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黎  刘波 《菌物学报》2004,23(2):306-307
作者在研究产于我国的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菌物时,发现采自新疆的2份标本是歧裂灰包科Phelloriniaceae网格歧裂灰包属Dictyocephalos的成员网格歧裂灰包Dictyocephalos attenuatus,该属、种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研究产于我国的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菌物时,发现采自新疆的2份标本是歧裂灰包科Phelloriniaceae网格歧裂灰包属Dictyocephalos的成员网格歧裂灰包Dictyocephalosattenuatus,该属、种为我国新记录。网格歧裂灰包属DictyocephalosUnderw.exV.S.White,Bull.TorreyBot.Clu  相似文献   

3.
范黎  刘虹 《菌物学报》2005,24(4):494-496
根据对产于中国的材料的研究,作者认为歧裂灰包属Phellorinia应包括2个种,歧裂灰包P.inquinans和球果歧裂灰包P.strobilina,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并给出了该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产于中国的材料的研究,作者认为歧裂灰包属Phellorinia应包括2个种,歧裂灰包P.inquinans和球果歧裂灰包P.strobilina,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并给出了该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范黎  刘虹  刘波 《菌物学报》2005,24(3):340-343
报告隶属于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柄灰包科Tulostomataceae、柄灰包属Tulostoma的我国新记录种石灰色柄灰包T.cretaceum、隐柄灰包T.evanescens、惑柄灰包T.perplexum和美丽柄灰包T.pulchellum,并附有插图和照片。  相似文献   

6.
喜马拉雅灰色茹采用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的分类特征和雪人的有关讨论作了介绍。原模式存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根据产于中国的材料的研究,作者认为钉灰包属(Battarrea)的鬼笔状钉灰包(B.phalloides)和毛柄钉灰包(B.stevenii)是两个独立的种,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显微绘图,并给出了该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根据产于中国的材料的研究, 作者认为钉灰包属( Battarrea) 的鬼笔状钉灰包( B1phalloides ) 和毛柄钉灰包( B1 stevenii) 是两个独立的种, 对这2 个种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显微绘图, 并给出了该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范黎  刘波 《菌物学报》2005,24(2):159-161
本文报道柄灰包属的两个新种,滴孢柄灰包T. lacrimisporum和糙丝柄灰包T. verrucicapillitium。文中提供了拉丁文描述、英文描述并附图。滴孢柄灰包的主要特征是外包被由菌丝和沙粒所组成,内包被茶褐色,顶孔流苏状至裂片状,菌柄具一菌托,担孢子泪滴状,光镜和电镜下均平滑。糙丝柄灰包的主要特征是外包被由菌丝和沙粒所组成,顶孔圆形、整齐,口围黑灰色,菌柄具球形或鳞茎状的菌丝垫,孢丝隔处膨大,担孢子球圆形,光镜下具疣突和近棱状的突起,电镜下呈由数个柱状物组成的突起或长短不定的棱脊,顶端平截,常相互连接,但不呈网状。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原新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HMAAC)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广西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腐生、中温、好气性的放线菌230菌株。其主要特征:气丝和基丝发育良好,仅在气丝上着生短的重复三分权的孢于丝,形成被鞘膜包围的具厚壁(30一45nm)的节孢子,细胞壁化学组分I型。其特征有别于放线菌目中已发表的各属,认为是链霉菌科中的一个新属,命名为三歧孢菌属Trichotomospora (Streptomyces Shomura et al.) Lian etal. N. gen.。代表种为灰蓝三歧孢菌 Trichotomospora caesia Lian et al. n. sp.。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大型真菌灰包科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包科大多数担子果幼时可食,成熟后又有收敛止血以致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类宝贵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对甘肃省灰包科种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首次对该省灰包科种类进行了系统鉴定,共报道了6属、29种及1变种。其中有10种、1变种为甘肃分布新记录;17种为食用或药用菌。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灰包菇SecotiumhimalaicumZangetDoi,由Dr.TeizoOgawa采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的分类特征和雪人的有关讨论作了介绍。原模式存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94,32(4):365-368
本文对作者本人在1983年《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一分册12l页上针对川甘亚菊处理过宽的问题,重新作出了订正。本文确认川甘亚菊、灰叶亚菊、深裂亚菊及下白亚菊分别为不同的种,并作出了这四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多歧苏铁 独把铁,独脚铁(云南屏边) 新种  相似文献   

15.
彭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299-300
把歧花鼠刺属ChangiodedronMiau处理作清风藤属SabiaColebr的异名;歧花刺ChangiodendronguangxienseMiau作为小花清风藤SabiaparvifloraWall.exRoxb.的异名。  相似文献   

16.
林英任  梁师文 《菌物系统》2000,19(4):449-453
报道齿裂菌属的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i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及绵石栎Lithocarpus henryi(Seem.)Rehd.et Wils.上的黄山齿裂菌Coccomyces huangshanensis Y.R.Lin&Z.Z.Li so.nov.和生于青冈上的大齿裂菌C.magnusY.R.Lin&Z.Z.Li 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和油杉齿裂菌。前者发生在贵州织金县华山松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齿裂菌属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nb.)Oerst.]上的青冈齿裂菌(Occomycesce=yclobalanopsisY.R.Lin&Z.Z.Lisp.nov.)和生于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上的福建齿裂菌(C.fujianensisY.R.Lin&C.T.Xiangsp.nov.)。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Coccomyces de Not.)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C.guizhouensis Y.R.Lin et B.F.Hu)和油杉齿裂菌(C.keteleeriae Y.R.Lin)。前者发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Ketelecria fortunei(Murr.)Carr.]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20.
报道齿裂菌属的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及绵石栎Lithocarpus henryi(Seem.) Rehd.et Wils.上的黄山齿裂菌Coccomyces huangshanensis Y.R.Lin & Z.Z.Lisp.nov.和生于青冈上的大齿裂菌C.magnus Y.R.Lin & Z.Z.Li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小齿裂菌C.leptideus(Fr.:Fr.)Erikss.和显缘齿裂菌C.limitatus(Berk.&Curt.)Sacc..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