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鲫鱼血清凝集素的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鲫鱼血清中分离出一种天然凝集素,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凝集素能够识别和凝集多种细菌,红细胞和酵母,不被透析,耐热,耐碱,抗DNase,RNase,SDS,对胰蛋白酶,糖苷酶和β-巯基乙醇敏感等特性,是一种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为6.2的糖蛋白分子,其活性能被乳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重金属离子所抑制,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3.
两栖类动物血清转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以我国资源量巨大的薯蔓为原料, 采用中试设备,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研究了活性炭脱色工艺, 经初步纯化获得薯蔓多糖(PSPV), 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DEAE-纤维素柱对来自于二个季节的PSPV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得到PSPVⅠ和PSPVⅡ、PSPVⅢ三个多糖组分,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三个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6.278×104 D, 3.801×104 D和1.418×104 D, 气相色谱结合标样测定单糖组成。研究结果为充分高效利用薯蔓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资源量巨大的薯蔓为原料, 采用中试设备,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研究了活性炭脱色工艺, 经初步纯化获得薯蔓多糖(PSPV), 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DEAE-纤维素柱对来自于二个季节的PSPV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得到PSPVⅠ和PSPVⅡ、PSPVⅢ三个多糖组分,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三个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6.278×104 D, 3.801×104 D和1.418×104 D, 气相色谱结合标样测定单糖组成。研究结果为充分高效利用薯蔓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芦荟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鲜芦荟叶(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于室温用低浓度NaCl溶液提取。离心和透析后,经N-乙酰氨基葡萄糖0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出芦荟凝集素(ACL)。用SephadexG-100测表观分子量为35KD,SDS-PAGE出现两条色带;染色 ;宽带和较浅的罕带。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5KD和20KD。能专一性凝集兔血细胞和人血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经硫酸铵沉淀、超滤、阳离子交换分离和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FPLC)分析,得到了两种新的蚯蚓抗菌肽F-1与F-2,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ESI-MS)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35.27和519.27.串联质谱(MS/MS)数据表明F-1的肽序列为Ac-Ala-Met-Val-Ser-Ser,F-2的肽序列为Ac-Ala-Met-Val-Gly-Thr.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表明,F-1与F-2对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绿脓杆菌(Pseudomonas pyocyanea)、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土生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terrigen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1.4 mg/L和12.85 mg/L,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2.8 mg/L和25.68 mg/L.对真菌白色念株菌(Candida albicans)没有表现为完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孵出1 d3、d9、d龄仔鱼的体表进行了观察。仔鱼的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彼此之间由增厚的边缘嵴状突紧密连接,细胞向内凹陷的表面有指纹状嵴突。孵出3 d的仔鱼体表两侧各有一列间隔有序呈丘状突起的味蕾,外被单层上皮细胞,味孔处有一根粗圆的感觉毛。粘液细胞出现在仔鱼头部、腹部、体侧的表皮上,并开口于多个相邻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处。粘液细胞胞质比例大,内含丰富、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旁边有大量大小不一、内含物液化状、近圆形的粘原颗粒。9 d后仔鱼体表完全被粘液覆盖,初步建立了以粘液细胞为基础的防病和抗病机制,以机械和化学感觉为主的Ⅰ型味蕾觅食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记载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鲫鱼外周血细胞所得的结果。 用光镜观察以Wright氏染液染色的血涂片,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红血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中性、嗜酸和嗜碱粒细胞。此外,在外周血液中还可以看到少量未成熟的红血细胞。 在外周血液中,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的数量极少。但在头肾和脾等造血组织中这类细胞的数量较多。 鲫鱼外周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上和人类以及其他鱼类相应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6.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在获得洞庭青鲫和彭泽鲫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的基础上,对洞庭青鲫、彭泽鲫、普通鲫、红鲫、白鲫、A系和D系银鲫等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的平均组成为A:(32.7±0.16)%,C:(20.4±0.37)%,G:(14.1±0.08)%,T:(32.8±0.36)%,序列分歧率为0—5.7%,其中红鲫和白鲫的分歧率最大(5.7%),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之间最小(0)。洞庭青鲫与白鲫的分歧率为5.6%,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为2.2%,与红鲫和普通鲫分别为0.8%和0.7%。对比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并参照其他鱼类序列,将7个鲫鱼品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同时识别了7个鲫鱼品系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序列差异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在7个鲫鱼品系中,洞庭青鲫与普通鲫和红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亲缘关系次之,与白鲫的亲缘关系最远,而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三者在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相似性和分歧率上则表现为是同一个鲫鱼品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三个三倍体鲫鱼品系及野鲫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了银鲫(3N=156~162)、彭泽鲫(3N=162)和缩骨鲫(3N=150)3个三倍体鲫鱼品系及野鲫(2N=100)的线粒体DNA。有6种酶在种系间和种系内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银鲫共存在4种单倍型,彭泽鲫2种,野鲫3种,缩骨鲫1种。彭泽鲫和银鲫拥有相同的常见单倍型,缩骨鲫的单倍型属于野鲫的常见型。根据限制性位点的变异数据,计算了单倍型间的相似性、核苷酸多样性、品系内核苷酸多样性和品系间的遗传距离,确定彭泽鲫属于银鲫的一个地方品系,缩骨鲫属于野鲫的一个地方品系。根据核苷酸的差异,推算出银鲫和野鲫两个亚种的分化大约在11万年前完成。 相似文献
19.
An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was performed on leucocytes from circulating blood of the goldfish. The leuc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types: neutrophil, eosinophil, large granular leucocyte (LGL), medium-sized granular leucocyte (MGL), small granular leucocyte (SGL), fine granular leucocyte (FGL), lymphocyte, and monocyte. In this report the thrombocyte was excluded from leucocytes, and LGL, MGL, SGL and FGL were tentatively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size of intracytoplasmic granules possessed by each cell. The existence of goldfish monocytes was electron microscopically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present report. 相似文献
20.
野生鲫和五个金鱼品种的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五个金鱼品种(Carasius auratus var.)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1)两组判别分析表明,以17个形态变异性状的指标衡量野生鲫鱼和金鱼以及金鱼各品种之间的差异,说明金鱼的种下分化是明显的(F〉〉F0.01)。(2)对6个品种(包括鲫鱼)各20尾鱼(计120个个体)进行17个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大部分个体(占各品种的50 ̄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