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企鹅是最彻底的水鸟。它有翅膀而不会飞,转化成为划水的鳍。它的胸部有强大的肌肉,由颈部延长到下腹部,全身遍布致密不透水的羽,皮下有厚层脂肪。企鹅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水栖生活。有些企鹅一年中有好几个月完全在海里生活,吃的是海鱼,喝的是海水,但是它们也同样适应陆上生活。有一种俗名为"跳岩者"的企鹅(凤头黄眉企鹅),能在岩石上灵活跳跃。  相似文献   

2.
四川的翼手类及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毅  侯万儒 《四川动物》1997,16(4):171-174
翼手目的前肢特化为翼,是哺乳动物中唯一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类群,许多种类具有季节迁移习性。其种类丰富,数量很大,仅次于啮齿类,为兽类中的第二个大目。地球上除两极和部分岛屿外都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最丰富,在某些热带地区,其数量可超过其它兽类数量的总和。四川的翼手类,除60年代初,中科院南水北调考察队在川南采过较多标本,1983年《四川资源动物志·兽类》作过较详细的总结外,尚无专题研究报告。作者利用1987年夏季以来,在卧龙保护区。广安地区、华莹市。攀枝花市和三峡地区等地调查的资料,并结合本校及四川省卫生…  相似文献   

3.
企鹅     
企鹅是生活在南半球,而且善于游泳和潜水的海鸟。它隶属于鸟纲、楔翼总目(Impennes)、企鹅目(Sphenisciformes)、企鹅科(Spheniscidae)。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沿岸。寒冷给南极造成一种特殊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一般生物无法在那里生活。可是,企鹅在南极附近地区却安然无恙,这有其历史发展上的因素。也有人认为与企鹅具长期绝食能力(达4个月之久),它们在陆地上常常直立行走,并且站在海岸上远眺企望,因而有了“企鹅”的名称。企鹅的英文名称是penguin,penguin导源于拉丁文的penguis,意思是肥  相似文献   

4.
正南极地区生活着地球上最奇特和最耐寒的动物,如呆萌的企鹅、笨笨的海豹和神秘的鲸类。作为南极科考队员,我们虽然经历了暴风雪的非凡艰险,但也享受过一些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在长城站考察期间,我们在有幸见识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被南极动物的生存之道所震撼。南极的冰天雪地孕育了生命的  相似文献   

5.
鲫鱼(或其他硬骨鱼)。联系水中生活条件研究它的外部构造和内部构造。生殖。各种鱼类对於不同生活条件的适应:肉食的鱼和“温和的”鱼,水上层的鱼和水底的鱼。软骨鱼和硬鳞鱼的特徵。软骨鱼有更原始的构造,在地球上的出现也较早。我国的鱼类财富和捕鱼业情况。苏联的捕鱼业。我国养鱼业的发展。苏联先进的养鱼业(镜鲤鱼的养殖)。演示:养在缸中的活鱼,鱼的浸制标本和挂图。  相似文献   

6.
生物界概观我们生活的地球,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后来地球运转了10亿年,在原始海洋里才出现了小小的生命。这些小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经过35亿年的变化,竟出现一个芸芸众生的生物界。时至今日,这个生物界包括40多万种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和非生物界共同组成了自然界。植物不仅是大好山河的点缀者,也是动物的哺育者,有了植物才有动物,才有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植物的分布比动物更广泛,凡是有动物的地方都有植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烈  相似文献   

7.
极地和深海是地球上较为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由于长期处于低温、寡营养和黑暗封闭的环境中,大多缺乏基本的光合作用,而被认为是研究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化等问题的"活化石"。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低温噬菌体的丰度却很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在维持这类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调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极地与深海中低温噬菌体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藻类是低等植物,形态和结构简单,有的藻体本身仅仅由一个细胞组成。甚至有一些藻类,如蓝藻,连真正的细胞核都没有。但是它却和高等植物一样含有叶绿素,是一种绿色植物。藻类在地球上分布很广,从目前生活的藻类来看,它们可以生存在高山、平原、江河、海洋、酷热的赤道,甚至冰雪覆盖的极地。就是在85℃的矿泉中,亦可找到它们的踪迹,真可谓“无孔不入”。藻类不仅现代广泛分布地球的每个角落,而且在各地质时代的沉积中,均可发现它们的残体和活动遗迹。  相似文献   

9.
羊年说羊     
羊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我们通常谈到的羊是家养的绵羊与山羊。除了这些,在自然界还存在许多野生的羊如山羊与羚羊。山羊与羚羊都是有蹄类动物。有蹄类动物的祖先6000万年前才出现。它们适应了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态环境,形成了众多的种类。有蹄类动物都是草食动物,按照其蹄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分为奇蹄目和偶蹄目。植物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  相似文献   

10.
嗜冷菌和耐冷菌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明秀  马延和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55-155,109
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低温环境。如占地球表面14%的两极地区,高山、冰川及冷库等地海洋深处等(90%的海水其平均温度为5℃或更低)。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类微生物即冷适应微生物。根据其生长温度特性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生活在低温条...  相似文献   

