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鹰鹃在橙翅噪鹛巢中寄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和2012年每年的5月到8月,在甘肃莲花山地区共发现了5例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在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巢中寄生繁殖的案例.鹰鹃卵为椭圆形,浅蓝色,卵壳上没有斑点.测量了其中2枚卵,卵重分别为6.9g和7.2g,长径×短径分别为29.76 mm×20.40 mm和28.40mm×21.68 mm.鹰鹃幼鸟在出壳后的第20天离巢.  相似文献   

2.
灰腹噪鹛(Garrulax henrici)是中国的特有鸟种,也是噪鹛属中繁殖行为研究较少的物种之一。2016年4—7月,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内进行了灰腹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其求偶期日行为节律,用红外相机监测孵卵期3巢和育雏期2巢灰腹噪鹛的行为。结果表明:灰腹噪鹛4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2~3枚,卵长径29.6±0.4mm,短径20.3±0.17 mm,卵重6.66±0.12 g;灰腹噪鹛75.0%的巢树为针叶树,12.5%为阔叶树,8.3%为灌木,4.2%为禾本科;灰腹噪鹛营巢成功率为86.7%,孵化成功率为60%,繁殖成功率为43.3%,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因素是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求偶期灰腹噪鹛觅食行为占总时间的32.03%,移动占29.27%,上午觅食、移动及鸣唱行为达到高峰,下午休憩行为偏多;孵卵期的主要行为是卧巢孵卵,占总时间的85.31%,翻卵占5.02%;育雏期亲鸟理巢行为占39.74%,卧巢占35.92%,喂食频率平均为2.95次·h-1,灰腹噪鹛单亲喂食频次多于双亲共同喂食。  相似文献   

3.
山噪鹛 (Garrulaxdavidi)是我国北方及华中地区的特有种。 2 0 0 4年 6月在四川九寨沟县红岩林场考察期间 ,发现山噪鹛巢 2个。 2巢所在林型为采伐后的次生冷杉、云杉针叶林 ,树高一般在 3m左右。海拔 3 5 0 0m ,GPS点为E1 0 3°43′5 1″ ,N 3 3°0 3′0 0″。巢 1于 6月 1 0日发现 ,正处于孵卵阶段。该巢位于幼云杉的中部 ,距地面高 1 .0m ,呈碗状。巢的外层由忍冬(Lonicerasp .)和五加 (Acanthopanaxsp.)的细枝构成 ,并缠绕着蓝靛果忍冬 (Loniceraedulis)的树皮 ,内层为少许绣线菊 (Spiraeasp.)细枝。巢的大小为 :内径 8 8cm× 7 7cm…  相似文献   

4.
2014—2016年繁殖季,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翅噪鹛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2016年,红翅噪鹛的繁殖种群密度为14. 733只/km2(95%置信区间:11. 727~18. 511;变异系数:0. 115),主要在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上筑巢。在产卵期,雌鸟每天清晨产1枚卵,平均窝卵数为2. 28枚±0. 09枚(n=24;范围:2~3)。孵卵期14~15 d,孵化率约59. 6%。育雏期14 d,出飞率约50. 0%。天敌捕食是红翅噪鹛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红翅噪鹛偏好乔木盖度低、竹子较高和竹子盖度较大的巢址生境。乔木盖度可能是影响红翅噪鹛巢址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甘肃卓尼橙翅噪鹛繁殖生态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噪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重为5.8±0.2g(n=17)。橙翅噪鹛孵卵期为14天,育雏期为15天,孵化率为67.6%。  相似文献   

6.
1982年4月18日至5月14日在西双版纳进行了为期26天的鸟巢,鸟卵采集,共得14种鸟的巢和卵标本。现将红顶鹛等五种报导如下。 1.红项鹛Timalia pileata smithi Deignan 5月6日于勐腊大龙哈(海拔750米)处获得一巢。巢筑在茅草丛内,距地面10厘米。巢呈杯状,用茅草筑成。外径10厘米,内径6厘米。高11厘米,深8厘米。5月3日发现有卵2枚,4日观察见有3枚,6日采巢时卵数未见增加。雄鸟正在巢中孵卵。卵呈乳白色杂以褐色点斑,每卵重2.5克。卵径分别为20×15、19×15毫米。 2.白冠噪鹛Garrulax leucolophus diardi(Lesson)  相似文献   

7.
山噪鹛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4 ̄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该鸟在沟谷和阳坡较高的灌丛中营巢,窝卵数2.88(2 ̄3)枚,孵化期12 ̄13天,育雏期12天。15个巢中产卵、孵化、离巢成功分别为8、7、6巢。  相似文献   

8.
新疆木垒波斑鸨营巢成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8年 4月中旬~ 7月中旬 ,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macqueenii)种群的营巢成功率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 16个巢、2 5窝幼雏。每巢产卵 3~ 6枚 ,卵鲜重 (6 4 7± 5 8)g ,卵径为 6 0 9mm× 43 9mm。产卵有两个高峰期 ,表明雌鸟第 1次繁殖失败后可再次产卵。第 1产卵期的巢卵数为(4 1± 0 8)枚 ,第 2产卵期的巢卵数为 (3 5± 0 6 )枚。雌鸟营巢成功率为 77 5 %~ 87 5 % ,卵的孵化率为83 6 %。每窝内从破壳到具备飞行能力的幼雏数基本不变 ,表明繁殖雌鸟大都能将幼雏全部抚育到可以飞行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雀形目燕科、鹤鸰科、山椒鸟科、鹎科、伯劳科、黄鹂科、卷尾科、鸦科、山雀科、绣眼鸟科、文鸟科、雀科和科等13科49种另2亚种鸟类的巢和卵进行了记述。其中我国特产鸟类黑额山噪鹛的巢、卵和山噪鹛的卵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在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巢中寄生繁殖。发现时小鳞胸鹪鹛已处于孵卵后期,巢内有1枚红棕色的小杜鹃寄生卵和3枚小鳞胸鹪鹛的白色卵。小杜鹃卵质量为2.55 g,体积2.72 cm~3,小鳞胸鹪鹛卵质量(1.64±0.16)g(n=7),体积(1.65±0.08)cm~3(n=7),两者的卵在颜色和大小上差别明显。光纤光谱仪对卵色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鳞胸鹪鹛的卵色亮度显著高于小杜鹃,小杜鹃的卵为高度非模拟寄生卵。这是小鳞胸鹪鹛被小杜鹃寄生的第二例报道,说明其可能是小杜鹃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