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绍琛  吴进 《动物学杂志》1990,25(6):26-27,39
通过对国产的澳敌隆母液和母粉配制的毒饵进行现场灭效试验,结果表明适口性好,灭鼠率高(88.89—82.31%)。采用间隔式投饵法,证明是可行的。母液配制毒饵,配制方便,容易渗入饵内,鼠类喜食。毒饵摄食率,灭鼠率和捡到死鼠数都较高于同样浓度母粉配制的毒饵。是应该发展的一种剂型。  相似文献   

2.
熏蒸灭鼠法由于不用粮食,收效快且有强制性,不会引起人畜误食中毒,以及夏季仍可使用等优点,虽然支出较高,效率较低,使用仍然甚广,常与毒饵法交替应用以互补不足。 因此,我们在研究毒饵法的同时,对目前常用的烟剂和较有发展前途的磷化钙进行了效果试验,并试用了磷化铝。试验烟剂的目的,在于比较几种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杀鼠灵(Warfarin)是香豆素类抗凝血灭鼠剂,我们于1984年3—5月对2.5/万的杀鼠灵毒饵的灭鼠效果作了初步试验观察,结果如下。 (一)小现场灭鼠效果 为开展大面积灭鼠工作积累经验,在本所实验动物房(约200平方米)作灭鼠效果观察,投药前用食饵消耗法测定鼠密度,然后投放毒饵65堆,每堆20克,每天补充消耗的毒饵,连续投放8天,过10天后再用食饵消耗法测定鼠密度,结果灭鼠率达87.5%,投放毒饵第3天拣到死鼠1只,第4天9只,第5天6只,第6天5  相似文献   

4.
云南菜地内鼠类较多,鼠患经常发生,须进行灭鼠。然而地内种植蔬菜又需经常浇水,如用粘附法配制的毒饵因被水冲刷而失效。为摸索菜地内灭鼠方法,作者于1987年8-9月在大理市郊用大隆蜡块进行了现场灭鼠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田的鼠类主要为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此外亦有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有些地区因多年来反复用磷化锌毒鼠,鼠类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拒食,灭鼠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6年起我们进行了敌鼠钠稻田毒鼠的一系列试验。现将敌鼠钠稻谷毒饵一次投放效果与磷化锌稻谷毒饵的大田试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型混合诱饵适口性及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食盐、白糖、椰子汁、红果汁、奶粉、菠萝汁、柠檬、芝麻、花生、玉米面制成的10种配方,对小白鼠分别进行了实验室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对以奶粉为主要引诱剂制成的6号配方适口性最好,其摄食系数为3.19。以食盐为主要引诱剂制成的3号配方无引诱力,摄食系数仅为0.49,认为咸味不能增加引诱力。以6号配方制所的混合毒饵现场灭鼠效果为90%,市售毒饵现场灭鼠效果仅为37.5%。新研制的混合毒饵优于市售  相似文献   

7.
杀鼠灵毒饵灭鼠一般采用连续3—10阻投毒法。本试验根据青海高原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采用0.025%小麦粒粘附杀鼠灵毒饵一次性饱和投毒法灭鼠,室内每15平方米投毒饵200克,分成4堆,室外主要是褐家鼠沿墙根每隔5米投毒饵一堆,每堆150—200克,密度特别大的地方每堆投毒饵300—350克。用鼠夹法调查灭效100%,方块法谢查灭效98.68%,九格法调查灭效99.13%。投毒饵一年后,鼠密度回升率鼠夹法为零,方块法为5.51%,九格法为2.42%。投放一年的毒饵对小白鼠及家鼠仍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敌鼠钠盐的毒理作用,各地较多采用多次投放毒饵的方法进行毒鼠,取得了良效。但在大面积推广中,采用此法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较多。因此,探明一次与多次投放毒饵的灭鼠效果及其使用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74年夏,在厦门农村住宅区就这个问题进行现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当代所使用的消灭家栖鼠类的各种方法,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用氯化苦、二氧化硫和氢氰酸毒气灭鼠,主要适用在船舶上和能够密闭的对象里。在住宅和办公室里用毒气灭鼠极复杂,必须使人迁出方能进行。器械灭鼠,常常只能捕获一部分鼠,另外部分的鼠由于很快便熟悉了捕夙器,所以不易被捕。诱饵灭鼠法也远非经常可获得良好的毒鼠效果。食了不足致死量的鼠,以后对同类的毒饵便再不取食。在有丰富食物的对象里(屠宰场、肉类联合企业、冷藏库等处),诱饵对鼠的诱惑力就要显然降低,因而不易获效,同时在这样一些地方使用毒饵,对产品亦有染毒的危险。此外,毒饵造价既贵,有效期又不能继续太久。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更适用于特殊环境的灭鼠方法,对成都民航机场研制的立克命(Coumatetralyl)蜡块杀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方法按《消毒杀虫灭鼠手册》的常规方法进行,设有7.5/万和3.75/万两个浓度和对照组,每组用褐家鼠10只。结果对室内饲养的褐家鼠作无选择性试验,结果于投药后第二天可检死鼠,第五天死亡率达80%;低浓度组死亡率为50%;对照组无死亡。有选择性试验的结果:摄食系数为2.08,大于0.3,适口性好,再遇不拒食。在机场的草坪、跑道用立克命蜡块灭鼠,多次投毒,连续观察7天,投放毒饵50公斤,在灭鼠前后均用鼠夹测定鼠…  相似文献   

