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贵刊81年第6期上刊登的方宗熙先生撰写的文章《分离规律及其有关问题》中认为,“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是另一对等位基因”。而“A和A不叫等位基因,它们是相同的一对基因。”但我们看到不少参考书中认为A和A,B和B也是等位基因。在我们临沂地区召开的生物教材通研会上,对等位基因的概念也有争论,但没有结果。望你们给以答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一定的座位,等位基因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因,它们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又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常称为连锁基因。正因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与基因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染色体的遗传动态成为基因遗传行为的细胞学基础。下面仅就减数分裂与基因遗传三定律的  相似文献   

3.
何志拓同学 :你给编辑部写信 ,希望知道“根状物”有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问题 ,编辑部的同志要我给你回答一下。“根状物”一词是初中《生物》第 1册第 95页上讲到海带和紫菜时提到的。藻类植物均无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但有些进化的种类在外观上有了类似根、茎、叶的分化 ,但它们在结构、来源等方面和真正的根、茎、叶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把它们叫做根、茎和叶。因此初中教材中就给取了个名 ,叫根状物。其实在大学的教材和讲课中都不用“根状物”这个词 ,而将它称为“固着器”,英文为 holdfast。实际上它是由假根组成的 ,就以海带为例 …  相似文献   

4.
基因印记是体细胞来源于不同亲代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的差异性表达,即机体仅表达来自亲本一方的等位基因,而另一方不表达或很少表达。该文主要对印记基因的特征、功能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阐述,表明印记基因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极有希望成为新的家畜改良和育种工具。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材料“J—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新材料“J-11”比众所周知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具有明显更高的与黑麦的可杂交性,遗传分析表明,“J-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但控制“J-11”和“中国春”与黑麦可杂交性的基因型确实不相同,“J-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即5B上的kr1,5A上的kr2和5D上的kr3,外,还具有1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4,位于1A染色体上,新基因kr4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比kr1的弱,但在kr2和kr3的强。小麦可杂交性基因间存在互作,表现为纯合隐性等位基因对其它显性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而纯合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可加性。  相似文献   

6.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遗传原理,揭示了杂合子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性和随机结合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这一命题,是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历经“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取结论”建立起来的。该命题是由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不仅是构成基冈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的基石,而且本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本文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思考和提炼,主要探讨“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方法的内涵、施教策略以及如何进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答:有的老师在讲到多倍体形成时,提出基因型YyRr的个体,加信后形成的YYyyRRrr个体为纳合体。本人想就此问题予以澄清。我们知道所谓纳合体是指在二倍体中一定的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它是由两个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形成的合子(或合子发育的个体)。杂合体是指在一定的基因座上带有两个不同的多位基因的个体,它是由两个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形成的合于(或台子发育的个体)。因此基因型Yy的个体为杂合体(YyRr同样为余合体)。Y与y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当Yy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复制,而细胞质不…  相似文献   

8.
1 等位基因概念的分析和理解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基因。如果一个个体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 ,那么就这个基因座来讲 ,该个体称为纯合体 ;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 ,就称为杂合体。有人认为 ,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的两个基因相同则不能称为等位基因 ,因为两个相同的基因不能控制 1对相对性状 ,只能决定其中的 1种情况 ,如豌豆种子的外形有圆滑和皱缩两种 ,它们是 1对相对性状 ,而基因型 RR只能控制圆滑外形 ,基因型 rr也只能控制皱缩外形。这种对等位基因的认识仅从个体的角度来考虑是片…  相似文献   

9.
等位基因控制着生物的相对性状,其显、隐性关系由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发挥作用"来体现。通过"编码酶的等位基因"和"编码功能蛋白的等位基因"等例子,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例如,赤霉素3-氧化酶基因活性决定豌豆的高茎-矮茎,乙醛脱氢酶基因活性决定喝酒后表现"红脸"-"白脸";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活性及突变决定ABO血型系统中的A型与其他血型,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Rb、p53及其突变与细胞凋亡和癌症相关,叶绿素降解酶基因活性决定豌豆子叶的黄-绿色,果蝇Antp基因的突变可造成"触角足"发育异常等。理解等位基因显、隐性的关键是从分子水平把握等位基因是否"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接 2 0 0 0年第 6期第 4 2页 )遗传和进化2 5 人的 TSD病是由于氨基已糖苷酶的合成受抑制引起的。该酶主要作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 TSD是单因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 TSD病人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a。下列原因中哪个可以解释一个Aa型个体可以象 AA型个体一样健康 ?A.显性等位基因 A是一个转座子。在杂合型个人中 ,它离开其常位 ,移到隐性等位基因 a处 ,因此 ,阻止了 a的转录B.该隐性等位基因可表达成一种能阻止正常等位基因 A转录的抑制蛋白C.在杂合体的胚胎中 a突变成 A。因此没有Aa的成人D.基因型 Aa的个体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芸薹属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及进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芸薹属的自交不亲和性是受单基因座、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孢子体控制型。自交不亲和基因座位(S-locus)是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复杂区域,称之为S多基因家族,其大多数成员分布于芸薹属的整个染色体组。目前已鉴定出100多个S等位基因,它们的起源分化始于一千万年前。S-座位上存在的多基因有3种:SRK,SLG和SCR/SPII;SRK和SLG在柱头中表达,SCR/SPII在雄蕊中表达。SRK蛋白在识别同类花粉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SLG蛋白增强了这种自交不亲和反应。SLG与SRK基因中编码S-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程度高达85%~98%。基因转换可能是SLG和SRK的高度同源性能够得以保持的原因。SRK,SLG和SCR基因紧密相连,并表现出高水平的序列多样性。SRK与SLG基因间的距离很近,在20~25kb之间。在柱头和花粉中,自交不亲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共显性关系要比显性和隐性关系更加普遍,这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的一大特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进化模式存在两种假说:双基因进化模式和中性变异体进化模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进化方式,它们共同在自然群体中新的S等位基因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穗高梁自然突变体(多A)进行了细胞学、遗传学和同工酶电泳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多A”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细胞核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它与核、质型雄性不育系(3A)之间未发现有亲缘关系。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数目不等的不联会、早离及落后现象发生,正常染色体数目为n=10。“多A”不育花粉单核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为11条带,“多B”可育花粉为8条带。三核期的花粉,“多A”为7条带,“多B”为5条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经典遗传学分析,已经从许多植物鉴定出控制抗病性的单基因,但对于它们的分子克隆却困难重重,更不清楚它们的结构特征、表达和调控模式,产物分子组成及其作用机制。要成功地克隆植物抗病基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目的基因必须表型明确;②单个目的基因编码抗病性;③抗病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④易获得抗病基因的突变体和重组体。由于克隆和定性植物抗病基因具有深远的基础和应用意义,因此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小组都致力于分离那些经典遗传学精确  相似文献   