11.
生物节律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而进化出的生命活动调节机制。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片开合,到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进食、代谢、激素分泌和体温变化等,都受到生物节律的调节。一般认为,内源性的节律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温度补偿效应。中枢节律由外界光照条件所同步化;外周组织的节律如何受中枢调控,也受到机体自身代谢反馈的影响。然而,在某些极端环境下,例如长期处于极昼极夜的两极地区、氧气含量低且气温变化无常的高原地区、干旱且气温变化范围极大的沙漠地区、常年不见阳光的深海和完全脱离地球自然环境和重力的太空,除了光照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整个机体的节律产生影响;长期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生物也由于自然选择,进化出了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以及独特的节律表型。本综述将讨论光照、低氧环境和温度影响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并总结对于两极、高原、沙漠地区,以及深海、太空中动物的生物节律在个体和分子层面上的研究。这些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如何适应极端环境,为需要在极端环境下开展工作的人们如何调整作息状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气温变化大,可由零下70℃变到零上60℃.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动物,无论是变温动物、异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都要进行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在动物适应的范围内.体内的酶促反应都要求一定的温度环境,所以说,体温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埋藏原理     
《化石》1992,(3):20-21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适应某一个生态环境而存在的,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但是,不同的生物适应的范围千差万别,有的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有的只能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生存;有的能够在不同高度、湿度或广阔的地域中存在;有的则局限于某种湿度、高度和地理范围内存在。某些生物属可以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如某些鼠类、蝇类。但对于属中的不同种却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中才存在的。生物活体的最小单位是个体。个体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在不断更替。任何一  相似文献   

14.
普天之下,鸟类的数最之所以如此繁多,是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极为广泛。它们几乎什么都吃,甚至其他生物吃不到的,它们也吃,并且多数鸟类是杂食动物。鸟类能够在地理和环境上各自开辟一个适应生活的地方。在地球上,除了真正荒芜的地方外,每一个环境都有其特定的鸟类。鸟类与环境相适应,绝非偶然现象,是它们在长期自然淘汰的选择过程中趋向更成功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而那些专吃某一类食物的鸟,经过长期的进化,各自都具有其独特的觅食构造机制和奇特的觅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避役     
避役是現存爬行动物中的重要种类,在分类学上占有独特地位。其分布仅限于旧大陆的个别地区。是世界珍貴动物之一。由于它們的躯体結构和生活方式极为特殊,所以一向被动物学家所重視。但我国有关避役的资料还不多,为此,本文試就这方面作些簡介。避役是属于爬行綱有鳞亚綱、避役目(Chamaeleontes)。有的专家将其归入蜥蜴目,因为在系統发生上它和飞蜥类相近。但有些专家却将其从蜥蜴目中分出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上,不论气候是如何的严寒酷冷,都到处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就象北极地区那样冬天没有阳光,夏天非常短促的情况下,也同样分布有数量不少的植物。如果夏天在苔原上旅行,就可以看到象地毯似的苔藓,色彩美丽但没有香味的花卉,以及种类杂乱的灌木丛。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冬季的低温,不论是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化等方面都具有了种种特殊适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南北两极,虽然并非生命禁区,但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要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没有一点"绝招"是绝对不行的。南极中心是大陆,周边是海洋。北极则恰恰相反,中心是大洋而周边是陆地。因为南极高而北极低,所以南极比北极更冷一些。因此,在北极周边的陆地上,从植物到动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比南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8.
南极的价值     
正气候变化的控制器控制地球气候变化主要有三个因素:大气对流、海洋环流和地球上必须反射回太空的一部分热量。这三个因素都与地球南北两极,特别是南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就像是个热动力机,热源在赤道,冷源在两极。太阳光把热带的空气加热膨胀,因密度变小而上升,到了高空向两极分流。两极温度很低,大气释放出热量,密度变大,下沉到地面,再吹回赤道,这就是大气对流。同理,太阳光把  相似文献   

19.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81,(2):181-184
腕足动物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属种多、分布广的一个大门类。从地球上最早的带壳动物出现时开始,贯穿整个显生宇,一直延续到现代。包括约50个超科、250个科和3,300个以上的属。从奥陶纪开始,就是主要的海生底栖生物,遍布于全世界的海相地层。所以,透过研究腕足化石的群落、古生态和演化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五亿多年来生物和地史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腕足动物是固着在海底生活的。利用不断改进它的器官构造、适应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也就是腕足化石的形态特征一般都能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20.
鱼鳞的奥秘     
多数鱼类除了头和鳍部外,周身都裹着一层鱼鳞。这件天然“甲衣”的作用,主要是帮助鱼类抵御水中无处不有的微生物,防止细菌的侵入。此外,鱼鳞作为一层外部骨架,保持着鱼的外型。鱼鳞还有着伪装作用,当一条捕食鱼从下面游近并往上向被捕鱼看时,往往会因被捕食鱼肚子上闪闪发光的鱼鳞的反光和水面上的水光而发生视觉上的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