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带斑蚜属记述(同翅目:斑蚜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中国带斑蚜属Callipterinella Goot,19132种,其一为新亚种:河北带斑蚜Callipterinella calliptera hebeiensis subsp.nov.。新亚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3.
红松上的散斑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子囊果在寄主组织中的位置、生态学特性和松针上线纹有无等特点,将中国东北红松(Pinn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上的散斑壳(Lophodermium Chev.)鉴定为5个种,其中2个新种:寄生散斑壳(Lophodermium parasiticum B. Z.He et Yang),大散斑壳(L.maximumB.Z.He et Yang);3个为我国新记录种:光亮散斑壳(L.nitens Darker)、偃松散斑壳(L.pini-pumilae Sawada)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bmad)。引起红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大散斑壳,其次是寄生散斑壳。  相似文献   

4.
5.
丽斑麻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斑鳢血细胞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郁敏  李贵生  梁旭方 《四川动物》2007,26(1):122-123,F0003
对斑鳢的外周血细胞用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斑鳢外周血中具有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别对各种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8.
9.
曹支敏  杨梭秀 《真菌学报》1994,13(4):246-248
本文报道了一于油松上的斑痣盘科1新种:杨陵散斑壳并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中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散斑壳属的2个新种:寄生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针叶的灰散斑壳Lophodermium griseum和生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叶片上的江南散斑壳L. jiangnanense。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2.
斑叶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Rchh.f.)。 2 材料类别 茎段。  相似文献   

13.
斑地锦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地锦 (EuphorbiamaculataL .)系大戟科 (Euphorbiaceae)植物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 ,具有清湿热、止血、通乳的功效 ,常用以治疗痢疾、疳积、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药典上将其作为地锦草入药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斑地锦具有抗菌及抗寄生虫的作用[1 ,2 ] 。文献[3~ 6 ] 报道斑地锦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甾醇、三萜及鞣质类化合物。为进一步寻找斑地锦的抗菌活性物质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从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 :槲皮素 (Ⅰ )、山柰酚 (Ⅱ )、芹菜素 7 O 葡萄糖甙 (Ⅲ )、木犀…  相似文献   

14.
粘着斑激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蛋白酪氨酸激酶,属于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布在细胞粘着斑部位。FAK位于神经肽,整合素和癌基因作用的聚合点,可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它参与调节细胞发育,生长,存活,凋亡,粘附,骨架重组,转化,扩散和迁延等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散斑壳属的两个新种,即生于黄山杜鹃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ssp.anhweiense上的纠丝散斑壳Lophodermium implicatum和强壮散斑壳L.validum。对它们作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合肥。  相似文献   

16.
报道散斑壳属的2个新种:寄生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针叶的灰散斑壳Lophodermium griseum和生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叶片上的江南散斑壳L. jiangnanense。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7.
丽斑麻蜥     
邹寿昌 《四川动物》1989,8(3):45-46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是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型蜥蜴,俗名麻蛇子。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并参考有关资料,对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作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分类和分布丽斑麻蜥属蜥蜴目、蜥蜴科、麻蜥属。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麻蜥有50种左右,我国现知9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最为常见。该种的模式标本采于山东烟台。近年有人将分布于我国的丽斑麻蜥分为二个亚种,即指名亚种(E.a.argus)和北方亚种(E.a.barbouri)。前者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后者则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18.
乔格侠  张广学 《昆虫学报》2000,43(-1):164-171
该文系统研究了中国长斑蚜属Tinocallis Matsumura的15种蚜虫,其中包括:1个新种,短节长斑蚜T. microtylodes sp.nov.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斑长斑蚜T.platani(Kaltenbach,1943)和木兰长斑蚜T. magnoliae Ghosh & Raychaudhuri,1972。同时提供了该属中国分布种类的检索表,每种提供有详细的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资料,新种还提供了重要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包括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的直斑蝇属(双翅目,斑蝇科)1新种,并编制了中国直斑蝇属分种检索表。内蒙直斑蝇,新种Tetanops neimonggolica sp.nov.(图1~8)新种头部特征与T.myopina Fallén近似,但翅几乎完全透明,仅在翅基径室内有非常模糊的小斑;新种的翅特征与T.sintenisi Becker近似,但头黄色且额的大部分覆有灰色粉被。词源:新种以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上散斑壳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应高  邱德勋 《真菌学报》1995,14(2):101-103
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及其在基质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鉴定出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散斑壳属的一个新种,即四川散斑壳。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