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黑瓢虫新猎物--高氏瘤粉虱发育速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氏瘤粉虱Aleurotuberculatus takahashi David et Subramaniam是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的新猎物寄主,本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高氏瘤粉虱的发育速率,得出高氏瘤粉虱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为:卵期8.30℃、一龄若虫6.46℃、二龄若虫7.71℃、三龄若虫7.12℃、四龄若虫一拟蛹7.68℃、产卵前期7.90℃、世代7.64℃。另外还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2.
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新发现的一种外来害虫。本文对双钩巢粉虱在海南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各虫态形态特征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钩巢粉虱在海南省的各个县(市)都有发现,其在海南省的寄主植物共有20科29属37种,主要为害椰子、槟榔、番石榴、柑桔及番荔枝。双钩巢粉虱的发育经卵、若虫(分4个龄期)发育到成虫。在18~27℃条件下,双钩巢粉虱世代发育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在27℃时最短,为16.38 d,18℃最长,需37.41 d,在30℃发育减缓,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双钩巢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56℃和307.75日.度,在海南一年可发生16~17代。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培养箱在恒温条件下饲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测定了卵、若虫、成虫繁殖前和全世代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计算了灰飞虱各虫态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06、6.43、10.29、8.08℃和102.3、365.2、87.5、552.1日·度。并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了该虫在济宁市1年完成的代数为4~5代。  相似文献   

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入侵害虫。为了揭示其在海南对低温的耐性,通过测定低温致死中温度、致死中时间分析各个虫态的耐寒性。低温致死中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3龄若虫、1龄若虫、卵、2龄若虫、成虫和4龄若虫,分别为5.33℃、5.43℃、7.38℃、7.96℃、10.69℃和13.75℃;在3℃低温下卵至4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3.74 d(卵)、2.11 d(3龄)、1.74 d(2龄)、1.21 d(1龄)和1.16 d(4龄)。在3℃时螺旋粉虱成虫大量快速死亡,其在12℃时的致死中时间为1.02 d。螺旋粉虱卵对低温的忍受能力较强,成虫对低温的忍耐力最弱。低温暴露下的死亡率用于评价螺旋粉虱的耐寒性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香蕉花蓟马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付步礼  刘奎  邱海燕  伍祎 《生态学报》2014,34(14):3895-3899
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香蕉花蓟马,测定了14、18、22、26℃和30℃5个温度下香蕉花蓟马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分析了温度与香蕉花蓟马发育速率的关系,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存活率。结果表明:香蕉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和温度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香蕉花蓟马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预蛹、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10.56、7.92、9.17、9.53、8.69℃,世代的有效积温为153.81d·℃。26℃下香蕉花蓟马的世代存活率最高,为63.16%;30℃下的存活率最低,为46.34%。  相似文献   

6.
新菠萝灰粉蚧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温度是决定新菠萝灰粉蚧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本研究以南瓜作为寄主,探索恒温条件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7、20、23、26、29和32 ℃,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5)%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组建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在20~29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 ℃下雌、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46.95和50.26 d;29 ℃时雌虫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0.28 d;而雄虫若虫期在32 ℃时最短,为20.70 d.各虫态的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回归关系.此外,温度显著影响新菠萝灰粉蚧的存活率,在29 ℃时雌、雄若虫期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70.3%和69.3%;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0 ℃,有效积温为491.5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 ℃,有效积温为388.85日·度.新菠萝灰粉蚧的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成虫产卵量在29 ℃时最高,达每雌442.2粒;最小为20 ℃,仅为每雌111.8粒;29和20 ℃下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8.2和19.1,且在17和32 ℃时,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均表现为生长停滞.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23~29 ℃是最适宜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温度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在光周期14L∶10D, 相对湿度75%±1%及不同温度(18, 20, 24, 26, 28和30℃)的实验室条件下, 测定了以南瓜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 组建了扶桑绵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在18~30℃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扶桑绵粉蚧的发育速率加快, 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 Logistic模型。在18~30℃恒温条件下, 扶桑绵粉蚧的雌虫世代发育历期为40.24~80.64 d, 雄虫世代发育历期为25.21~54.31 d; 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9℃, 有效积温为889.89日·度; 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8℃, 有效积温为523.47日·度。在26℃时, 扶桑绵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77.03%), 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22.98), 有利于种群增长; 而在18℃和30℃, 扶桑绵粉蚧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99和9.80。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种群发展能力, 但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其种群增长。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表的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研究以棉花作为寄主,探索恒温及变温条件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为12L∶12D,RH 70%±5%,在系列恒温及变温(温度波动范围为±1℃)条件下,用棉花饲养扶桑绵粉蚧,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各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及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最适发育温度、极限高温等。【结果】在恒温17~32℃范围内,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当温度达到27℃时发育速率值增幅最大,其中在恒温22~32℃范围内,该虫具有较高的生长发育速率和存活率,且繁殖能力较强,而在恒温37℃条件下,该虫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而死亡。在循环变温条件(25~40℃)下,该虫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发育历期更短,速率更快,存活率更高,繁殖力也达到了恒温条件下的平均水平。雌雄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和8.1℃,而达到成虫时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322.6日度和344.8日度。通过拟合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求出雌雄虫最适发育温度分别为30.5℃和29.9℃,而极限高温分别为36.6℃和35.8℃。【结论】扶桑绵粉蚧适温范围广泛,特别是在变温条件下的适应性非常强。这些结果为预测扶桑绵粉蚧在我国主要棉区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康氏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经室内实验, 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在17~29℃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 在17℃下雌雄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121.27 d和89.64 d), 而29℃时仅分别为52.10 d和36.01 d,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 Logistic模型。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9℃, 有效积温为1 020.90日·度; 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7℃, 有效积温为659.04日·度。在26℃时, 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1.94%), 种群趋势指数(I)也最高(322.27), 有利于种群增长; 而在17℃和29℃, 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4.85%和67.23%, 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9.91和42.19, 且32℃时康氏粉蚧1龄若虫生长停滞。说明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康氏粉蚧的种群增长, 且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  相似文献   

10.
