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3只大鸨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鸨食管复层扁平上皮有化不明显,粘液腺十分丰富。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密集排列在胃壁内。腺胃乳头内有发达的粘液腺,开口于乳头顶部,复管状腺的集合窦则开口于粘液腺底部。肌胃粘膜内密布单管状腺,无粘膜肌。小肠内环肌发达,粘膜下层不明显,十二指肠处绒毛最高,分支最复杂,无十二指肠腺。盲肠前部具发达的绒毛,而中后部不明显,直肠绒毛发达,杯状细胞增多,盲肠与直肠粘膜下层较发达。肝、胰小叶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2.
3.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腹足纲贝类,其生殖系统较为复杂,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成体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产卵前后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南阴茎囊、阴茎、雄性附性腺、两性腺(早期主要产生精于)和储精囊等部分组成,而雌性生殖系统则由两性腺(后期主要产生卵子)、生殖细胞输送管、蛋白腺、黏液腺、受精囊和阴道等组成;(2)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在产卵前后变化较小,但两性腺、卵蛋白腺和黏液腺的组织学在产卵前后变化显著;(3)产卵后的两性腺由于成熟卵子的排放,整体结构松散,部分腺泡中有少量未排出的成熟卵细胞和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4)产卵前的卵蛋白腺中含有许多强嗜碱性的小颗粒(组织学结构类似于卵鞘中的胚胎外周蛋白),产卵后腺体中的颗粒相对较大,且呈嗜酸性;(5)产卵前的黏液腺中存在嗜碱性区、嗜酸性区和混杂区三种区域,但是产卵前黏液腺以嗜酸性细胞为主,而产卵后的黏液腺中以嗜碱性细胞区域为主,且分泌管道中有一些嗜碱性物质.由此可见,卵蛋白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卵蛋白包裹受精卵形成卵外周蛋白层,而黏液腺则在产卵过程中分泌黏液物质形成卵鞘结构及链状的卵带. 相似文献
4.
5.
6.
2003年5~8月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瘤背石磺生殖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两性腺具有外管和内管,两管相连后通入蛋白腺,内管分支为收集管与腺泡相通。蛋白腺包括腺体部和分泌物两部分,中央为生殖输送管,蛋白腺具食指突和拇指突。性腺腺泡包括精子期腺泡、卵子期腺泡、精卵同泡和排空期腺泡4种类型。本文还对卵黄腺、受精囊、雄性交接器等结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分析了精子和卵子的发育过程、运输路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形态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7~8℃)和胚后期(水温3~14℃)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受精11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受精18d肝原基出现,U型胃雏型形成。受精30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破膜8d后,齿形成,肛门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U型胃、肠和肛门。破膜16d,胰及瓣囊出现,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24d后,鱼体开始上浮,主动摄食,由内源性营养转向混合性营养。破膜30d后,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功能和结构逐步发育完善,鱼体由混合性营养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舌齿和下颌齿分别为双排,胃腺发达,形成网状结构,幽门盲囊较多,肠为直行,肝和胰为相互分开的独立器官。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及HE、AB-PAS染色等方法,对45尾体长范围11.30~28 cm花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肝胰脏和胆囊,无胃。(2)口下位,吻尖而细长,口裂长/吻长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口咽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有黏液分泌细胞和味蕾结构。(3)食道粗短,前段有味蕾,肌层发达且内壁有较深的纵向褶皱,黏膜层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还有柱状上皮区域,游离面具有纹状缘。(4)肠呈S型,无肠腺,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均值为0.98±1.29;食道粘膜下层及环肌层最厚与肠道各段有极显著差异(P0.01)。前肠、中肠和后肠黏膜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黏膜下层厚度、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浆膜层厚度却增加,前肠和后肠有显著差异(P0.01)。(5)食道和肠道的黏膜层发现有数量较多的颗粒细胞。(6)肝不分叶,为长条形,胆囊被肝包围;肝与胰脏不分开,胰脏弥散于肝、脾及肠管之间,比肝胰脏重(%)雄性(1.83±0.64)显著大于雌性(1.34±0.50)(P0.05)。(7)体长(L)与消化道长(Y)的关系呈线性相关:Y=1.1692L+1.2688(R2=0.653)。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肝脏和胰腺为消化腺。消化道管壁的组织结构均为4层结构,由管腔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胃黏膜层中含有许多胃腺,可明显分为腺颈部和腺体部。小肠含有十二指肠腺,直肠含有直肠腺。肝脏发达,分为左、中、右3叶,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胰腺中的腺泡由腺细胞围成。凹耳臭蛙肠全长与头体长之比为0.44~0.91,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无尾两栖类中最小的。 相似文献
12.
Extirpation of the pleurovisceral ganglia (PV) blocked egg-laying whereas reimplantation of PV or injection of a PV homogenate into PV-less animals restored the egg-laying capacity of the marine pulomonate, O. verruculatum. Injection of PV homogenate induced egg-laying in intact, mature individuals within 15–45 minutes. Boiling of the homogenate for 15 minutes did not abolish its egg-laying efficacy. However, after incubation with trypsin, a PV homogenate lost its potency. Homogenates of PV from colchicinized animals could not induce egg-laying in intact Onchidium. Similarly, colchicinized animals did not respond to a PV ectract from intact Onchidium.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egg-laying in O. verruculatum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heat-stable, trypsin sensitive hormone secreted by the PV ganglia.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泽陆蛙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泽陆蛙的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各管壁都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道黏膜层有皱褶和纤毛,无杯状细胞;胃黏膜层有杯状细胞和胃腺,黏膜下层有血管分布;小肠具绒毛、杯状细胞和肠腺,大肠皱褶少,杯状细胞也少。 相似文献
14.
15.
画眉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雌鸟深约1.22 mm,雄鸟深约1.87 mm.食管管径较细,整体宽窄不等,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小肠长178.53 mm,占肠道总长87.43%;雄鸟小肠长186.62 mm,占肠道总长89.01%.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盲肠有未倒置现象.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右叶又分一小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两小叶.并与同科的蓝翅希鹛、灰胸薮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华鲮泌尿系统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3月至9月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华鲮泌尿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华鲮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有肾小体聚集现象;肾小管可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肾中散布有大量淋巴髓样组织,还有甲状腺滤泡和斯坦尼氏小体,显然华鲮的肾脏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复合器官。输尿管位于两肾叶腹侧,其上皮为似复层,缺黏膜下层,无纵肌,外膜甚薄。左右输尿管在后端合并,稍微扩大,形成膀胱,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花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e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食道、胃、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粘膜上皮特化成与水呼吸有关的绒毛,胃体部肌层最发达,内斜中环外纵相间排列,厚约652.6±41.2μm,小肠绒毛长而密集呈叶状;肝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色素细胞,门管区明显,肝小叶分界不清;胰腺腺泡细胞发达.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