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效应与去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对南京郊区菜地番茄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土壤和有机肥供氮充分,氮肥施用未增加番茄产量.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14.5%~22.5%之间.15N标记尿素微区试验表明,施入氮量的16.6%~28.8%被作物吸收,氮素总损失为34.2%~46.0%.施用化学氮肥增加了土壤剖面中的硝酸盐含量,番茄收获时,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 cm以下土层.增施化学氮肥也显著增加了菜地土壤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其中反硝化损失占施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占施入氮量的2.62%~4.92%.但番茄生长期间未检测到氨挥发.减少氮肥用量或施用包衣尿素可降低菜地施用氮肥的环境风险,特别是减少硝酸盐淋洗和硝化反硝化损失.  相似文献   

2.
控失尿素对稻田氨挥发、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以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处理(CU)为对照,研究了控失尿素分次施用(LCUS)和一次施用(LCUB)对水稻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控失尿素分次施用和控失尿素一次施用条件下,生育期氨挥发总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15.8%、13.4%和19.7%. 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控失尿素分次施用处理可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量4.4 kg N·hm-2,降幅达18.0%,而控失尿素一次施用处理稻田土壤氨挥发总量却增加了7.2 kg N·hm-2,增幅达24.7%. 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控失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籽粒和茎叶氮含量与氮素积累量、稻谷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7.6%,但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穗氮贡献率均显著降低,而控失尿素一次施用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籽粒和茎叶氮含量与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降低,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对穗氮贡献率以及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控失尿素分次施用处理可以在保证稻谷稳产的同时,有效降低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改善植株氮素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Li WJ  Xia YQ  Yang XY  Guo M  Yan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31-2336
在苏南太湖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肥料添加剂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植株累积吸氮量、阶段氮累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施氮量高于200 kg·hm-2时,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P>0.05);花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花后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该效应在高施氮量( ≥200 kg·hm-2)条件下表现更明显.本试验条件下不施用肥料添加剂时,施氮150kg·hm-2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张盼盼  樊小林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759-2765
采用小型渗漏计,在施用水溶性肥料及其与控释肥料组成的控释配方肥条件下,研究了3个生长季连作芥菜的吸氮量、N2O排放损失、氮素淋溶损失、氮素残留和其他损失量.结果表明: 在含25%控释氮素的控释配方肥处理下,芥菜的吸氮量逐季增加,后期显著高于水溶性肥料处理.水溶性肥料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和氮素淋溶损失量明显高于控释配方肥处理,各肥料处理氮素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相对于水溶性肥料,控释配方肥能改变氮素的去向,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75.4%,土壤残留增加76.0%,淋溶损失和其他表观损失分别减少27.1%和66.3%.施用控释配方肥是减少氮素各种形式损失、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控释肥料是氮素养分高效利用的环保型肥料.  相似文献   

5.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棉田氮肥利用率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和漫灌)和不同施氮水平(0、240、360、480kg N·hm-2)对棉田氮肥利用率及损失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氮肥被植株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氨挥发、硝态氮淋溶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结果表明:滴灌棉花籽棉产量、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大于漫灌.漫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高于滴灌;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中滴灌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占肥料氮施用量的比例为0.06%~0.14%,且显著高于漫灌;滴灌和漫灌硝态氮淋溶损失量占肥料氮施用量的比例分别为4.4%和8.8%,与漫灌相比,滴灌能显著降低淋溶水中硝态氮淋失量;滴灌和漫灌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氮施用量的17.9%和16.8%.硝态氮淋溶和硝化-反硝化损失是新疆棉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高效吸收氮素的理想根构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肥投入是保证世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 是当前作物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产高投入玉米生产体系中, 硝酸盐淋失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论述了土壤硝态氮运移特点、玉米吸氮规律及土壤氮素有效性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提出了玉米氮高效理想根系构型. 通过改良根系构型、增加深层土壤中根系分布, 有可能减少氮素向深层的淋失, 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同步实现玉米高产与氮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生化抑制剂与生物刺激素腐植酸结合制成的高效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在黄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增产效果和氮素肥料表观利用率,以探明其施用效果,为开发适宜黄土施用的新型增效尿素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不施氮肥(CK)和施尿素氮肥(N)为对照,在尿素中分别添加腐植酸(F)、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甲基吡啶(CP),以及腐植酸与3种生化抑制剂分别组合(NBPT+F、DMPP+F、CP+F)。