王柳风  傅淑  肖亮  陈超  薛芳森 《昆虫学报》2013,56(12):1430-1439
为了探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 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系统调查了该虫的年生活史, 温度对其生长发育、 繁殖、 性比及翅型分化的影响, 及其越冬生物学。结果表明, 灰飞虱在南昌一年发生4~7代。在18~32℃, 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若虫的发育历期在18~28℃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 但若虫的发育历期在30和32℃时显著长于28℃的发育历期(P=0.000﹤0.05)。越冬个体的若虫期为143~187 d。卵和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7℃和7.51℃。在室外, 7月中旬高温下孵化的第4代若虫的发育历期也明显延长, 显示了高温诱导的夏季休眠现象。在18~28℃, 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 当温度上升到30℃时, 其产卵前期比26和28℃下有所延长。产卵期在22℃最长, 30℃下最短。成虫在20~24℃下的寿命最长。在28℃下, 平均每雌产若虫量最大。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雌雄比均接近1∶1。在18~32℃, 羽化的成虫均以长翅型占绝对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越冬代和第6代羽化的成虫以短翅型占优势, 其他各代仍以长翅型占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9月中旬孵化的若虫就有少量个体滞育越冬, 10月中旬后孵化的若虫全部进入越冬。越冬若虫的龄期为1-5龄。本研究为该虫发生的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崔旭红  陈艳华  谢明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7,50(12):1232-1238
为了明确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通过进行高温和低温暴露试验,研究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成虫在37℃,39℃,41℃,43℃,45℃下暴露1~2 h后的存活率,以及这两种粉虱卵、2~3龄若虫、伪蛹和成虫在2℃下暴露1~12 d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两种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45℃下暴露1~2 h,其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在相同处理条件下B型烟粉虱3种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要高于温室白粉虱。B型烟粉虱在2℃下暴露2~12 d,各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卵、2~3龄若虫、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均不能存活,成虫在2℃下暴露4 d后也全部死亡;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其存活率还能超过45%,成虫在2℃下暴露7 d后仍有80.9%能够存活。结果说明,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温度逆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对高温的适应性要高于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显著高于B型烟粉虱。据此推测,两种粉虱对温度逆境适应性的差异是导致其种群发生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蛹主要天敌颈双缘姬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汪信庚  刘树生 《昆虫学报》1998,41(4):389-395
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是小菜蛾蛹的重要寄生蜂。该文报道了此蜂的羽化、产卵、交配、发育、繁殖、存活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农药残留对其成蜂毒性等。在25℃下,雌蜂羽化后1~2d即可产卵,第3~7d达到产卵高峰,每雌一生平均产卵寄生43.8头寄主,平均产卵寄生期为11.5d。幼虫共有5个龄期,25℃下卵期和各龄幼虫期1~2d,蛹期5~6d,雌、雄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在15℃、17.5℃、20℃、22.5℃、25℃、27.5℃、30℃和32.5℃时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平均历期为30.6d、22.5d、17.8d、14.5d、12.1 d、11.1d、10.3d和10.2d。发育起点温度为7.4℃,有效积温为225.1日度。发育、存活和产卵寄生适温范围约17~30℃。15℃下成蜂可贮存20~30d。Bt、抑太保、害极灭等对成蜂无直接的残留毒性,辛硫磷、灭多威、杀虫双等则有较高的毒性,杀灭菊酯有微毒性。  相似文献   

13.
