)该属植物可能曾经广布于北半球,后来地质、气候以及冰川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该属在一些地区灭绝,而仅存于东亚和北美东南部.(4)尽管横断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东亚粉条儿菜属的多样化中心,但该地区很可能并不是粉条儿菜属最早的分化中心,因横断山地区周边的一些特有种可能是在晚近的时期形成的新特有种;另外,东亚粉条儿菜属一些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到日本一带.所以,中国中东部到日本一带可能是粉条儿菜属早期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79-682
通过对我国已记载的35种齿甲属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基本明确了该属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指出了中国齿甲属昆虫的区系特殊性,并推断其可能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即1)齿甲属昆虫区系起源的特殊性;2)该属昆虫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可能位于东洋区和澳洲区;3)该属昆虫在我国的集中分布地为华南区和华中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纩蚜属的研究,作者提出纩蚜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呈岛状分布的格局;并推测该属的起源中心可能在欧洲,现代分化中心可能在中国的横断山脉地区。从动物地理的角度,探讨了该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发现一新种,即云杉纩蚜Mindaurspiceasuctusspnov.。正模为无翅孤雌蚜,副模为5只有翅孤雌蚜和8只无翅孤雌蚜,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辽宁省沈阳市和熊岳县。一新亚种,即冷杉纩蚜三圈亚种M.abietinustriprimesensorissp.nov.,正模为有翅孤雌蚜,副模为3只有翅孤雌蚜,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山。一新纪录种,即冷杉纩蚜指名亚种M.abietinusabietinusKoch1856。并且给出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中国侧棘斑蚜属(蚜科,角斑蚜亚科)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GIs技术研究斑蚜科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类以县级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蚜虫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出这个属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中国南部和东部)。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统计分析,认为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北部和华中区南部一东南部是这个属在中国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同时,利用寄主植物的分布,探讨了中国侧棘斑蚜属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形态解剖、孢粉学及化石资料,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并对其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等问题做了合理推测,主要结果如下:(l)Sarcandra和chloranthus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Ascarina和Hedyosmum的系统位置最靠近.Sarcandra是金粟兰科中最原始的属,而Hedyosmum则是最进化的属。(2)金粟兰科可能于白垩纪最早期起源于木质部无导管的、具简单两性虫媒花的祖先,从这个祖先分化出虫媒两性花的Sarcandra和Chloranthus和风媒单性花Ascarina和Hedyosmum。(3)印度支那植物区和马来西亚植物区包含了金粟兰科的全部属和大部分原始种类,是金粟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也可能是其起源地。(4)金粟兰科起源较早容易扩散到各个大陆,随大陆解体而被带到各大洲。并随古气候、古地理的演变而发展或衰退、消亡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椴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椴树属Tilia是椴树科一个形态特殊且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构成典型的北温带分布格局,三个分离的分布区之间缺乏共有种。本文对各分布区的种类进行重新评价,确认全属25种。其中东亚17种,占68%,包含了现存种类各个演化阶段的类群,是现代分布中心;欧洲-西西伯利亚6种,属于木果组及壳果组;北美2种,均为木果组成员。化石分布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但分布纬度较现代分布偏北,达到北纬80°附近,且还出现于现今无椴树分布的亚洲大陆腹地,北美西部椴树至第三纪末完全绝迹,而东部到第四纪才有化石记录。根据现代地理分布,结合化石证据、地质历史、气候变迁及形态演化推测,椴树属可能在白垩纪晚期起源于中国东部亚热带山地,至少到始新世之前已散布至欧洲和北美西部。渐新世之后的全球降温和更新世大冰期对椴树属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头荠族植物的地理分布表明,其基本上是1个北温带的族,该族植物有14属,8个分布区类型,亚洲的中部及西北部一带,特别是伊朗-吐兰区的西北部,是其原始分布与分化的中心;欧洲中部;西北部及巴尔干半岛并散布到和北美洲的西北部是其次生的分布与分化中心。根据该族原始类群和生境的分布分析,推测以上地区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发源地。首次从环境气体的变化和该族形态特征演化探讨了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