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山西芦芽山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芦芽山82个样方分为28类,可归属于7个植被型,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 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对角线基本反映了海拔、温度和湿度的梯度变化,表明群落生境所在地的海拔、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山西芦芽山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丽霞  张峰  上官铁梁 《植物学通报》2001,18(2):231-239,176
本文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山本芦芽山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芦芽山82个样方分为28类,可归属于7个植被型,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对角线基本反映了海拔,温度和湿度的梯度变化,表明群落生境所在地的海拔,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53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4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3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水分和热量。DCA排序将65个种分为5个种组,各种组在排序轴上的位置反映了种组成员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和更新生态位。  相似文献   

4.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4个样方分为12个群落类型.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和土壤含水量.DCA排序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从上到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耐寒性越来越强;第2轴基本上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用TWINSPAN和DCA相结合的方法,对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74个样方进行分类和排序,将湿地植被分为16个群丛。DCA排序第一轴反映土壤含水量梯度,第二轴反映土壤类型的变化。主要优势种的DCA排序图与样方的DCA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丛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刚  梁士楚  张忠华  谢强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77-118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探讨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7.
潘少兵  任晓冬 《生物学杂志》2010,27(5):60-63,76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水分条件,第一轴反映了各个群落类型所在的水分条件梯度。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长江故道湿地植被做分类和排序研究。TW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234个样方分为28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生境的水分条件。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较为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两者的结合使用,能很好地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法瑞学派样地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草甸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调查样地包含114个物种,分属31科72属,其中禾本科(14种)、菊科(13种)、蓼科(8种)、石竹科(6种)、玄参科(6种)等科所含物种较多。经TWINSPAN分类,106个样地分为20个聚组,根据其指示种确定为20个群丛。样地DCA和物种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丛与指示种之间的一致关系,排序轴的生态学意义说明水分和海拔两个环境因子同时影响该区草甸植被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汾河河口湿地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汾河入河口湿地植被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78个样方分为18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水分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1.
历山自然保护区猪尾沟森林群落植被格局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张峰  张金屯 《生态学报》2003,23(3):421-427
应用TWINSPAN、DCA和DCCA,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历山自然保护区猪尾沟森林群落的植被分布格局,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结果如下:(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2)对于特定的研究区域猪尾沟,制约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即水、热两个环境因子。(3)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一轴基本上突出反映了各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即热量因素,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对热量要求降低;第二轴主要表现了各植物群落或植物种所在环境的坡度,坡向,即水分和光照因素,沿第二轴从下到上,坡度渐缓,坡向渐向阳。  相似文献   

12.
山西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山西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Oxytropis coerulea (Pall.) DC.]进行了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结果将26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即,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垂穗鹅观草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地榆群丛、蓝花棘豆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莓叶委陵菜群丛、蓝花棘豆 无芒雀麦群丛、蓝花棘豆 地榆群丛、蓝花棘豆 山蒿群丛,并分别对每个群丛生境进行了论述. 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均反映了群丛所在环境的海拔等生态因子的梯度变化.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群落中的建群种对海拔等生态因子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随海拔升高群落中的建群种由喜温耐旱植物演变为喜湿耐寒植物.  相似文献   

13.
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水分和土壤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沙棘灌丛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丹江口库区的湿地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 INSPAN把30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样地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土壤类型和生境的水分条件变化是决定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子。目前的丹江口水库滩涂植被主要由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长刺酸模(Rum ex maritimus)、通泉草(Mazus gracilis)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为优势种的偏旱生群落类型构成。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69块样地进行了排序与分类,共划分9个群落类型。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异性高。毛柄小勾儿茶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青冈栎(Quercus glauca)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青榨槭(Acer davidii) 大果山胡椒(Lindera praecox)林中生长较好。这4个群落林下层优势种具有相似性:草本层的优势种中均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常有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灌木层优势种常有大果山胡椒。毛柄小勾儿茶分布于海拔500~900 m的低山区,多分布于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边,生境坡向多为阴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国际较为先进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大兴安岭阿木尔林区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排序结果和冻土环境的多元分析,得出:DCA排序轴1代表了土壤岩性与地形的梯度而决定植物群落的分布;DCA排序轴2则反映了森林火烧的程度梯度,并通过冻土融化深度和浅层地温值的变化而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布,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地找出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 据此,进而探讨了该地区森林火灾后冻土环境的变化对植物次生演替方向和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