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独山早石炭世上司组海参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鉴 《古生物学报》1993,32(1):105-114
从贵州独山早石炭世上司组海参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讨论海参集合体的特点及其意义,海参化石组合特征,并与国内外石炭系海参进行对比,同时描述了上司组海参化石8属12种,包括5新种.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宣 《古生物学报》1993,32(1):128-128
从贵州独山早石炭世上司组海参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讨论海参集合体的特点及其意义,海参化石组合特征,并与国内外石炭系海参进行对比,同时描述了上司组海参化石8属12种,包括5新种.  相似文献   

3.
1960年8月,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师生在湖南道县龙江桥附近下石炭统孟公均组的上部,采得一枚保存极为完好的海蕾化石。此类化石在我国颇为罕见,过去所知,仅有贵州独山下石炭统的Mesoblastus tushanensis,和黑龙江密山中泥盆统的Devonoblastus heitaiensis。因此有必要将这一枚海蕾化石加以研究,予以报导。标本的详细产地是湖南省道县城东约9公里的龙江桥附近,层位是下石炭统孟公均组上部灰色薄层泥灰岩中,共生的化石有Camaro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1977年,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勘探队在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区的石炭纪地层剖面(A—A′和B—B′)采得一批珊瑚化石标本,有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共9属12种和1未定种,包括1新属和9新种,产化石层位为下石炭统上司段、上石炭统威宁组上部和马平组底部,珊瑚化石较为丰富的是在上司段。下石炭统在结山组和上石炭统威宁组中、下部是含铅锌矿的层位。据有关资料证实,铅锌矿的成因与一定的古地理条  相似文献   

5.
贵州珊瑚是一种个体大,隔壁多而长,鳞板带宽,构造较特征的双带型珊瑚。俞建章(1931)创立该属时仅描述了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一种,产于下石炭统大塘阶上司组,视为Yuanophyllum带下亚带的带化石。俞建章(1933)研究我国南方下石炭统珊瑚化石,又描述了该属另一新种和一新亚种Kueichouphyllum heishihkuanense Y(?), K.sinense gracile Y(?),其层位仍为大塘阶上司组。杨敬之、盛金章、吴望始等(1962)总结中国的石炭系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大塘早期地层里产有许多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与Thysanophyllum共生,主张以Thys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 sinense共同作  相似文献   

6.
河南太原组海参骨片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近几年在研究河南石炭纪牙形刺的同时,在醋酸处理过的残渣中发现分离出的许多微小的钙质骨片化石,经研究是属于海参。这些标本主要产于禹县大风口上石炭统太原组L_1、L_3及L_8灰岩中,少量产于荥巩煤田和豫北鹤壁相当层位中,还有一块化石  相似文献   

7.
湖南邵东早石炭世早期介形类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1年,笔者在邵东组的标准地点——湖南邵东界岭王冲剖面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砂岩段或“岳麓砂岩”)和下石炭统岩关阶邵东组至孟公坳组采到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这些介形类的发现将有助于湘中地区下石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为泥盆系一石炭系界限的划分增添新资料。本文仅描述湖南邵东界岭下石炭统邵东组和孟公坳组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疆柯坪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参骨片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柯坪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产丰富的海参骨片化石,该文描述了7属13种,包括2未定种,3不定种。这些属种在我国湖南、山西及北美等地的石炭系、二叠系中都有分布。据伴生牙形刺、(虫筳)和珊瑚化石来看,本文海参骨片大多产于上石炭—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9.
Stylostrotion不具中轴结构,不与Siphonodendron同类,故对属的定义作了修订。Styolstrotion是一类典型的皱纹珊瑚,更不同于异珊瑚类,因此不能同意Fedorowski的分类。新属Xinglangophyllum发现于贵州独山星朗的下石炭统上司组,内部构造似Stylostrotion,但缺失二级隔壁及以单体产出。此外,俞建章描述的?Thysanophyllum sp.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延边地区晚石炭世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莉  谷峰 《古生物学报》1980,(6):483-491
前言东北北部晚古生代地层及古生物,以往报道不多。1963年,杨启伦、李西昆根据大量地层及腕足类(笔者鉴定)、(?)类(韩建修鉴定)等方面的资料,将延边地区的“图们群”(豆蒲层)划分为上石炭统山秀岭组,下二叠统庙岭组、柯岛组,上二叠统开山屯组。本文报道的腕足类化石采自延吉县开山屯西南10公里之山秀岭地区(东经129°40′,北纬42°37′)山秀岭组。  相似文献   