14.
芸薹属的自交不亲和性是受单基因座、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孢子体控制型。自交不亲和基因座位(S-locus)是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复杂区域,称之为S多基因家族,其大多数成员分布于芸薹属的整个染色体组。目前已鉴定出100多个S等位基因,它们的起源分化始于一千万年前。S-座位上存在的多基因有3种:SRK,SLG和SCR/SP11;SRK和SLG在柱头中表达,SCR/SP11在雄蕊中表达。SRK蛋白在识别同类花粉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SLG蛋白增强了这种自交不亲和反应。SLG与SRK基因中编码S-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程度高达85%~98%。基因转换可能是SLG和SRK的高度同源性能够得以保持的原因。SRK,SLG和SCR基因紧密相连,并表现出高水平的序列多样性。SRK与SLG基因间的距离很近,在20~25 kb之间。在柱头和花粉中,自交不亲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共显性关系要比显性和隐性关系更加普遍,这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的一大特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进化模式存在两种假说:双基因进化模式和中性变异体进化模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进化方式,它们共同在自然群体中新的S等位基因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lpha,TNF-a)基因启动子区-308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的遗传易感性。方法:91例TS患者及其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成员经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 phism,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的TNF-a-308A/G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单体型相对风险(haplotype-based haplotyp erelativerisk,HHRR),单体型风险(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的研究。结果:TS患者及其父母的等位基因分布经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显示符合遗传平衡法则。(x2<3.84;P>0.05)TDT、HHRR和HRR研究结果显示该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存在传递不平衡。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a启动子区-308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不是中国汉族人群TS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6.
国外水稻抗虫性的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三、抗性的遗传 对品种抗性遗传的研究,不仅能为当前的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解决害虫“生物型”问题的钥匙。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品种对褐稻虱抗性的遗传,发现Mudgo、Co22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而ASD7的抗性则由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分别被定为Bph,和bph_2,二者紧密连锁,从未发现有重组现象。以后又发现一对控制品种RathuHeenati抗性的显性基因与Bph_1独立分离,被定为Bph_3。控制品种Babawee的抗性是另一个与bph_2独立分离的隐性基因,这一基因被定为bph_4,随后还发现Bph_3和bph_4也是连锁的。Ptb21和Ptb33各有一对未知的显性抗虫基因和一对隐性抗虫基因。  相似文献   

17.
猪H-FABP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多态位点,该位点上具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马身猪BB基因型频率最高,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余4个猪种AA基因型频率最高。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茄子同工酶与若干形态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伟军 《遗传学报》1992,19(5):423-429
本文对S.melongena与S.incanum种间杂交的双亲、F_1和BC_1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测定了SDH、PER、MDH和ME 4种酶的同工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双亲、F_1和BC_1中,ME酶谱表现一致;SDH、PER和MDH 3种酶的酶谱表现出明显的、有规律的差异。系统地探讨了它们的遗传特性,对它们的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和虚等位基因进行了适当的命名。实验还发现同工酶之间不存在遗传连锁。同时,试验所观察的多数形态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而第一花朵着生位置和花柱长度两性状则受2对基因控制。并且发现叶刺与茎刺以及花色与茎刺间存在遗传连锁;SDH同工酶与叶基角以及花柱长度间存在遗传连锁。  相似文献   

19.
2基因互作形式的判定法则(上续本刊1994第5期第57页)基因互作是在不同位点之间进行的,并不影响同一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因此,我们可以在定理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讨论.不失一般性,我们只讨论两个位点的情况,今后记称为单位点的分离比.由定理1知:当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将由于基因互作而出现的表型简以互作形式的表型称呼.例如“上位作用表型”,“重叠作用表型”等,将基因型中仅有一种显性基因而表现的表型简称为“单显表型”,同时,为缩小篇幅,只证法则1,其它同理.法则1亲代两非等位基因存在上位作用的充要条件是子代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生理卫生》第163页谈到:“如果病变侵蚀到肺部血管时,病人咯血……”。咯血和呕血有何区别? 答“咯血”和“呕血”所说的血虽然都是从嘴里吐出来,实际上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途径,由两类不同的病因造成的。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和肺的血管破裂出血,由口腔咯出。咯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