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蓝带蚊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1980)整理我国蓝带蚊属(Uranotaenia)共20种,其中包括一未定种的幼虫标本,经鉴定系新种。现描述如下:雷波蓝带蚊Uranotaenia(Pseudoficalbia)leiboensls Chu,新种 幼虫 成熟四龄幼虫体长约9毫米,头部棕黄色,胸和腹部乳白色。 头 头毛1-C纤毛状,着生于唇基端突顶端,0-C透明,小刺状;4-C约分9枝,5、6-C均为细单枝,5-C位于6-C的后外侧;7-C常超过10枝,11-C约分3枝;14-C  相似文献   

2.
伊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我们在云南昆明树洞中采获复蚊亚属伊蚊一新种,记述如下。类缘纹伊蚊Aedes(Stegomyia)galloisioides,新种 雌蚊 黑色中型蚊虫。头 头顶平覆宽鳞,具中央银白纵条,两侧深褐或暗黑,中有白纵条间断;暗色区下平覆白宽鳞。触角梗节内側有白鳞。唇基光裸。喙和前股接近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蚊类两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调查滇西的蚊类中,发现两种我国的新纪录,即巨蚊属的毛足巨蚊Toxorhynchites kempi Edwards,1921和伊蚊属纷蚊亚属的杂斑伊蚊Aedes(Finlaya)poecilus Theobald,1903。前者与我国南方的巨蚊常见种紫腹巨蚊Toxorhynchites fravelyi Edwards,1921较近似,但可根据成虫的鳞饰和雄蚊后足跗节1腹面有无密生毛列,和我国巳知的其它巨蚊区分。后者翅具白鳞斑和各足股、胫节具很多白环等特征在该亚属中较为独特,因此容易与其它种区分。它们的主要特征如下:1.毛足巨蚊Toxorhynchites kempi Edwards,1921雌蚊前胸后背片除上缘外大部平覆银白鳞;…  相似文献   

4.
1985年4~11月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共发现蚊虫7属34种,包括按蚊属3种,伊蚊属17种)库蚊属10种,阿蚊属、直脚蚊属、杵蚊属和巨蚊属各1种。其中单环伊蚊(Aedesunicinctus,为我国新纪录,阿萨姆伊蚊(Ae.assamensis),金背伊蚊(Ae.gilli)、金叶伊蚊(Ae.oreophiles)、美腹伊蚊(Ae.pulchriventer)和金毛巨蚊(Toxorhynchitesaurifluus)为湖北省新纪录。原见于文献报道的黄边巨蚊(Tx.edwardsi)经核对实为金毛巨蚊之误。单环伊蚊1985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林区松柏镇附近的山坡上(海拔800—1,200米)的树洞内采集到,其主要特征有:幼虫头毛4细小,常分2—3枝…  相似文献   

5.
1979年7月至1980年3月,作者在云南云龙县的功果采集到蚊类标本一批,发现伊蚊属纷蚊亚属(Finlaya)一新种,特记述如下。 功果伊蚊Aedes (Finlaya) gonguoensis,新种 雌蚊 中型黑色蚊虫,翅长3.5—4.2毫米。 头部 头顶前部平覆深褐宽鳞,中央区和后部具白弯鳞;头顶后部和后头有黑色窄竖鳞,并杂有少数白竖鳞;有眶白鳞线;头侧大部平覆白色宽鳞,仅前部有一褐鳞区。触角梗节内侧有淡色鳞。唇基光裸;喙约为前股的1.1倍长,一致暗黑色;触须约为喙  相似文献   

6.
1990年9月,我们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竹筒内采集的蚊类幼虫标本中,发现一种伊蚊头毛1-c形态特殊,经饲养,获得幼虫及皮、蛹皮和成蚊,鉴定为赖氏伊蚊Aedes (Finlaya)reinerti Rattanarithikul and Harrison,1988,是中国新记录。该蚊种形态特征易与近缘种台湾伊蚊区分,将其各期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艾蚊亚属(Ayurakitia Thurman,1954)是伊蚊属(Aedes)的一个亚属。最近,作者从滇西的潞西、瑞丽、陇川和盈江的河谷森林(海拔880—1,400米)中的热带植物塔扇树(Pardarus furcatus Roxb.)叶腋积水内采到数批艾蚊亚属的格氏伊蚊Aedes(Ayurakitia)griffithi Thurman,1954。该亚属为我国新记载。格氏伊蚊的主要特征是:成虫中小型淡金色蚊。眼缘具银白鳞饰;雄蚊触须较喙略短;雌蚊触须为喙长的1/6;喙暗色,有金色鳞从腹面基部向中部背面包绕。前胸前背片分离;前胸前、后背片无鳞,仅有几根暗宗;前胸侧板、中胸腹侧板上部和下部后缘及中胸后侧片具…  相似文献   

