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3年1月11日—3月17日,2014年2月10日—4月15日,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内蒙古包头南海湿地保护区内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天鹅的主要行为有取食、休息、运动、保养、警戒和其他,共计6类12种。在时间分配方面,大天鹅主要用于取食(45.8%)、休息(34.1%)、运动(11.1%)和保养(6.8%)行为,且4种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另外,1—2月和3—4月取食、休息和保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除警戒行为外,其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2月为越冬期,大天鹅主要时间用于休息,3—4月为迁徙期,大天鹅主要时间用于取食,为再次迁徙积累能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日间越冬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0月—2007年4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进行了越冬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取食是黑颈鹤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3.05±4.93)%,其次为警戒(18.75±2.65)%、搜寻(10.38±1.34)%和休整(10.32±4.93)%,其余行为依次为:行走(4.90±1.59)%、飞行(1.70±0.38)%、其他(0.55±0.41)%、争斗(0.36±0.25)%。黑颈鹤的出飞时间与日出时间、飞回时间与日落时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各时间段(1h)(09:00—18:00)和各月份间(2006.11—2007.03)行为差异极显著(P<0.05),并呈现出上午和下午取食双峰、中午休息高峰的规律性变化。气温高时黑颈鹤增加休整时间减少取食时间;气温低时则减少休整时间增加取食时间。偏相关分析说明:环境温度独立地对越冬时间分配产生影响,湿度通过温度对黑颈鹤越冬时间分配产生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延峰  张国钢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生态学报》2012,32(23):7280-7288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呈现出早上和傍晚的双取食高峰,中午的静息高峰.各时间段的取食、静息和饮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生境中斑头雁行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陆地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在浅水沼泽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静息,推测食物丰富度和干扰水平是影响不同栖息地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利用偏相关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斑头雁行为的影响表明,气温是影响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时,斑头雁增加静息行为减少取食行为;气温降低时则减少静息行为增加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对鄱阳湖康山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内越冬小天鹅种群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通常认为小天鹅是典型的游禽,冬季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游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93.2%的个体在湿地洲滩生境内活动。2010年鄱阳湖持续高水位导致的水体生境中食物短缺,可能是迫使小天鹅主要在湿地洲滩生境活动的主要原因。取食是小天鹅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2.6%,其次为警戒18.2%、运动10.6%、休息10.0%和理羽8.6%。取食、警戒、运动、休息和理羽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休息行为持续最长,平均为48.4s±2.9s,警戒行为的持续时间最短,平均持续时间为9.5s±0.6s。小天鹅在水域生境和湿地洲滩生境中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域生境以休息为主,在湿地洲滩生境以取食为主。除理羽行为与休息行为发生节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他行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时段内越冬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检验了各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越冬期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44.01±1.70)%、休息(18.84±0.93)%、修整(9.44±1.00)%、警戒(2.45±0.57)%、行走(3.01±0.39)%、游泳(13.77±1.01)%和飞行(8.47±0.68)%。其中,行走和飞行行为在日间各时段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觅食(F=9.112,P0.01)、休息(F=12.798,P0.01)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警戒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8,P0.05),具有明显的月节律性变化。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在整个越冬期间以补充、积累能量为主;日间行为存在明显的"上午觅食+中午休息+下午觅食"的行为模式,一天中最主要的行为是觅食。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5日~2012年1月3日,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2月24日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在非繁殖季节时的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白颊噪鹛在非繁殖季节集5~14只的群体,6~8只最多(58.82%),在日出前(25.69±8.17)min苏醒开始活动,日落后(40.23±4.16)min进入树上夜栖;在行为节律上,白颊噪鹛的觅食、运动、警戒、保养、社会行为等5种行为均具有极显著的节律性变化;时间分配方面,白颊噪鹛用于觅食的时间最多(52.04±6.10)%,其余时间为运动(13.43±1.84)%,保养(13.11±3.39)%,社会行为(10.89±2.26)%和警戒(10.53±1.23)%。集群生活以及提高警戒频次和保持集群内高强度的联系可能是白颊噪鹛适应城市高干扰环境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8年10月—2019年3月,采用焦点动物法研究了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Grus grus)越冬期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越冬期灰鹤的主要行为是觅食(77.45%)、警戒(11.17%)和修整(7.82%);行为模式以取食-警戒-取食或取食-修整-取食为主;幼鹤取食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持续时间均极显著高于成鹤(P0.01),推测幼鹤取食效率低,单次取食持续时间和总时间较长;成鹤警戒行为(P0.01)极显著高于幼鹤,成、幼鹤警戒行为的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取食间隔的警戒频次和时间分配均显著高于幼鹤(P0.05),说明成鹤是通过增加警戒次数来确保幼鹤的安全;取食行为的持续时间和时间分配在整个越冬期均显著升高,取食间隔期间的行走行为也逐渐上升,这与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建议适当降低家鸭放牧等人类活动,减少灰鹤越冬期的取食难度;灰鹤不同家庭群的行走行为和取食间隔的行走行为均有显著性差异,推测与各家庭群占有的食物资源质量相关;行为节律上,灰鹤各时段取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在10:00—10:59、12:00—12:59和16:00—16:59出现取食小高峰;警戒行为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修整行为高峰出现在取食行为高峰之后,这是因为灰鹤保持取食行为积累疲劳后进行修整;成鹤的取食行为节律性较幼鹤明显,幼鹤的取食行为曲线随机性强,这与幼鹤取食经验不足有关;幼鹤警戒行为的高峰出现在成鹤警戒的低谷,推测与保持整个家庭群较高的总体警戒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易国栋  杨志杰  刘宇  左斌  赵匠  郝锡联 《生态学报》2010,30(8):2228-2234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11-12月,在江西省境内4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取食、游泳、理羽、静息、睡眠、游戏、飞行和观察。