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鱼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鱼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经记录有mang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mang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mang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mang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mang(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贾巴mang(Pangasius djambal Bleeker)、短须mang(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mang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mang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mang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mang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mang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mang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mang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mang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mang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mang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正>珠江属于我国三大河流之一,其河口水域初级生产力高、饵料生物众多。该河口水域生态环境独特,是许多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1]。七丝鲚(Coilia grayii)便是其中的一种,隶属于鲱形目、鳀科、鲚属,被认为是一种洄游型鱼类[2]。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沿岸,在繁殖季节可由各通海河流(如闽江、九龙江、珠江等)河口进入淡水进行产卵繁殖[2]。目前对于七丝鲚的研究,除了有零星的资源调查结果外[3,4],多为从遗传学等角度与其他鲚属鱼[5—7]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是全世界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条鳅科鱼类共记录37种,由于该类群分类鉴定较为困难,流域内仍存在未被发现、描述或准确鉴定的物种。2015至2019年,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3种未曾记录的条鳅科鱼类。对所采集到鱼类标本的重要性状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别鉴定为长带条鳅(Nemacheilus longistriatus)、裸背南鳅(Schistura nudidorsum)和宽齿南鳅(S. latidens),均为中国物种新记录;其中,由于以前在中国记录的条鳅属鱼类均已移入南鳅属(Schistura),长带条鳅是目前中国分布的唯一条鳅属物种。本文对这3种新记录的条鳅科鱼类进行描述,对今后澜沧江条鳅科鱼类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澜沧江鱼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菊  刘明典 《遗传》2011,(3):261
老挝纹胸鮡(Glyptothorax laosensis),俗名又称石扁鱼、石扁头、石贴子、老虎鱼、刺古头,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纹胸鮡属(Glyptothorax),分布于我国云南以及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模式产地在泰国湄公河。老挝纹胸鮡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特有鱼类。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也是世界上淡水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三大河流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河流属性, 澜沧江-湄公河淡水鱼类的多样性现状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近20年调查的基础上, 系统整理了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支流或亚流域的淡水鱼类物种名录, 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对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流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共记录了淡水鱼类745种, 分属于2纲17目63科229属, 其中鲤形目鱼类451种, 占物种数的60.5%。分类学多样性指数显示, 从源头到中游, 淡水鱼类在分类阶元上的分布越来越均匀, 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分类多样性越来越高。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表明, 当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8.69时,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亚流域可以分为源区、上游和中游3组; 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 各组之间淡水鱼类组成差异显著(R = 0.877, P = 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 analysis, SIMPER)结果表明, 导致3组差异性的鱼类主要是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 且随着地势阶梯的升高出现了科级、属级类群的替代。近几十年来, 随着流域各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鱼类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未来需加强流域内国家间合作, 在流域尺度上制定科学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昕 《动物学研究》1997,18(1):113-120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的鲟科鱼类,平时生活于海洋,亲鲟成熟后溯游到江河里繁殖。在长江葛洲坝修筑以前,中华鲟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江段。60-70年代中期,一些科研单位对上游中华鲟繁殖群体及产卵场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撰写出现敢《长江鲟鱼类生物学与人工繁殖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也于1971年产首获成功。葛洲坝枢纽建成以后,中华鲟繁殖群体被阻隔于葛洲坝下游宜昌江段,围绕大坝对中华鲟生存带来的不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在摄食、迁徙、逃避敌害时均需采用游泳行为,鱼类游泳行为对鱼类的生存发挥重要作用[1]。鱼类游泳行为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如Wang,et al.研究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群体的洄游游泳速度[2],Yuuki,et al.记录了中华鲟个体在三峡库区的游泳速度[3],Zhuang,et al.分析了几种鲟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游泳行为特征[4],田凯等测算了瓦氏黄颡鱼的游泳速度[5],石小涛等指出游泳行为在通过水流障碍中的重要性[6]。在工程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汉江喜河库区形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库区形成对鱼类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于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开展了汉江喜河库区鱼类资源调查.共捕获鱼类35种,隶属于4目6科,主要以鲤科(22种),鲿科(6种)为主.与该河段1980-1982年鱼类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喜河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较大程度改变,产漂流性卵及喜流水性鱼类种类下降,产粘性卵鱼类种类上升,其他生态类型的改变均受到产卵类型及喜流水性的关联影响,总体表现为喜河库区鱼类在繁殖、栖息习性及体型大小等方面呈现趋同化.推测大坝建设导致库区水文条件的改变是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戴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又名青梢,为湖泊常见的鱼类,能在湖泊中生长、肥育和繁殖。它在梁子湖内属于次要的经济鱼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湖中渔产量不是以不同种属计算的,因此,在此湖内的年产量究竟是多少尚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