结果表明: 与N处理相比,F、NBPT+F、DMPP+F和CP+F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植株吸氮量,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与单独施用生化抑制剂相比,添加腐植酸可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CP相比,CP+F玉米的植株吸氮量、叶绿素含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显著提高;与NBPT相比,NBPT+F硝化抑制率提高10.7%,但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均有所降低;与DMPP相比,DMPP+F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硝化抑制率等。综合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吸收利用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等指标,在黄土地区施用尿素肥料时,建议添加腐植酸和CP以提升尿素性能,从而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加大.合理降低施氮量、优化氮肥运筹对于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施氮方式(240 kg N·hm-2,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240、180、150 kg N·hm-2,分别用N240、N180、N150表示)及基苗肥施用时期(基施、4叶期施、6叶期施,分别用L0、L4、L6表示)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但N180与N24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而N150处理显著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N180处理最高.不同施肥时期间,L4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N180四叶施肥(N180L4)处理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N180L4处理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叶片氮含量、旗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拔节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未显著降低.适量降低氮肥用量配合基肥后移能够提高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在保持高产的条件下实现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牧交错区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交错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使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提高3%~4%,减轻氮肥对农田环境的污染;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当施氮量由120 kg·hm-2增加到360 kg·hm-2时,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由36.5%降低为26%;氮素损失增加约5%,对应的氮素损失量则从60 kg·hm-2增加到约200 kg·hm-2,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增加.小麦对上季残留氮素的利用受耕作方式影响较小,受上季施氮量影响较大,总体趋势为施氮量越高,小麦利用率越低,损失越多.经过两季小麦种植后,小麦-土壤系统回收的总氮素比例约为44%~50%,其中土壤残留氮素约占施氮量的13%~18%.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土壤N2O排放,提高作物氮素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喷涂一定比例的吡啶(0、180、270、360 kg N·hm-2)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下喷涂吡啶的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播种-苗期和拔节-抽雄期,基肥和追肥后均会出现显著的土壤N2O排放通量高峰.随氮肥用量增加,玉米产量不断增加,但270和360 kg N·hm-2间无显著差异,2种施氮量下的玉米分别净增收5209和5426元·hm-2.与不施氮肥比,各施氮处理下的玉米籽粒吸氮量提高幅度为109.6%~134.1%.各处理间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氮肥喷涂吡啶270 kg N·hm-2较大,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较小.氮肥喷涂吡啶在270 kg N·hm-2时玉米增产增收,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较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氮肥调控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施用纳米碳对烤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明确纳米碳在提高烤烟氮素吸收利用方面的效果,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纳米碳不同用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肥料中添加纳米碳能够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明显提高烟株根系活力和单株根系生物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施用纳米碳增加了烤烟植株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含量和积累量,而未明显影响氮素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分配。施用纳米碳不仅增加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量,还增加了对土壤氮的吸收量,这与其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根系吸收能力有密切关系。纳米碳无论做基肥还是做追肥,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4.44%和9.62%,有效降低了氮素土壤残留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磷的变化动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溶液中水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及磷的含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氮、磷含量的变化与施入的化学肥料量以及溶液中DOC含量有关;有机物料施用增加了水稻的生物量和对氮、磷的吸收利用;15N示踪显示,与对照的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微区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残留率明显增加,同时减少了土壤氮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对实现化肥零增长、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证粮食稳产高产至关重要。