其中取食、游泳、理羽、静息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且取食与静息呈相反的节律变化;睡眠、飞行、游戏和观察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取食在7:00-8:00、10:00-11:00、12:00-13:00有明显的峰值,峰值平均间隔2.3h,其它时段具相近取食频次,且上午高于下午。睡眠和静息下午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上午,并呈现节律性变化,对应3个取食高峰表现为低频次。行为时间分配如下:取食(46%),游泳(23%),理羽(9%)、静息和睡眠(各占8%)、飞行(4%)、游戏(2%)和观察(0.5%)。越冬期中华秋沙鸭大量时间用于取食,意图是为了积累能量。相关分析表明:取食与睡眠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73,df=8,P0.05);取食与飞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70,df=8,P0.05);理羽与静息的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df=8,P0.01);其他各种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2005年3月初步观察了云南拉市海保护区灰鹤(Grus grus)的越冬行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越冬期为175~180 d.10月初至11月下旬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迁入期",11月底至12月底为"过境停留期",1月初至3月中旬为"稳定越冬期",3月中下旬为"迁出期".越冬期日间活动以取食为主,占据了75.53%左右的时间,其次为警戒14.66%、护理5.05%、休息4.49%,4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在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极显著.在越冬个体中,家庭单位中的成鹤和幼鹤都是比集群中的个体利用更少的时间取食和更多时间警戒,说明较大的群体规模可以降低个体面临的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包头南海子湿地春季北迁大天鹅食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2~4月,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对在包头南海子湿地越冬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食性进行了分析。大天鹅的春季食物主要为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玉米(Zea mays)、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和香蒲(Typha amgustifolia)。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黄河开河之前,首批迁徙到湿地的18只大天鹅,采食酸模叶蓼为主,占食物组成的99.4%;黄河开河之后,迁徙到湿地的120只大天鹅,采食玉米为主,占食物组成的69.7%,光果甘草、香蒲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18.3%和11.2%。两个时间段迁徙至南海子湿地的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与本地的优势植物以及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Monthly surveys of Bewick's Swans Cygnus columbianus bewickii , Whooper Swans Cygnus cygnus and Mute Swans Cygnus olor in Britain and Ireland were made during the 1990–1991 winter to determin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wans' selection of feeding site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habitat both influenced site selection. Whooper Swans occurred in greatest numbers at sites in Scotland, northeaster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whereas Bewick's Swans had a more southerly distribution, reflecting differences in the migratory routes used by these two species. The resident Mute Swans were more widespread, with large flocks occurring in southeastern England and in parts of Scotland. Whooper and Mute Swans were found mainly on permanent inland waters (68% and 61%, respectively), but the majority of Bewick's Swans (60%) were on arable land. The percentage of Bewick's Swan flocks found on permanent inland waters (42%) was higher than that found on arable fields (23%),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 number recorded on arable land was a result of the birds congregating at a comparatively small number of sites. Overall, less than 15% of Whooper Swans and 3% of Mute Swans were on arable crops during the winter, but the largest flocks were associated with arable land for all three species. Thus, although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flocks at particular arable sites may give an impression that swans feed mainly on farmland, the swans are in fact more widely dispersed.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juveniles present was recorded for all three species. Changes during the winte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juveniles, and of the swans as a whole,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food supply and to migratory routes for the Bewick's and Whooper Swans.  相似文献   

13.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摘要:豚鹿(Axis porcinus)是一种分布于中国南部且极度濒危的小型有蹄类,有关该物种的生态学数据极其稀缺。2006年3 ~12月,运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取样法观察圈养于成都动物园的16只豚鹿行为。通过预观察,定义并描述了16种行为,并按照PAE进行编码。结果显示,休息行为、取食行为、站立行为、运动行为与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15.
