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蚜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室内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威  席玉强  李学军  许彪  张彦周  尹新明 《昆虫学报》2011,54(10):1204-1210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成蜂的羽化、取食、产卵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在19 ~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  相似文献   

2.
茶足柄瘤蚜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是寄生于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通过田间自然种群的调查,并在室内观察其发育历期的形态特征.在25℃恒温,16 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60%~ 70%的条件下,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1...  相似文献   

3.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和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 Gahan是大豆田大豆蚜的重要寄生蜂。2009—2010年,采取棋盘式采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岫岩对大豆田内的豆柄瘤蚜茧蜂和广双瘤蚜茧蜂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豆柄瘤蚜茧蜂6月20号前后在田间开始少量发生,7月上旬数量急速上升,中旬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数量上明显小于第1个高峰期,但2010年只有1个高峰,第2个高峰不明显;广双瘤蚜茧蜂6月底开始出现并不断上升,到7月上、中旬达到一定量后持续到8月底。总体来说,豆柄瘤蚜茧蜂发生的时间比广双瘤蚜茧蜂早,且数量也较多。同时在大田按照不同的处理,对豆柄瘤蚜茧蜂进行大田罩笼繁殖研究,当豆柄瘤蚜茧蜂与适龄蚜虫数量比值为1:100的情况下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为大田有效利用蚜茧蜂控制大豆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豆柄瘤蚜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发现有7 种感受器, 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Ⅰ型、刺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Ⅰ型、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和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数量最多的感器; 除了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只在雌虫触角发现外, 雌、雄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 并且腔锥形感受器Ⅱ是数量最少的感器。  相似文献   

5.
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麦蚜体内寄生性天敌,广布于欧、亚、非、北美许多国家。我们在北京经千头麦蚜蚜茧蜂检查,它占99%(另一种菜蚜茧蜂Diaetetiella ra-pae Mintosh仅1%)。此蜂国外Arthur(1944,1949);Dunn(1949)曾进行过研究,在我国北方未见较详细报道,从1976—1981年我们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7.
豆柄瘤蚜茧峰的嗅觉定向反应(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对能寄生于包括大豆蚜Aphisglycines和豆蚜A.craccivora的多种蚜虫中。本实验研究了豆柄瘤蚜茧蜂在风洞中对以下气味源的嗅觉走向反应:未受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UD)、机械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MD)、蚜害植株(AD ,带蚜虫;AD~,不带蚜虫)、以及致害蚜虫。发现以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好茧蜂对AD 和AD~的正走向率高于对UD和MD的正走向率,以大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蚜虽峰对AD 的趋性高于对UD和大豆蚜。同时,豆柄瘤蚜茧蜂对UD、MD和致害蚜虫的定向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植食性昆虫的取食活动能诱导被害植株提高自身对害虫天敌的吸引力。此外还发现大豆是否受蚜害并不直接影响大豆蚜进行寄主定位。  相似文献   

8.
甘明  苗雪霞  丁德诚 《昆虫学报》2003,46(5):598-604
在2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26.4%;其次是1龄若蚜,为20.6%;无翅成蚜与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被寄生率较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豆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若蚜被寄生后,1~3龄历期显著延长;有翅3龄若蚜被寄生后,3、4龄历期明显延长;但无翅和有翅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被寄生的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2龄豆蚜被寄生时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为194.10 h;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需215.80 h。并对不同发育期蚜虫总蛋白质和总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10.
柞蚕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成贵 《昆虫学报》1980,(2):173-177
柞蚕绒茧蜂(Apanteles sp.)亦称柞蚕小茧蜂,是柞蚕主要害虫之一,过去报道甚少。为了摸清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提供线索,笔者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分布、为害及寄主 柞蚕绒茧蜂的国内分布尚无系统资料,据我们调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等省柞蚕区都有此虫发生。在辽宁分布广,危害亦较重。如主要柞蚕区凤城、宽甸、岫岩、庄河、东沟、西丰、盖县、新金、辽阳、复县和丹东市郊区均有此虫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