11.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963年夏,笔者曾于贵州独山江寨、普安罐子窑等地测制泥盆系剖面。所采珊瑚化石已作初步研究。现将其中两新属(六个新种)记述如下。独山江寨地区泥盆系发育良好,根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可将中泥盆统作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13.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的晚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和船山组中采得Ting类化石21属66种,非Ting有孔虫27属75种,包括新种Pseudotaxin liliana和Endothyra dushanensis。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地地层分布规律,建立了该地区上石炭统3个Tingo类化石和带和3个非Ting有孔虫化石组合,即:Ting类Sphaeroschwagerina moelleri顶峰带,Fusulina-Fu  相似文献   

14.
管孔石燕化石在新疆天山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孔石燕科(Syringothyridae)的两个属Syringothyris(管孔贝)和Pseudosyrinx(假管孔贝)的化石,在北半球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根据文献主要发现在北美,日本,西欧,苏联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地的下石炭统内(杜内组及维宪组下部)。中国南方诸省海相下石炭统相当发育,但迄今未发现该二属化石。管孔石燕在新疆天山的发现表明当下石炭统早期天山地区的腕足动物群和上述各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应当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动物群更为相近,而和中国南方海区的腕足动物至少在下石炭统早期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独山的猴儿山组龙洞水段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盛产底栖牛物化石.通过对该段地层中所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腕足类等化石属种的详尽分析,再次证实龙洞水段的地质时代仍应属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而不是像某些根据痕迹化石或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那样将它置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6.
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的鱼类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上、下两个层位中所发现的7个属种的软骨鱼类、棘鱼类的牙齿和鳞片等微化石,建立了代化瓣齿鲨 (Petalodus daihuaensis, sp. nov.) 和贵州棘鱼 (Acanthodes guizhouensis, sp. nov.) 两个新种.通过研究,划分出两个鱼类微化石组合: 1.上泥盆统顶部(法门阶)以 Phoebotus politus 为代表的鲨类化石组合; 2.下石炭统底部(杜内阶早期)贵州棘鱼化石组合.睦化剖面根据牙形石的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在 Siphonodelle praesuleata 化石带和 S. sulcata 化石带之间.本文记述的鲨类化石组合发现在睦化剖面代化组的最顶部 (GM1120, 1211), 相当于 Siphonodelle praesulcata 化石带;贵州棘鱼发现于格董关层 (GM1124), 在界线之上.在睦化,以及在其他各地, Phoebodus 和 Harpagodens Fero 这样的鲨类皆发现于晚泥盆世.而 Acanthodes 属则从 Siphonodelle sulcata 带起才出现,未发现于更老的地层中.因此 Acanthodes 属的最早出现可能也是石炭系底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石炭世海扇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上石炭统产有丰富的双壳类化石,过去已有不少报道(杨志荣等,1983,1985)。1984-1985年,笔者等两次赴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塔木岗、双井子、化石沟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祁家沟开展野外工作,采得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本文报道其中海扇类12属18种,其中有2新属、9个新种和4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8.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遗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产出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海侵向陆地快速推进,在贫氧条件下沉积的屯上组之下的沉积间断面可作为独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而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则置于贺家寨组第一饥饿层(黑色钙质页岩)之上。独山抬升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在华南地区较为普遍,可与全球性的P.varcus带早、中期海平面迅速下降相对比。  相似文献   

19.
江苏大丰石炭纪及早二叠世栖霞期䗴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在江苏大丰地区一个钻井的岩芯中采集的。(竹蜓)化石样品有15个,经鉴定有11属38种,含(竹蜓)层位分别归于下石炭统和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及船山组、下二叠统栖霞组。栖霞组之上覆地层为浦口组,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和州组之下为高骊山组,再下为金陵组。苏北平原在地层分区的归属上,属于华南地层区(张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描述的苔藓虫是1951年穆恩之和笔者研究鄂西长阳马鞍山一带的地层时采得的。有关这一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已在古生物学报1卷2期(1953)发表。写经寺组在马鞍山位于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之上,中石炭统黄龙羣之下。苔藓虫化石产在写经寺组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