赵序茅  马鸣  张同 《动物学杂志》2013,48(6):942-946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在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湖,对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秋季行为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制定出白眼潜鸭行为谱,各种行为有取食、保养、运动、休息、警戒、其他,共6类14种。昼间各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取食(56.7%)、运动(13.8%)、保养(11.8%)、休息(11.2%)、警戒(5.1%)、其他(1.4%)。其中取食、休息、运动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休息行为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行为则分开进行。7~9月份7:00~8:00时、18:00~19:00时休息行为出现峰值,10~11月份8:00~9:00时、17:00~18:00时出现峰值;7~9月份取食行为在8:00~9:00时、17:00~18:00时有明显的峰值,10~11月份在10:00~11:00时和15:00~16:00时出现峰值;7~11月份运动行为均在中午达到峰值。白眼潜鸭7~9月份与10~11月份觅食行为、休息行为和保养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运动行为无显著性差异(P >0.05)。迁徙前(10月中旬),白眼潜鸭有集群现象,数量最多达到37只,10月下旬种群集体迁徙。秋季白眼潜鸭主要时间用于取食,意图为了迁徙或越冬积累能量,集群迁徙有利于种群防御天敌。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越冬白鹤的时间分配与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勤  龚浩林  戴年华  植毅进  徐宁  卢萍 《生态学报》2018,38(14):5206-5212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是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与自然生境相比,藕塘生境中白鹤主要采取多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来节省能量支出。成鹤的觅食行为(35.29%)显著低于幼鹤(62.42%)(F_(1,12)=45.977,P0.01),警戒行为(28.66%)则显著高于幼鹤(10.26%)(F_(1,12)=38.975,P0.01)。家庭群成鹤觅食行为(43.96%)极显著高于非家庭群成鹤(27.04%)(F_(1,12)=60.169,P0.01)。家庭群成鹤需要喂食幼鹤,它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弥补能量的消耗。行为节律上,白鹤各时段觅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11:00—11:59出现明显高峰,占总行为的48.64%。警戒行为无明显的低谷和高峰。成鹤在各时段的觅食行为比例均明显低于幼鹤,成鹤和幼鹤的觅食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即觅食比例的升高和降低比较同步。成鹤在各时段的警戒行为和修整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幼鹤,成幼鹤的休息行为比例在各时段差别不大,均在14:00—14:59有个明显的高峰。家庭群成鹤的觅食行为比例几乎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非家庭群,家庭群成鹤的修整行为和休息行为在大部分时段均低于非家庭群成鹤。因此家庭群成鹤采取多取食,少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同时保证对后代的抚育。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201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法研究了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活动节律与觅食行为。结果显示,觅食(64.09%)行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警戒(15.97%)、飞行(8.67%)和修整(7.37%)行为。4种主要行为中,觅食行为时间分配随越冬前期(11月)、中期(12月—翌年1月)、后期(2月)逐渐增加,其余行为时间均逐渐减少。各环境因子对主要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修整行为随各环境因子变化最为明显,日最低温度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日照长度增加及湿度降低都会使修整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和湿度降低时,觅食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时,警戒行为减少。环境因子对成鹤影响效果与总体相同。环境因子仅对幼鹤的觅食行为影响显著,即日照长度增加和湿度降低,幼鹤觅食行为增加。环境因子对行为的影响为非线性关系,致使其影响趋势在不同范围内有所变化。行为节律上,灰鹤昼间各时段觅食行为保持较高水平,觅食高峰出现在11:00—11:59和17:00—17:30。灰鹤觅食生境与其夜宿地分离,致其上午觅食高峰有所推后。幼鹤昼间各时段行为节律与成鹤有较大差异,且各时段觅食行为比例均高于成鹤。灰鹤越冬期在稻田生境的平均啄食频率为(32.06±0.47)次/min,平均步行频率为(6.55±0.35)步/min。啄食频率与步行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时段和集群类型对啄食频率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稻田中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逐渐下降,灰鹤的啄食频率随时间逐渐降低,为保证越冬期间获取足够的能量供应,灰鹤采取逐渐增加步行频率和觅食时间的策略。有觅食间隔的抽样单元中,平均警戒次数为(1.37±0.04)次/单元,平均警戒持续时间为(6.02±0.37)s/单元。