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中性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衣芽孢杆菌为原始出发菌株,用紫外线反复诱变,最终获得一株中性植酸酶高产菌株B.licheniformis LL8,其酶活性约为原始出发菌株的2倍。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培养温度为55℃,pH为7.5,接种量为10%时,经30h培养后,中性植酸酶活力最高达到2268.4U/mL。  相似文献   

2.
采用仅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培养基从牛粪样品中分离纯化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形态学和16S r DNA生物学手段对其分类鉴定,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牛粪样品中筛选到一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NF38,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NF38与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s)最接近,初步将其鉴定为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s);产酶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性在温度范围为30~40℃相对较高(最适温度35℃),p H范围7.0~8.0(最适p H7.0),接种量范围5%~10%(最佳接种量5%),发酵时间在第7 d达到产酶高峰。菌株NF38在降解畜禽粪便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与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EIM6为出发菌株,初始果胶酶活为14 539 U/mL,经紫外诱变反复处理,摇瓶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获得一株果胶酶高产菌株EIMU2。EIMU2菌株的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相较于原出发菌株EIM6,孢子色泽更黑,孢子团也较出发菌株大,菌丝与孢子上凝结有更多的液珠。复筛后EIMU2酶活为32 161 U/mL,较原出发菌株提高了1.212倍。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对EIMU2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甜菜渣1.83%,花生饼粉1.69%,(NH_4)_2SO_4 0.5%,K_2HPO_4 0.3%,CaCO_3 0.2%,MgSO_4 0.15%(w/v),接种量6%(v/v),装液量21.36 mL。优化的突变菌株产酶活性进一步提高至98 794.3 U/mL,提高了2.07倍。  相似文献   

4.
以PB-1P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获得1株解磷高产菌株PB12。在以磷酸三钙为惟一磷源的培养基中接种PB12菌株,28℃,振荡培养5d,培养基上清液中磷含量达61.21mg/L,是出发菌株的2.03倍。同时研究了各种理化因素对PB12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即玉米粉1.0%,豆饼粉2.0%,pH7.0,装液量为100mL(500mL三角瓶),36℃培养42h,有效活菌数可达10.2×108cfu/mL。  相似文献   

5.
枯草杆菌SOD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辐照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编号为BsB8)。其生物量略高于出发菌株、SOD产量达3439.3U/g湿菌体,为实验出发菌的1.88倍。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起始pH为8.2,装液量为150ml/500ml,接种量为1.5%;添加Mn^2 的培养基可显著提高SOD酶活。  相似文献   

