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牙齿与颅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行山猕猴牙齿有关变量做了测量,统计,并就其与颅骨长间的异速生长和相关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牙齿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牙齿的变异程度在犬齿和中央门齿表现尤为突出。在线性型或面积方面,雄性牙齿的异速生长均快于雌性和雄+雌,此与其生活史对策相适应,在雄性,雌性或雄+雌,下颌齿变量与颅骨长的相关程度比上颌更为密切,与有关资料的比较表明,太行山猕猴与金丝猴之间的差异小于与菲氏叶猴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雄性黄山短尾猴颅骨标本的36项主要形态变量指标进行定点测量,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异速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变量的统计值在雄性个体间的变化范围都比较大,2/3的变量表现为正的异速生长,1/3的变量表现为负异速生长。颅骨变量的生长存在年龄及部位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雄性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在社群中的不同地位和竞争压力以及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颅骨变量波动不对称特征及影响因素。猕猴颅骨标本62例(♀43,♂19),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选择颅骨两侧对称的24个变量,转换为标准波动不对称值(FA)。数据用SPSS 20.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大部分颅骨变量的FA值在性别组间和年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变量的FA值大小不同;FA值的变化趋势是雌性大于雄性,亚成体组大于成体组。结果提示猕猴颅骨波动不对称特征可能与它们的肢骨不对称特征不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猕猴的生长发育及环境刺激对不对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丝猴肩带和前肢的性二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汝亮  何远辉 《动物学报》1989,35(1):96-103
本文研究了两种金丝猴(Rhinopitheous bieti和R.brelichi)肩带及上肢的62项线性变量及指数的性二型,其中64.5%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结果表明,两性在运动行为上存在一些差异。在所分析的变量中,性别间的差异主要由于成熟时间的不同所引起(雄性比雌性具更长的生长时期),其次是生长速率的不同(雄性比雌性具有更明显的正异速生长率)。对一些指数及不同部位的性二型分析表明,在上肢利用和尺、桡骨的前旋及后旋活动方面,两性也具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雌雄中华白海豚外部特征、颅骨和肢带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头(9雄,5雌)珠江口水域成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外部形态、颅骨和肢带骨的69个变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雌雄个体在形态学方面的差异,为比较不同水域中华白海豚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域性形态学分析,了解中华白海豚形态学的地理差异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外部形态指标中,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在外部形态上雌雄没有显著差异,两性在颅骨和肢带骨中各有一组变量存在差异,大部分指标雌性大于雄性。本研究为今后建立以骨骼为基础的性别辨别函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食蟹猴群体的HbA1c水平并建立其背景数据库。方法采集后肢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76只(雌性88只;雄性88只)食蟹猴的HbA1c值。结果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高于雌性食蟹猴(4.80%±0.56%vs.4.61%±0.55%),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HbA1c统计结果发现,青年组雌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均高于老年组,两个年龄段间的雌性和雄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年组雌性与雄性和其他年龄段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食蟹猴HbA1c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短尾猴下颌骨的性二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红  潘汝亮 《兽类学报》1992,12(3):161-166
对30个成年短尾猴下颌骨的8个有关变量作了性二型研究。单因子分析说明,8个变量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判别分析得到的第一判别式为:D=-11.013+1.151下颌骨髁长+0.269下颌骨髁宽。当D=-1.271±0.182时,标本为雌性;当D=0.973±0.290时为雄性。雄性下颌骨髁比雌性更长和更宽,且变化较为稳定,可作为种内性别间的鉴别特征。雄性比雌性具有较大咀嚼阻力臂(下颌长),但其他阻力臂则比雌性相对较短。与一些灵长类相同变量的比较说明,短尾猴下颌骨结构与猕猴较为接近,与长尾叶猴则相差甚远。这可反映它们食性和行为方面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9.
观察太行山猕猴跗骨形态结构,并初步探讨其两性分化的模式。根据猕猴齿式及骨垢愈合程度选择成年太行山猕猴跗骨标本52例(雄性15例,雌性37例)。选择4块跗骨(舟骨、骰骨和2块楔骨)的5个形态变量进行观察。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猕猴跗骨5个变量的两侧差异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雄性大于雌性;第3楔骨的前关节间宽性差最大(F=85.719,P<0.001);其次是舟骨的前关节宽(F=54.213,P<0.001)和第1楔骨的前关节间长(F=51.865,P<0.001)。猕猴足骨与其他灵长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猕猴跗骨与人类跗骨形状和数量不同,存在着物种、生活习性和运动类型等差异,研究猕猴跗骨的形态结构和性差对生物进化和种间比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指山小型猪下颌骨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五指山小型猪(WZSP)下颌骨23个主要变量进行测量分析,以确定该小型猪下颌骨主要遗传变量的数值范围。方法临床解剖取出下颌骨,用水煮沸后剔除肌肉和骨膜,然后用10%甲醛浸泡24h,再用万能角度尺、游标卡尺、卷尺对25例五指山小型猪(8~14月龄,17例雄性,8例雌性)的23个主要变量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测得的雄性和雌性五指山猪下颌骨的23项变量中有4项差异有显著性,2项差异有极显著性,其他差异无显著性;下颌骨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雄性下颌骨变量x7、x16、x22与其他17项变量相关有显著性或相关有极显著性,雌性下颌骨变量x21与其他11项变量相关有显著性或相关有极显著性。雄性五指山猪下颌骨测量变量显著、极显著相关性所占比例达到52.97%,雌性达到17.00%。与琉球野猪的下颌骨相比,雄性五指山小型猪的x15、x16、x21等变量差异无显著性,雌性的x15、x16、x21、x22等变量差异无显著性,而x2差异有显著性,琉球野猪的下颌骨显得更为狭长。与人及恒河猴(Macacamulatta)、猕猴等动物相比,五指山小型猪下颌骨的多项变量要高。结论测得五指山小型猪育成猪的下颌骨23项变量,可为五指山小型猪遗传、牙科等方面研究提供下颌骨形态学特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