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区系过渡性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野外考察和文献记载资料,结合气候数据,探讨了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生物地理意义及其与年平均温度之间的联系,并将区系过渡性的生物地理意义应用于中国东部地区植被的分区。结果表明: 海拔与纬度均与Ttrop/Ttemp(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之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区系过渡性可以通过其与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进行估算;当区系过渡性为恒值时,出现恒定值的海拔高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单调递降格局;区系过渡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呈偏峰分布格局。通过对区系过渡性与年平均温度之间联系的抛物线方程式的分析,中国东部地区热带雨林北缘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与北温带针叶林之间的分界线分别在21.5°N以南、34°N—35°N和47.5°N以北,年平均温度分别在23.40 ℃、12.45 ℃和1.51 ℃。这与过去的相关研究比较一致,并为中国东部地区植物区系的变化以及植被地理分布的研究,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的比重呈递减格局.(2)在热量梯度上,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呈递增趋势;区系过渡性随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偏峰分布格局.当年平均温度在12.4℃左右时,区系过渡性达到峰值,出现区系平衡点;当年均温低于2.9℃时,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温性针叶林,是温性针叶林分布的热量上限;当年均温高于21.8℃时,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下限.(3)区系过渡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无量山和哀牢山等地区;区系过渡性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较低(1 500 m以下)、热量较为丰富的河谷地带,同时也见于海拔3 000 m以上、气候相对温凉的北部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3.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m 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 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 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 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 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 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三峡大老岭植物区系的垂直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 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2018,36(6):893-898
以前多个关于中国热带北界的建议由于依据的指标和学科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基于202个中国地理区的植物区系和气象资料,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依据覆盖中国北纬30°以南地区的135个地方植物区系资料,对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植物区系中,依据种子植物区系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即分布区类型),发现热带分布属中80%以上的区域基本上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北纬22°30'以南。在这条界线以南地区,位于基带(低海拔或水平地带性区域)的原始植被为热带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并且具有在中国分布的典型热带植物科,但在中国西南部,热带森林沿云南西部可达到北纬24°30',在西藏南部的深切河谷可达到北纬29°。这条界线与中国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划的北界相符合,亦与植物区系分区上的泛北极植物区系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地理分界线相吻合。结合中国植被和植物区系区划,我们建议将北纬22°30'作为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的生物地理热带北界。这条热带北界比气候上的热带北界(21°30'N,年积温8000℃以上)更北,这暗示中国热带地区在历史上可能曾达到更北的范围,支持在古生态学研究上提出的全新世中期中国东部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曾北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覆盖云南地区全境的种子植物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GIS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世界分布成分所占的比重呈递增趋势,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增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4.5°N左右,研究区域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界线以南,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区系性质强烈的山地雨林、季节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分界线以北,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甚至占主导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具较强温带区系性质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寒草甸以及具强烈区系过渡性质的半湿润、湿性常绿阔叶林.该分界线与"田中线"不同,可能源于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差异.
Abstract:
Based on all-around floristic information,and by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luster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ed plant floristic elements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cosmopolitan and temperate elem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while those of tropical elements had a decreasing trend.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with the latitude about 24.5°N as a division line.To the south of the line,the dominant flora was tropical elements,and the vegetation was dominated by tropical mountain rainforest,seasonal rain forest,monsoon rain forest,and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To the north of the line,there were much greater proportions of temperate elements,and the vegetation was dominated by the evergreen,hard and broadleaved forest,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alpine meadow,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oist or semi-moist,showing strong floristic transition).This division line was different from "Tanaka Line",possibly due to different study aims and contents.  相似文献   

7.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小且均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海拔1 500 m是多数热带分布类型的上限;而温带成分总体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上升;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始终小于1;中国特有属成分随海拔升高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 000~1 800 m海拔区间内变化不明显,但从1 800~2 880 m海拔区间内开始急剧下降;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不存在区系平衡点.(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被沿海拔梯度可划分为5个垂直带谱:海拔1 000~2 000 m为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000~2 500 m为中山落叶阔叶小叶林带;海拔2 500~2 600 m为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2 600~2 800 m为亚高山灌丛带;海拔2 800~2 900 m为亚高山草甸植被带.  相似文献   

8.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慕谊  朱源 《生态学报》2007,27(7):2774-2784
山地自然生态分界线,实际为一条生态过渡带。分界线位置的准确划分,有助于把握现代气候-植被-土壤的敏感变化特征,也是指导当地大农业生产的基础依据。秦岭山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南北生态分界线,即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但对该界线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着北坡、分水岭和南坡3种争议。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文献评析为基础,以气候-植被参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并通过对秦岭山地不同区域植物区系和植被垂直带谱已有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秦岭地区气候-植被参数等值线的分布,整个秦岭山地都应属于暖温带,这一结论可与国际有关研究相互接轨。(2)根据对秦岭不同区域植物区系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秦岭南坡大部分区域都应属于暖温带,而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附近很可能是暖温带的南缘。(3)根据对秦岭南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分析,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综合来看,将秦岭山地的南北分界线放在南坡海拔1000m附近比较适宜。上述归纳研究所获结论,将通过在秦岭山地深入开展现代"3S"技术支撑下的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与地理方面的综合研究,最终得到完全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历史,其中植物区系和科属地理两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98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作为中亚干旱区的东部,今后应该拓展到西部的前苏联中亚五国,在一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基础上开展区系地理研究才有更广泛的意义。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对区系地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和潜力。对区系和植被中的关键类群,只有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才能使区系地理研究向纵深发展。类群的研究,也应该联系青藏高原隆升和古地中海西退等历史和地质事件,因为它们是中亚干旱的非生物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0.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中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植物区系成分丰富,也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其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泛热带、东亚三种为主,显示出区系成分的过渡特征。以植物地理成分为指标,对鹞落坪与全国其它14个山地的植物区系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了华东与华中植物区系无明显的分界线,大别山成为联系这两大植物区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