6.
应用BOX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南苜蓿高效根瘤菌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BOX-PCR技术对12株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接种根瘤菌菌株在土壤中的竞争结瘤能力进行研究,以占瘤率的高低配合植物生长性状最终确定与南苜蓿共生的高效根瘤菌菌株。【方法】对接种根瘤菌产生的南苜蓿根瘤进行分离培养,选择部分结瘤菌株和12株全部供试接种菌株进行BOX分子指纹图谱研究,经过对图谱的比较与分析获得了各接种菌株的占瘤率。【结果】在供试菌株中,来自于云南盈江的菌株SWF67523占瘤率最高,为93.33%,说明菌株SWF67523具有较强的竞争结瘤能力,该菌株对南苜蓿干重增幅也较高,为100%;菌株SWF67409来自于云南楚雄,其占瘤率略低于菌株SWF67523,但其对提高植物干重的贡献最大(增幅106.5%);来自于云南楚雄的菌株SWF67394占瘤率较低,但其结瘤率高,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也较明显。【结论】将根瘤菌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纳入南苜蓿高效根瘤菌菌株的筛选中,研究获得了一株竞争结瘤能力强、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的菌株SWF67523,以及促生根瘤菌菌株SWF67409和SWF67394,为生产高效根瘤菌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BS9418F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获得的诱变菌株芽孢杆菌BS9418F ,其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 30 %以上。该菌株以大麦粉 7%、玉米粉 3%、豆粕 3%及适量无机盐为培养基最佳配比 ,其最适培养条件为 :培养基初始 pH 7.0 ,摇瓶装量 5 0mL/ 30 0mL三角瓶 ,种龄 16~ 2 0h ,接种量 2 %~ 3% ,培养温度 36~ 37℃ ,发酵周期 40h。在优化条件下 ,摇瓶发酵产 β 葡聚糖酶活力高达 5 5 0 0u/mL以上 ,比出发菌株初始发酵水平提高了 4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粘性丝胞酵母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产油率较高的菌株,较原菌株提高了1.53倍。将该菌株接种于用1%硫酸和酶水解处理并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5%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培养,生长较好。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时产油率最高。对最佳产油条件进行验证,测得油脂含量为21.3%。从而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大规模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了试验数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显示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8.36%,油酸55.86%,10-十八烯酸9.23%,硬脂酸6.70%,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9.
《菌物学报》2017,(10):1427-1435
本研究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技术,以灵芝作为出发菌株,银杏叶为药性基质,以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双向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对发酵后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灵芝‐银杏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银杏叶接种量为0.15g/100m L、初始p H 8.0、发酵时间9d、添加银杏叶的发酵时间为第2天,在此基础上,菌株的还原力达到0.731;活性物质多糖含量为245.20mg/g,三萜含量为70.96mg/g,总黄酮质含量为10.98mg/g,分别是对照的2.38倍、1.96倍和2.10倍。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产黄纤维单胞菌的选育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的产纤维素酶菌株S26(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鉴定为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测定酶活为 25.86 U/mL,以此为出发菌株,经UV反复诱变处理,多代选育,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UY-4,酶活力达 87.92 U/mL,是出发菌株的 3.4 倍,而且遗传性能稳定.对UY-4产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产酶最适条件为稻草与麦麸32、接种量10%(体积与质量比), (NH4)2SO4 0.5%、起始pH 7.4、35 ℃、培养 72~84 h.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褐色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fusc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联合诱变,获得了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V8,CMC酶活力达到0.679 IU/mL,与出发菌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3.53倍。通过对AV8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产纤维素酶最适应温度为55℃;该菌的最适产CMC酶初始PH值为7.0,最适产FPA酶初始PH值为8.0;当培养到第7天时,产CMC酶达到高峰。当培养到第8天时产FPA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采用Na2SeO3抗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了一株高硒和高硒蛋氨酸含量的菌株CU7,与出发菌株相比,生物量达到10.58g/L、总硒提高了2.01倍.硒蛋氨酸的含量提高了2.44倍,硒蛋氨酸与总硒的比值也由49.85...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选育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法降解壳聚糖具有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物安全性高和环境污染少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筛选出高活力产壳聚糖酶菌株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地区采集土样分离出的1株细菌为出发菌株S,采用紫外线诱变(30W,20cm,5min),经初筛和复筛及控温培养处理,获得了一株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所产酶活力达到3.47U/ml,酶活力提高近2倍,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明显优于出发菌株,为发酵产壳聚糖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Penicillium sp.B01为出发菌株,经吖黄素或DES(硫酸二乙酯)分别与^60Co-γ射线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经过初筛和复筛,在30μg/mL吖黄素诱变时间2h,剂量率为4.11Gy/min的^60Co-γ射线辐射使累计剂量为20.55Gy复合诱变的条件下,筛选出一株菊粉酶活比出发菌株高32%的突变菌株B01-A13-Co31。经同工酶电泳验证,变异株与出发菌株相比酶带有所变化。将此菌种连续传代6次进行产酶性能的稳定性测定,表明此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选育出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的突变株。【方法】对里氏木霉T306菌株的初筛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手段选育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在初筛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1%(W/V)的乳糖、蛋白胨及脱氧胆酸钠有利于菌株的筛选。诱变后筛选出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株0516,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酶)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其产酶培养基经优化后,得到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1.50%、硫酸铵0.14%、尿素0.05%、蛋白胨0.10%,优化后CMC酶活力达64.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倍。【结论】建立了里氏木霉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获得了产内切葡聚糖酶能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0516。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高效筛选L-精氨酸高产突变株,建立一种缺陷菌株平板显色法并采用低能N+离子束对L-精氨酸生产用菌株钝齿棒杆菌SYPA5-5进行诱变处理,通过上述平板显色法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实验,最终选育出一株L-精氨酸产量较高且产酸性能比较稳定的突变菌株钝齿棒杆菌SYPA5-5-36.该菌株摇瓶发酵L-精氨酸产量可达35.8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5%.因此,缺陷型菌株平板显色法可以用于快速、高效筛选高产L-精氨酸突变株.  相似文献   

17.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咯喹啉醌(PQQ)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促进机体生长、维护线粒体功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和调节机体自由基水平等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脱氮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 denitrificans FJNU-6的PQQ生产性能,文中以高浓度甲醇为拮抗因子进行实验室适应性定向驯化,通过光谱法快速筛选体系,选育PQQ高产正突变株。6轮适应性驯化后,每轮驯化的正向突变率达到90%以上,产量提高1倍的突变株达到10%左右。最后,利用5L发酵罐对突变株FJNU-R8进行分批补料培养,相较于出发菌株,突变株在不同甲醇浓度下pqq和moxF基因簇的表达量较高且差异较小,甲醇消耗和生长速度较慢,PQQ产量达到1 087 mg/L (143 h),单位细胞产量提高了1.42倍,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文中所述的适应性定向驯化结合快速筛选体系能简单、快速地获得高产PQQ的生丝微菌突变菌株,对其他甲基营养菌高产PQQ突变株的高通量筛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阿维拉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维拉霉素产生菌SV微波诱变效应的研究发现:菌株SV对微波敏感(微波处理60s,SV菌株存活率低于10%),菌落形态变化大。微波诱变处理最佳作用方式为培养皿不加盖、快速冰上冷却,最佳处理时间为50s(其正突变率25.3%)。通过微波诱变处理、阿维拉霉素推理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21.5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19.4%的突变株SV-15。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咪唑立宾的高产菌株,对咪唑立宾产生菌Eupenicillum sp.E-0509-2的孢子分别进行了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NTG复合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结果表明试验所确定的咪唑立宾产生菌的孢子诱变适宜条件为:将孢子悬液在电磁搅拌下,经紫外线照射处理60s后,以3.0g/L NTG处理20min。经发酵筛选试验,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咪唑立宾的诱变菌株Eupenicillum sp.E-UN41,其咪唑立宾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对漆酶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漆酶产生菌灵芝和鸡腿菇进行超高压处理,发现致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致死率为50%~80%的范围内诱变效果较好。实验获得了2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灵芝高压突变株G1502和鸡腿菇高压突变株C2003,其中G1502酶活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3倍,发酵时间缩短了1d;C2003酶活比原菌株提高了2.57倍,发酵时间也缩短了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