本试验在辽宁省沈阳市稻田以‘沈农9816’为供试材料,设置7种不同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低氮150 kg·hm-2(LN)、中氮240 kg·hm-2(MN)、高氮330 kg·hm-2(HN)、中氮有机肥替代10%(OMN10)、中氮有机肥替代20%(OMN20)、中氮有机肥替代30%(OMN30),研究施肥对水稻光合速率、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等的影响,以探寻最佳有机肥配施方案。结果表明: 提高施氮肥水平能够提高水稻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但显著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与中氮处理相比,灌浆期OMN10和OMN20处理光合速率显著提高22.9%和9.9%;OMN20处理水稻增产3.8%,差异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8.1%,氮肥生理利用率提高13.3%。与高氮处理相比,OMN2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27.2%和37.2%。有机肥替代处理可以在减少化学氮肥施用的同时,维持土壤肥力,实现高产高效,尤其是有机肥替代20%处理最优,为推荐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明确紫云英配施化肥条件下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和紫云英氮在水稻-土壤体系的吸收利用、分配及残留规律,能够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原状土柱模拟和15N示踪技术,研究等氮条件下不施肥(CK)、化肥+22500 kg·hm-2紫云英(FM1)、化肥+30000 kg·hm-2紫云英(FM2)、化肥+37500 kg·hm-2紫云英(FM3)、化肥+225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1+CaO)、化肥+300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2+CaO)、化肥+375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3+CaO)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水稻-土壤体系氮素养分平衡和紫云英矿化分解的氮在水稻各部位吸收利用、分配及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氮素盈余量。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水稻氮利用率随紫云英翻压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随紫云英翻压量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均以翻压30000 kg·hm-2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效果较好。增施石灰可提高水稻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水稻氮利用率,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以FM2+CaO处理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水稻吸收的氮来源于紫云英的比例为6.3%~13.2%,来源于土壤和肥料的比例为86.8%~93.7%;水稻对紫云英氮的当季利用率为23.8%~33.6%,水稻各部位对紫云英氮的利用率表现为籽粒>茎叶>根;紫云英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37.6%~62.4%,损失率为7.8%~38.6%。综合考虑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水稻-土壤体系氮素养分平衡和紫云英氮在水稻中的分配状况,该研究区以FM2+CaO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水田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选取东北北部黑土地区水稻生产上施氮量、施肥方法和主要氮肥品种(尿素)为参数,采用示踪元素微区法和常规尿素小区法,连续2年系统地研究了水田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化肥氮22.2%~46.1%进入了水稻体内,平均为37.7%,当年进入土壤中的残留氮12.7%~25.4%,氨挥发为8.8%~17.2%,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高低决定于施氮方法,化肥氮深施、混施均比表层施用利用率高,低施肥量化肥氮利用率比高施肥量利用率高,土壤残留量与施肥方法有关,深施和高施氮量均增加土壤残留,^15N试验证明,由于东北北部黑土比较粘重和土体构型的原因,在土层深度为80cm以下未检测出土壤残留化肥氮,示踪试验和小区试验证明,化肥氮的激发效应(PE)量和土壤残留氮量从该地区总体估算为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化肥配施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影响及土壤MBN调控土壤矿质氮的作用,将堆肥过程与土壤培养试验相结合,设置常规化肥对照(CK)、化肥+腐熟度为50%(种子发芽指数为50%,下同)的有机肥(CO1)、化肥+腐熟度为80%的有机肥(CO2)、化肥+腐熟度为100%的有机肥(CO3)共4个处理,测定土壤MBN、矿质氮(NH4+-N、NO3--N)、净硝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脲酶和蛋白酶,并揭示土壤MBN对矿质氮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到培养结束时,与C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CO1、CO2、CO3)的土壤MBN、NH4+-N含量显著提高50.1%~62.4%、109.9%~147.1%,土壤NO3--N、净硝化速率显著降低23.3%~46.8%、26.2%~51.5%,土壤MBC、DOC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3.8%~69.6%、7.4%~20.8%、11.2%~69.0%、9.4%~25.1%,且CO2、CO3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CO1。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较高腐熟度有机肥(腐熟度≥80%)对MBC、MBN、NH4+-N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对土壤净硝化速率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化肥配施较高腐熟度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土壤MBN,提升脲酶、蛋白酶活性,增加NH4+-N含量,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腐熟度为80%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减少有机肥生产成本及时间,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当前茶园施肥水平下氮素减施对茶树的生长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空白对照CK),纯氮16 kg·667 m^-2(减氮55.6%,处理A)、纯氮26kg·667 m^-2(减氮27.8%,处理B)、纯氮36 kg·667 m^-2(常规施氮CF)4个施氮处理,研究氮素用量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处理B能提高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各施氮肥处理中以处理B的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土壤养分剩余较少,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CF产量较处理B增加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降低,土壤未利用养分较多。因此,减氮27.8%的施肥能保证与常规施肥的茶叶产量,氮素利用率明显提升,有利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