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热带雨林恢复过程及林分结构对棕榈藤分布生长的影响,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3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雨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棕榈藤多度在恢复中前期最高(74±43),中期次之(32±37),前期最低(0±0),棕榈藤频度分布整体表现为中前期中期前期。中期的杖藤(13.62±8.39 mm)、小钩叶藤(8.01±3.05 mm)、多果省藤(6.54±7.52 mm)和黄藤(3.62±2.52 mm)地径生长大于中前期(7.52±3.75,6.72±3.33,4.73±5.20,3.51±2.4 mm),白藤(1.32±0.53 mm)小于中前期(7.87±6.45mm);中期林分的杖藤(131. 35±62. 72 cm)和黄藤(23. 93±15. 23 cm)高生长大于中前期(90.02±92.13,23.72±17.93 cm),但白藤(8.31±0.85 cm)、多果省藤(32.43±30.91 cm)和小钩叶藤(31.62±8.74 cm)小于中前期(54.30±50.77,48.46±78.11,34.35±7.10 cm)。(2)棕榈藤多分布在恢复中前期和中期林分中,灌丛群落不利于棕榈藤分布,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倾向于分布在恢复中前期的群落中,小钩叶藤多分布在恢复中期的群落中。(3)平均树高与棕榈藤多度均呈正相关,立木密度与棕榈藤多度呈正相关,最大胸径、平均胸径与小钩叶藤多度呈正相关。建议资源保护要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资源培育利用要根据不同藤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或者选择适宜林分结构进行近自然培育。  相似文献   

2.
胡璇  徐瑞晶  漆良华  彭超  丁霞  程昌锦  郭雯  张建 《生态学报》2019,39(22):8539-8546
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大白藤(C.faberii)、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5种棕榈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棕榈藤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棕榈藤种群的空间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5种棕榈藤种群都更倾向于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长,各棕榈藤种群主要趋向于随机分布,形成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藤种间的空间关联情况在整体尺度上表现出明显负关联的是白藤和黄藤、白藤和大白藤,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对生存空间及养分的需求相同或相似,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3)华南省藤和大白藤在整体尺度上表现出明显正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庇护,用于抵御动物捕食和热带雨林内多变的外部环境。(4)黄藤和小钩叶藤以及白藤和小钩叶藤呈现出明显不相关,这说明它们对环境和生存空间的依赖没有冲突性,能做到和平共存。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低地次生雨林棕榈藤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南岛甘什岭6种天然棕榈藤为研究对象,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冗余分析(RDA)筛选了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探究了种群密度随主要环境因子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和大白藤(C.faberii)种群密度最大,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和白藤(C.tetradactylus)次之,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和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种群密度最小;影响棕榈藤分布的条件作用因子为5种,影响大小为全P坡位全N坡形岩石裸露率,排序轴中第一轴解释33.5%物种-生境相关性信息,4轴共解释73.7%的相关性信息;棕榈藤在5种生境梯度下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白藤适宜于全P含量相对较高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下位斜坡;大白藤适宜N、P含量相对较少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中上位地段;单叶省藤适宜于N、P偏低的中位凹地,杖藤适宜于土壤全P和岩石裸露率低的凹地;黄藤适宜于全P偏低的岩石裸露偏高的中上位凹地;小钩叶藤幼苗适宜于N、P含量偏高的斜坡。综上所述,杖藤和黄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全P、坡位、坡形、全N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该地区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6种棕榈藤对生境响应不同,且幼苗期棕榈藤对生境的响应较其他生长期有明显差异。在棕榈藤天然更新资源保护和恢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藤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法对山西太岳山七里峪林区辽东栎群落进行群落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其10种乔木,10种灌木和11种草本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Levins和Hurlbert两种公式在乔、灌、草各层中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群落中辽东栎、土庄绣线菊和披针叶苔草在各层中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对资源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棘皮桦、接骨木、水金凤等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生态位宽度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2)从乔、灌、草整体的生态位相似性分配格局和重叠格局看,辽东栎林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重叠程度较小,群落内种间竞争不激烈,有利于群落实现长期稳定共存;3)从对辽东栎群落物种频度、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平均生态位重叠值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除重要值和平均生态位重叠值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的都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发现七里峪辽东栎林是七里峪地区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但仍有少数优势种重叠值较大,表明在辽东栎群落发展过程中种群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不可避免,所以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有利于辽东栎群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分析法计测了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12种优势种群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1)小叶青冈、厚皮香、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赤楠、短尾柯、米槠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的重要值与其生态位宽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生境需求相似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具毛常绿荚蒾与赤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大,具毛常绿荚蒾与米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小。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总体水平较向,平均值为0.6446。(3)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为0.1219。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大,说明该群落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山西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资源提供依据,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指数计算法,分析了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25个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25个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大的为鹅耳枥(1.464)、苔草(1.450)和南方红豆杉(1.400),而淫羊藿(0.049)、陕西荚蒾(0.862)和臭梧桐(0.936)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小;(2)25个优势种的生态位普遍产生重叠,重叠程度在0.4以上的种对有186对,占总数的62%,表明种间竞争激烈;(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4以上的种对有156对,占总数的52%,表明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4)生态位宽度大的群落优势种,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环境以及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样方调查,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占绝对竞争优势;重要值较大(小)的物种,其生态位宽度一般较大(小),但两者顺序并非完全一致。