8.
三、阿蚊属(ArmigeresTheo.,1901)阿蚊是中型或大型蚁虫,有些种类呈褐色,无显著花饰,但有的除体型大小外,外表近似复蚊亚属的伊蚊。本属的主要特征是:(一)翅第六纵脉的末端超过第五纵脉的分叉处,翅鳞正常;(二)足无爪垫;(三)有气门后鬃(阿蚊亚属),或无气门后鬃而气门后区具平铺的黑色和白色宽鳞(黎蚊亚属);无气门鬃;  相似文献   

9.
骚扰蚊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龙  张永生 《昆虫学报》1987,(4):450-452
1981年6月5日作者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采获一批蚊蛹,获得成蚊,当时鉴定为溪边伊蚊Aedes(Ochlerotatus)riparius Dyar et Knab。1984年5月26日又在上述地区同一生境采获一批幼虫,并将部分幼虫养至成蚊,在形态上与81年获得的成蚊完全相同,但幼虫却与溪边伊蚊幼虫有明显差别。经研究确认此系一新蚊种,因成蚊与溪边伊蚊相似,故命名为类溪边伊蚊,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按蚊亚属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等1960年和1981年在昆明市郊龙潭坝水田内,采得一批唇基内毛分枝的按蚊幼虫。1980年在滇西北的德钦县采到同样的幼虫及羽化的成蚊。1981年又专程到龙潭坝再次采集该蚊,经隔离饲养,获得由卵至成蚊各虫期的成套标本,经鉴定为新种——昆明按蚊Anopheles kunmingensis,sp.nov。 雌蚊 中型蚊虫,翅长3.9—4.3毫米。顶鳞在中央处为乳白色,扩展至两侧为棕灰色。后头竖鳞深棕色。触角梗节及鞭节2—5有较多的窄白鳞,唇基两侧各有一小丛深棕色鳞片。触须(图1)较为粗糙,基部鳞片蓬松状,在中央处杂有白鳞,有白环4个,  相似文献   

11.
尤蚊属在我国首次发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蚊属(Udaya)是蚊科(Culicidae)的一个小属,迄今仅知2种。分布于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此前我国尚未见纪录。最近,我们在整理云南省蚊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银尾尤蚊Udaya argyrurus(Edwards,1934)1雄蚊。这是我国蚊科建国以来继霍蚊属(Hodgesia)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新纪录属。兹简报如下:尤蚊属Udaya Thurman,1954中国新纪录模式种:Paraedes(Udaya)argyrurus Edwards,1934Thurman于1954年在拟伊蚊属(Paraedes)之下建立了尤蚊亚属(Udaya)。Matti-ngly(1957)根据其触须长度和明显的跗白环等特征,将尤蚊亚属从拟伊蚊属分出并提升为属级阶…  相似文献   

12.
Aedes(Finlaya)alboniveus Barraud,1934(银雪伊蚊)是我国发现的又一种白雪伊蚊亚组(niveussubgroup)种类。本种的成蚊外表与本亚组的novoniveus Barraud,1934(新雪伊蚊)近似;幼虫则与albolateralis(Theobald,1910)(侧白伊蚊)和watteni Lien,1968(鳞雪伊蚊)不易区分。但这种伊蚊雄蚊器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抱肢基节的背脊作时子状,末端并有一典型的粗弯刚毛。这与本亚组所有种类都尾不同,因而是鉴别本种的良好特征。 采集地:福建(谭璟宪等,1958)。幼虫孳生在树洞。  相似文献   

13.
作者最近对过去一未定种成蚊标本作了复查,经鉴定乃系骚扰蚊亚属(Ochlerotatus)中的一新种。现描述如下:长刀伊蚊Aedes(Ochlerotatus)longifilamentus Su et Zhang,新种(图1-3) 雌蚊 中型蚊种。翅长4.5~4.8毫米。无特殊鳞饰。 头 头顶和后头具白或黄白色窄鳞,竖鳞浅黄,但侧、后位者暗黑色。颊部平覆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京市蚊种的研究过去已做了很多,但至今还没有报告过赛保蚊(Theobaldia)属的蚊子。1954年春季我们在西山发现一种属于这一属的蚊子。 根据Barraud氏的记载Theobaldia 属的特征有以下几点:成蚊胸部侧面有5—10根气孔毛(spiracular bristles),成一行排列在前气孔之前;在翅的缘下脉基部(remigium)翅的下面有细毛;腿的末端没有爪垫。幼虫的呼吸管基部有一对毛束。  相似文献   