董易之  徐淑  陈炳旭  姚琼  陈耿民 《昆虫学报》2015,58(10):1108-1115
【目的】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 0.140~0.206, 0.217~0.319, 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1):86-90
在15、18、21、24、27和30℃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和499.4日·度。27℃时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最高。24℃时雌虫怀卵量最多,3~5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最高。6种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5%、25.2%、50.3%、68.2%、49.8%和38.1%。24℃时世代存活率、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力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4℃和27℃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12天。18℃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5℃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不产卵,不能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麻疯树柄细蛾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潜叶蛾类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该虫形态、发育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麻疯树柄细蛾成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大小进行了详细描述。95.54%(n=426)的老熟幼虫在10点至18点结茧。89.19%(n=111)在夜间20点至次日凌晨6点羽化。交配在清晨进行, 持续30~210 min不等。87.53%(n=441)的卵在夜间20点以后至次日6点以前产出。卵多产于叶脉边缘与叶片形成的凹陷处。66.77%(n=8 266)的卵产于叶片背面, 其余产于叶片正面。每雌产卵平均60.03粒(n=32)。麻疯树柄细蛾在攀枝花全年均可发育。以成虫在每年2月至5月越冬。一年发生10代以上, 世代重叠明显。以6月室外平均气温25.15℃条件下, 全世代发育需18~20 d。卵期3~4 d, 1龄幼虫期1 d, 2龄幼虫期1~2 d, 3龄幼虫期1~2 d, 4龄幼虫期1~2 d, 5龄幼虫期2~3 d, 预蛹期1 d, 蛹期4~6 d, 成虫产卵前期1 d。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湿度(53%RH)不同温度(14℃、17℃、20℃、23℃、26℃、29℃、32℃、35℃及同一温度(26℃)不同湿度(30%RH、53%RH、75.5%RH、85%RH、92.5%RH、100%RH)组合条件下,测定了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 (Massee)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该螨存活率有明显影响,以23℃(53%RH)和75.5%RH(26℃)条件下最高,分别为89.9%和87.1%; 其发育历期较短,在14~35℃和30%~100%RH范围内,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番茄刺皮瘿螨的发育起点温度较高,卵、若螨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9.02和9.15℃。完成一代需要105.56日·度。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的繁殖力有明显影响,产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产卵量在26℃(53%RH)和53%RH(26℃)下最高,每头雌虫产卵分别为44.3粒和42.2粒; 26℃(53%RH)和53%RH(26℃)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0.2645和0.2669。结果表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6~29℃、相对湿度53%~75%。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丛斌  田秋  付海滨  董辉 《昆虫学报》2006,49(3):433-437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5个温度下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3.2、17.8、13.2、11.1和7.8天,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0℃和212.69日·度,内禀增长率(rm)和净生殖力(R0)分别介于0.2448~0.4584和28.00~84.03之间。结果提示温度24℃~28℃为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理想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作为一种高度危险性的外来有害生物, 为害枣树并严重影响枣产品质量及其商品价值。本文通过在新疆进行的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试验, 对枣实蝇的羽化、 交尾、 产卵和有效积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枣实蝇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1:00, 占总羽化数的86.3%, 其羽化高峰期出现在10:00前后。交尾平均时长为309.00±8.46 min, 交尾高峰分别出现在11:00-12:00和20:00-21:00。雌虫产卵平均时长为8.20±0.51 min; 产卵节律不明显, 9:00之前和21:00之后产卵量较小, 白天各个时间段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成虫单日产卵量最高为16粒, 平均每天产6~9粒, 每产卵孔内有1~6粒卵。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57℃, 有效积温为48.18日·度; 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38℃, 有效积温为357.17日·度; 卵到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78℃, 有效积温为283.29日·度; 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6.39℃, 有效积温为245.61日·度。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枣实蝇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稚鱼的日摄食节律和摄食强度,以及饵料密度、温度、盐度对其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8d仔鱼(摄食轮虫)、23d稚鱼(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和38d稚鱼(摄食鳗鱼粉状饵料)均表现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白天摄食强度占日摄食强度的68%以上;在白天的摄食中,又以早晨6:00-8:00和傍晚16:00-18:00摄食强度最大:夜间摄食较少或基本不摄食,所以军曹鱼早期幼体的摄食习性属白天摄食且偏于晨昏性类型。在不同饵料密度梯度的试验中,发育8d-11d仔鱼和23d-26d稚鱼摄食的适宜饵料密度范围分别为15ind·mL-1-20ind·mL-1和7ind·mL-1-2ind·mL-1。温度和盐度对发育21d-24d稚鱼日摄食强度的影响均表现为抛物线型的变化曲线,摄食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7-31℃,适宜盐度范围为28‰-32‰。结果还表明,幼休摄食强度与饵料密度、水温、盐度的关系均适合于用二次多项式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