(2)主要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较小,各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不高;一般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其生态位相似性也越大。(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间产生生态位重叠的概率较大,但生态位重叠程度并不一定大;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关系;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4)灌木层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表明该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5)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的显著率均较低,种间联结性不强。(6)物种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相应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种间正(负)联结越强,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小)。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态及群落稳定性,为漓江流域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小巴豆,灌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红背山麻杆、龙须藤、火棘、白饭树、白马骨、扁片海桐、皱叶雀梅藤、亮叶崖豆藤。(2)乔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变化趋势则相反。(3)在乔灌阶段的乔木层和乔林阶段的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均小于1.0,灌木层中主要共有种对间的低生态位重叠值(0~0.6)的种对数随着群落恢复增多,而高生态位重叠值(0.8~0.9)的种对数减少。(4)乔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檵木和小巴豆协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共同主导群落的整体恢复方向;灌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随着群落的恢复对环境资源需求进一步分化或者生态位进一步分离,檵木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削弱。  相似文献   

9.
珠海市陆生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珠海市10个陆生次生林群落中设置了112个10m×10m样方,用于珠海市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珠海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Levins生态位变度值范围为0.4049~0.7736和0.0551~0.3086,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类分别是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银柴(Aporosa dioica)、小盘木(Microdesmis casearifolia)、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和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3810,银柴与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最高;山油柑与另外22个优势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大头茶只与少数优势种存在生态位重叠;另有20.6%的种对之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建议使用山油柑、大头茶、白颜树和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等生态位宽度较高、分布广泛、适应力强的树种,进行森林恢复与人工林改造。  相似文献   

10.
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在对其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乔木层的枫杨、灌木层的石榕树和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重要值较大的物种,其生态位宽度一般较大,但两者排名顺序并不完全一致.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普遍小于灌木层,平均值分别为0.151和0.236,主要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较小,各种群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不高;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普遍小于灌木层,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0.217和0.273,主要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发生重叠的概率更大,但生态位重叠值不一定大,生态位相似性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值一般较大.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属于地带性顶极群落,种间关系相对稳定,种群更新缓慢,在发展中有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该研究对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三种地形(坡地、槽谷、漏斗)进行了群落调查,并计算三种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形部位的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i和Ba值的排列顺序虽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是一致的。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在坡地、槽谷地形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分别为0.782 4/0.415 7、0.891 3/0.703 0;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在坡地、漏斗地形中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分别为0.788 0/0. 518 3、0. 962 7/0. 826 0。生态位重叠值(Lhi)最大的是漏斗中的朴树(Celtis s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0.138 2),最小的是坡地中的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巴东荚蒾(Viburnum henryi)(0.001 5)、槽谷中的轮叶木姜子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0.001 5)。生态学特性和对生境需求相似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通常较大,反之则小;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则其生态位重叠值亦较大,反之则小。这说明三种地形中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小,茂兰喀斯特森林处于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但群落内种群因环境资源有限而产生的竞争较为激烈,在不同地形生境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光照的差异是影响各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天然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群落调查数据,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利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洮河自然保护区大峪沟林区的紫果云杉群落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紫果云杉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8种,隶属于4科6属,紫果云杉占绝对优势,岷江冷杉为次优势种;灌木层共有植物50种,隶属于16科25属,忍冬科的蓝靛果、葱皮忍冬和唐古特忍冬等以及蔷薇科的峨眉蔷薇和银露梅等构成了灌木层的主体,紫果云杉幼苗优势不明显,但生态位宽度最大。本研究表明,生态位宽度受物种生态特性及其分布和生境共同影响,重要值大的物种生态位宽度一般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相似性和重叠性一般较大,并与其它物种重叠的概率高、重叠程度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集中出现时也会出现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同科或同属的物种间常有较大生态位相似和重叠。生态位宽度反映着种群的扩散潜力,生态位相似反映着群落的稳定性,生态位重叠反映着物种间存在或潜在的竞争程度。紫果云杉在乔、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适应性最强,群落结构稳定,具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的关系,对桃花岛1 hm2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1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豹皮樟(Litsea coreana var.sinensis)、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野梧桐(Mallotus japonicus)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563、1.3170、1.3097,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572、0.7373、0.7154,而朴树(Celtis sinensis)、柘(Maclura tricuspidata)和梾木(Cornus macrophylla)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相似比例大于0.5的种对有39对,占总对数的37.1%。