成鹤花费在警戒的时间多于幼鹤,家庭群中的个体警戒持续时间多于聚集群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光暗条件下花绒寄甲成虫活动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林木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昆虫,研究其行为活动昼夜节律,可以深入了解该虫的生物学特性、阐明其生活习性。【方法】采用室内(温度27±1℃、相对湿度65%±10%)条件下雌雄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将该虫的行为活动分为移动、取食、饮水、木块处静息和木块外静息5种行为,每隔30 min记录一次,于2014年7月10-15日连续进行观察。【结果】移动和木块处静息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移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移动高峰发生在20:30-22:30和2:00-4:00之间,而在光期的6:00-16:30之间移动行为发生较少;木块处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光期的9:30-16:30和暗期的0:00-1:30之间,而在20:30-23:00的暗期中木块处静息行为发生较少。一天内,该虫发生取食和饮水行为均较少,两类行为主要发生在0:00-14:00之间。木块外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的0:30-3:30和20:00-22:00之间。雌、雄成虫的各行为出现的时间和发生百分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花绒寄甲成虫活动行为受到光、暗条件的显著影响,移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而各活动行为在雌、雄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1—12月在河南民权国家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扫描取样法对越冬青头潜鸭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行为响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晴天,静息、飞行、运动是青头潜鸭越冬期的优势行为(65.5%),觅食、修整是次要行为(31.9%);行为节律表现为上午觅食、中午静息、下午觅食修整;飞行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前,运动行为多与其他行为相伴,其时间分配与觅食呈正响应,与静息呈负响应。相较于晴天,阴雨天青头潜鸭增加了对静息和觅食的时间分配,静息、觅食和运动为阴雨天的主要行为(76.5%),修整、飞行为次要行为(20.3%);觅食和静息的高峰时段后移,傍晚时达到高峰,飞行和修整时间显著减少。与晴天相比,雾霭天青头潜鸭静息、觅食、运动和修整的时间分配增加,飞行行为减少;觅食高峰后移至中午和下午,静息高峰后移至下午;静息、运动和觅食为雾霭天的优势行为(70.6%),修整和飞行为次要行为(27.5%)。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民权湿地公园青头潜鸭的越冬期行为在时间分配、行为节律、优势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响应;阴雨天和雾霭天青头潜鸭会分配更多的静息和觅食时间,并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减少耗能行为应对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the departure decisions of migratory birds is critical for determining how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s will influence subsequent arrival times on the breeding grounds. A long‐term dataset (1972–2008) of Whooper Swan Cygnus cygnus departure dates from a wintering site in Irela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iming of migration. Early and late migrating swans showed different departure patterns. Earlier wintering ground departure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the first 50% of the population than the last 10% of departing individuals. Earlier departur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February temperatures at the wintering site for all departure phases except the date when the last individual departed. The date by which the first 50% of Swans had departed was earlier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wintering Swans, suggesting that competition on the wintering grounds may further influence the timing of departure.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departure is mediated by the influence of spring temperature on food resources, with increased February grass growth in warmer years enabling earlier departure of migrating Swans. To determine why arrival dates in the breeding ground have alter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wintering ground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