15.
本种直脚蚊采自云南勐腊(1976年8月)。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三种直脚蚊。它和已知的其他两种,即anopheloides(Giles,1903)(类按直脚蚊)与lanyuensis Lien,1968(兰屿直脚蚊),都属花白直脚蚊组(albipes group)。成蚊与我国分布最广的anopheloides很近似,两者都无翅前鬃,亚气门鳞簇不分叉,但本种的触须有3个白斑,后附节Ⅱ的白环远比末端的为宽,而anopheloides的触须仅有2个白斑,后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伊蚊Aedes(Stegomyia)sibiricus Danilov et Filippova 是我国发现的第四种古北区覆蚊亚属蚊虫,分布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它和缘纹伊蚊Ae.(S.)galloisi Yamads非常近似,因而过去曾与后者相混淆(陆、李,动物分类学报4:320,1979)。本种伊蚊的主要特征是:(-)中胸盾片有一窄白鳞中央纵条,从前端伸达翅基水平,无完整的翅上纵线(白纹伊蚊  相似文献   

17.
一.1954年3—10月,在长沙市初步调查蚊虫,共採得蚊种9属26种。其中有按蚊属1种、拟三翅蚊属1种、Uraunotaenia属2种、Orthopodomyia属1种、番蚊属1-种、曼蚊属1种、阿蚊属土种、蚊属3种及库蚊属15种(其中2种未定名)。所採得的9属26种蚊虫中,有树竹拟三翅蚊、Uranotaenia bimaculata、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及罗宗番蚊4种,在湖南尚系首次报告。 二.长沙市蚊种的分佈,郊區有25种、中心區有13种。较为常见者有致乏库蚊、三 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貪食库蚊及骚扰阿蚊六种。 三.”长沙市各种成蚊的停歇处,主要是山陵、住宅、郊野及猪、牛栏。 四.在长沙市所发现的蚊虫中,只发现17种幼虫。各蚊种幼虫孳生地的范围是有差别的。致乏库蚊及贫食库蚊范围最广;Uranotaenia bimaculata、othopodomyiaanopheloides、黑足伊蚊的幼虫,只在树洞渍水中发现。 五.各蚊种幼虫间共生情况,已在文中讨论。 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黑足伊蚊在傍晚时吸吮人血。 七.将湖南省已肢知蚊虫编为俭索表,以便有关工作人员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72年,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采获一种新的赛蚊。由于新种赛蚊的第九背叶特大,因崦取名为大叶赛蚊Culista(Culiseta)megaloba新种。 大叶赛蚊Culiseta(Culiseta)megaloba新种形态特征 雌蚊 大型深褐色蚊虫,翅长6.3—7.0(平均6.5)毫米。 头部:头顶和后头覆盖淡色窄鳞,后头并有黑色竖鳞;沿复眼后缘有淡色鳞环,头侧为平铺的淡色宽鳞。触角蒂节(梗节)褐色,内面有淡色鳞,轮毛黑色。触须约为喙的1/8长,暗色,有时第三节基部和末端有少数淡色鳞。喙暗色,比前足股节赂长。 胸部:前胸前背片是淡色窄鳞和褐色宗毛,杂有少数淡色舌形鳞;前胸后背片具淡色窄鳞。中胸盾片的体壁黑色,具淡色或淡金黄色细鳞形成的不很明显的纵条,包括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伊蚊—新亚属及—新种(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6月,在进行滇西类业区系调查中采获一批伊蚊,经鉴定,发现1新亚属,现将该亚属及1新种描述如下。华蚊亚属Sinoaedes,新亚属 亚属特征:雌蚊 中型,暗黑色,具银白鳞饰。触须暗色。喙暗色。前胸前背片平覆宽白鳞。中胸盾片平覆褐色窄鳞;小盾片三叶状,具宽鳞;后背片光裸。有气门后鬃;有1根中胸下后鬃。翅鳞暗色。各足除股节腹面具白色区外,一致暗色。腹节暗色。第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987年,先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色达草原清水坑、松潘黄龙寺林下清水坑中采到伊蚊属、骚扰蚊亚属一新种,记述如下:色达伊蚊Aedes(Ochlerotatus)sedaensis sp.nov.(图见封二)雌蚊:翅长4.5—5.0mm,棕黑色中型蚊虫。头顶及头顶两侧全覆淡黄色窄鳞,后头竖鳞淡黄色,颊部平覆淡黄色宽鳞。触角梗节内侧和鞭分节1背侧有淡黄色鳞片分布。触须短大约为喙长的1/5—1/6,表面暗色,基段1/2和末端背面有淡色宽鳞。喙全部暗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均具淡黄色窄鳞,后者下部有时有少数淡黄色宽鳞。中胸盾片完全由淡黄色窄弯鳞覆盖,中部有不甚明显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