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相似比例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可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产生较大的重叠值。15个优势种群间总体呈现不显著负关联性,X2检验和联结系数结果均表明,负联结的种对较正联结的种对多。因此,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种间联结相对松散,具有一定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群落尚不成熟,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阳性先锋树种天仙果处于衰退阶段,次生林将逐渐恢复成豹皮樟和红楠占优势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绿化植物中四种常见刺蛾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和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它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时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择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乔木层6种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择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乔木优势树种生态位的影响,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强度择伐下6种乔木优势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虎皮楠(Daphnipyllum oldham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甜槠(C. eyrei)、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择伐干扰下,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随择伐强度增大呈下降趋势;除黄瑞木外,其余5种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均大于0.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种对比例,也随择伐强度增大而下降。在皆伐干扰下,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均小于0.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种对比例仅占46.7%。这说明适度择伐(弱度和中度择伐)干扰,有利于保持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较大生态位宽度和较强生态适应性。因此,合理择伐有利于中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利用,择伐强度应以弱度或中度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广东翁源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境适应性和竞争机制,对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的重要值之和为49.01,其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重要值最大,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变异系数最大。优势种的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较为一致,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栲(Castanopsis fargesii)、木荷(Schima superba)、鼠刺(Itea chinensis)和罗浮锥(C.faberi)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毛竹、杉木、黧蒴锥(C.fissa)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窄。所有物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相似性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的种间竞争不激烈,因而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的关系不显著,而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重要值变异系数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这为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昆承湖优势种鱼类时空-营养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东  任泷  徐跑  凡迎春  徐东坡 《生态学报》2023,43(4):1655-1663
为了解昆承湖优势种鱼类资源利用情况,首先利用生态位方法计算了时间、空间及营养三个资源维度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值,然后根据时空-营养生态位宽度值将优势种鱼类划分为广位种、中位种和窄位种,最后讨论了生态位宽度及重叠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刀鲚Coilia nas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在时间维度:鲢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似鳊的最小;生态位重叠具有显著意义的有24对,占总的53.33%。在空间维度,似刺鳊鮈最大,鲢最小;生态位重叠具有显著意义的有36对,占总的80%。在营养维度,最大的为鲫,最小的为花鱼骨;生态位重叠具有显著意义的有8对,占17.78%...  相似文献   

18.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林优势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胡正华  钱海源  于明坚 《生态学报》2009,29(7):3670-3677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测试了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甜槠林14个优势种群[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麂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虎皮楠(Daphniphyllum macropod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石栎(Lithocarpus glaber)、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的生态位.结果表明:甜槠和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分别为0.8703、0.8528和0.8446、0.7824;而石楠、栲树和钩栗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Ba分别为0.2956、0.1359,0.2953、0.1356和0.2684、0.106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的生态相似性比例较大,如甜槠与木荷、甜槠与马银花、木荷与马银花的生态相似性比例分别为0.7630、0.7252和0.6452;对生境需求有较大相似性的生态位宽度不同的物种其生态位相似比例也会较高,如木荷与马尾松生态位相似比为0.6866.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如甜槠、木荷、马银花等.甜槠林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1的有39对,仅占21.4%,生态位重叠值不大,表明甜槠林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9.
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物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南麂列岛保护区内的12个资源位点(潮间带3个潮区的4个季节采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4种,其中,18个优势种分别隶属于3门5纲12科。通过对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相似比例的分析,发现:1)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和异须沙蚕Nereis heterocirr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均大于0.9;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和白脊藤壶Fistulobalanus albicostatus的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均小于0.5。2)各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而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高,反之则较低。3)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结果表明,这些优势种基本属于同一生态类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落差异。经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分化是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而生态位重叠度较低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物种占据潮间带上不同的潮区,减小了种间竞争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