11.
用杀鼠灵蜡饵控制旅馆褐家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杀鼠灵蜡饵防治旅馆褐家鼠的现场试验。灭鼠前现场鼠密度为70.0%;按照抗凝血灭鼠剂的常规处理方式,投药后第4天鼠密度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3.3%,第18天控制鼠患,所得结果,与先前的杀鼠灵玉米粉毒饵防治褐家鼠的现场效果相匹敌。抗凝血灭鼠剂蜡饵对巩固灭鼠成果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田灭鼠的投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高效、省工的灭鼠投饵方法—带状撒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带状撒投技术能提高工效,减少投毒面积和非靶动物的中毒,延长毒饵在田间的残存时间,有利于充分发挥抗凝血杀鼠剂的慢性毒力,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动物饲养场的鼠害防治是鼠防领域中的难题。采用急性鼠药效果差,不安全。1981年6月,我们采用慢性灭鼠剂杀鼠灵(warfarin),在北京某实验动物场进行了灭鼠试验。现报道如下。 (一) 材料和方法杀鼠灵,化学名称为3-(α-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先用淀粉将杀鼠灵稀释成含量0.1%的母粉,取1份母粉加19份玉米粉混合均匀,即成0.005%浓度的毒饵。试验现场是动物饲养场的豚鼠房。8个隔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地区危害高寒草甸植被的主要有害小哺乳动物。生物控制为有害动物防治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存在防治效果见效慢的缺点。艾美尔球虫是高原鼠兔肠道内的主要寄生物,并对宿主具有专一性寄生的特点。为将艾美尔球虫研发成新型的高原鼠兔无公害生物防治制剂,本文测定了球虫毒饵对高原鼠兔致死率并在野外进行了灭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的300 万球虫毒饵在室内可导致63. 6% 的成年个体死亡,在野外可导致54. 9% 成体和71. 0% 幼体死亡。灭鼠后残存高原鼠兔的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大于对照个体,且妊娠雌体的胚胎重较对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艾美尔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并能影响残存妊娠雌体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5.
在灭鼠工作中,目前毒饵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多数药物易引起禽畜中毒;应用抗凝血灭鼠剂虽较安全,但又耗费粮油太多。用毒液灭鼠虽不用粮油,但将毒液放在平皿、杯子或水槽中(有的在杯中倒立一个贮存毒液的瓶子),则易被其他动物喝到,同时也易蒸发,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Howard,W. E.,R. E. Marsh,1974)( Marsh,R. E.,W. E. Howard,1976)汪诚信等(1981),瓦什科夫B. U.(1956)。在综合灭鼠效果利弊的基础上,我们试用瓶液法灭鼠,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田灭鼠技术的推广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东省农田鼠害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严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通过开展对农田害鼠的调查研究和鼠情监测,掌握农田害鼠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害鼠的活动、为害和取食特性等,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组织农田灭鼠技术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统一灭鼠活动,大力推广抗凝血类杀鼠剂毒杀为主的综合治理农田鼠害技术,并改进了毒杀时机、毒饵配制和投毒方法等技术,提高了灭鼠的科学性和毒杀效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消灭野栖有害啮齿类方面,多用谷物(苞米、麦类)制备毒饵,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为节省粮食的消耗,笔者开始注意搜集有关使用野生植物作诱饵的方法和其它的毒饵灭鼠法。这篇文章里介绍的包括:野生植物(鲜草、干草)诱铒对田鼠的毒杀应用和“小根菜”诱饵对黄鼠的毒杀应用;纸制诱饵对砂土鼠的毒杀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主要消灭害鼠的化学药物,由于长期大面积的使用,鼠的耐药性相继出现,导致灭鼠效果显著下降。加之化学药物有毒,对人畜等不安全,在城市居民区及食品行业灭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于1980年4月至1981年10月进行了101-粘鼠胶的研制与灭鼠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线姬鼠(Apodemus aerarius)啮齿目鼠科,种群农田的分布密度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生境,同一生境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与生境的不同地区均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受食物、生活环境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跟人类活动也有关。有目的地恶化黑线姬鼠栖息活动的大生境,可迫使其迁移至人为设计的小生境内,如辅以毒饵或放夹等进行突击灭鼠,则不失为省时、省力、省资金灭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12月在成都市作了大隆对黑线姬鼠的毒力测定及防制家鼠和野鼠的效果观察。一、LD50测定:药物由中国人民解放军59175部队合成并提供。该药对黑线姬鼠的LD50为0.2563毫克/公斤;LD50的标准误=0.0334;LD50的平均可信限(P=0.95)=0.2567±0.0385毫克/公斤。通过实验观察,该鼠在灌药后24小时出现死亡,第3~4天为死亡高峰。二、灭家鼠效果观察:药物由中国医科院流研所提供的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ICI)生产的0.005%大隆精制颗粒毒饵。灭鼠中共投放毒饵6,250包(12500克),盗食数为2,377包(4754克),盗食率38%。灭鼠率为93.6%。三、灭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