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细胞核型的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命从诞生开始,在经历了复杂的进化历程之后,才形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也发生了相应的进化。并且,核型的进化反映了生物的进化过程及各物种的亲缘关系。因此,对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对植物系统进化的认识。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物种形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渐进式物种形成,即原来的种经过突变与选择,逐渐积累变异,首先形成地理族和生态族,然后分化成独立的新种。而还有少数学者认为种间进化不同于种内进化,新种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球在太阳系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她是一个有生命的五彩缤纷的星体。这个运动着的球体促进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适应环境的迁移被认为是传统达尔文进化学说中不可动摇的唯一因果。经典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生物体适应了千变万化的运动着的地球后的适者生存,它是生物体完全自觉(或自我)地去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包括生  相似文献   

3.
曹家树 《遗传》2010,32(8):791-798
文章从现有主流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问题入手, 以生物适应进化原理为认识基础, 讨论生物进化的动力, 以求对生物进化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薛定谔“生命赖负熵生存”观点的指导下, 提出了“负熵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以及负熵流是生命生存和发育的动力的观点。作者在原有生物适应进化原理基础上, 修改完善并提出了“DNA、RNA和蛋白质在环境作用下的生物适应进化调控系统”理论, 并根据系统发育是个体发育的“积分”的观点, 推论得出生物与环境的负熵差引起的负熵流也是生命进化的动力, 对生物进化机制作出了新的理解。基于这样的生物进化机制的认识, 提出了“进化是一个子系统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 将自身全部或部分信息遗传给下一代子系统, 并在其适应上一等级系统过程中, 产生一些新质, 终止一些旧质, 从而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得以延续的变化过程”的概念, 并探讨了一些与进化有关的其他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性说”是非达尔文主义的吗?马刚(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教研室,西安710032)木村资生等人提出的“中性说”因直接违反了达尔文主义的核心一“自然选择说”,而被认为是作达尔文主义的.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反对和维护达尔文主义的长时期的论战。迄今,论战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5.
孙毅 《化石》1992,(4):18-20
现代达尔文主义学派的兴起查理士·达尔文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1859年发表后,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问世之后,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摩尔根学派认为:染色体及排列其上的基因是遗体的物质;米丘林学派则反对有特殊的遗传物质,认为细胞质内一点一滴的活质都具有遗传性的作用。摩尔根学派认为遗传的变异必须通过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环境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是不遗传的,从而反对获得性遗传的主张;米丘林学派从新陈代谢为生命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出发,根据生物体与生活条件统一的原理,强调环境条件能够改变生物的性状,当同化作用影  相似文献   

6.
单性生殖动物的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莉  桂建芳 《动物学研究》2002,23(4):329-334
传统的观念认为,单性动物由于失去了重组机会,必然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终将绝灭。但是已被发现的近50种单性脊椎动物不仅没有因失去基因的重组和交换而绝灭,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有害突变积累和较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之间的矛盾和在缺乏遗传重组情况下的进化机制是特别引人关注的重大生物学问题。简要论述了单性动物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存在历史及其进化途径(突变、三倍化、异精雌核发育生殖方式和异精效应及生殖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方宗熙编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修订本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一)绪论;(二)达尔文以前关於进化思想的斗争;(三)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四)达尔文学说的发展;(五)米丘林学说——生物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六)人类的起源。在绪论中,编者首先描写了生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适应性,然後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这些特性?由这个问题便自然的导入了达尔文主义的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但和达尔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符合,并且,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容易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的下半期,在西欧形成了魏斯曼的种质学说。这个学说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对遗传和进化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于是出现了新达尔文主义。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对生物学,特别是对遗传学、胚胎学和进化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学科都要谈到这个学说。但是,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学者,对这个学说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例如,摩尔根学派一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个学说,认为这个学说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有些学者甚至相当全面地接受这个学说。米丘林学派一般采取相反的态度,认为这个学说对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积极的作用。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个学说是反达尔文主义的,是形而上学的,唯心的,反动的。有些实验胚胎学家对这个学说又另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进化事件,即生物界的突变。它们总是出现在寒冷期的末尾。当时气候演变有如下规律:从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时,气候变迁呈渐变形式;而从寒冷期向温暖期过渡时,则呈突变形式。然而在不同的寒冷期的末尾,气候突变的程度是不同的。故只是在影响较大的寒冷期的末尾,才出现生物的进化事件,或生物界的突变现象。两者的突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涵义“基础”的概念是相对的。各門学科对打好基础都会有它不同的涵义。生物学科基础知識的內容我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基本理論它是认識客观生物界的一些基本观点,如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簡单到复杂的进化观点,結构与机能統一的观点,生物与生活条件相适应的观点,生物界发展变化規律可认識、可控制、可改造的观点等。这些观点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当学生真正形成这些观点后,他  相似文献   

11.
肖奕  冯建辉  黄延昭 《生命科学》2010,(11):1129-1137
进化的观点认为,蛋白质结构的对称性是基因复制和融合的结果,但是由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氨基酸突变,绝大多数现有的蛋白质序列都失去了这种直观的重复性特征。该文简要地回顾了国际上发展的寻找蛋白质序列中重复片段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作者自己提出的分析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对称性的方法以及在蛋白质对称结构形成机理方面的初步工作,并系统分析了各类对称折叠子的序列与结构关系,发现它们的序列都具有隐含的与结构相同的对称性,或者说序列的对称性决定结构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创立的米丘林学说指出了控制进化的可能性。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中分析了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相互联系,肯定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米丘林学说从生物体跟生活条件统一的基本原则,联系着生活条件,研究了遗传性及其变异性的一些规律,肯定了用控制生活条件和其他方法定向改造生物的可能性,把达尔文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达尔文主义跟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逐渐累积起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1982年4月19日,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达尔文进化论令人满意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揭示了地球上众多生物起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它是十九世纪最巨大的科学成就。它的产生,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支配成为真正的科学。达尔文的学说至今仍然是认识千变万化的生命现象的一把钥匙。当然,这一百年来生物学发展很快,尤其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新的学说,对进化论加以丰富、发展,使它得到修正,逐步趋于完善。现代达尔文主义突变学说本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生物个体经过突变,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推动生物进化,这称为突变学说。后来,一些科学家采用人工诱变的办法,如用X射线照射果蝇,使其产生突变,这些突  相似文献   

14.
结构突变基因突变只代表着一种突变,另外一种是所谓结构突变。结构突变与基因突变的不同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发生突变生物个体的染色体起了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多少与法外交换有关。换句话说,基因突变与结构突变主要区别是前者在染色体上我们找不到变化而后者却由于染色体上超了变化而产生的。早在 X 线放  相似文献   

15.
自组织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的进化可以看作是在基因随机突变的驱动下,通过自组织作用而形成高级有序结构的过程。生物进货研究只能看到进货的结果,而不能对进货的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检验。采用进化计算的算法框架对进化现象进行,模拟随机初始条件及环境突变条件下种群的分化和物种形成过程,研究地域分布对物种分化和形成的影响,以及过渡物种的分布特点,并对有限地域条件下地域面积和物种数量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导致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HA)适应性进化的关键突变,建立氨基酸突变评价体系,对突变作用进行评估,印证它们与病毒适应性进化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株频率和枝频率,寻找标记分枝,向根结点回溯寻找HA进化路径上的氨基酸突变。计算各突变位点氨基酸的频率变化、有效变换及高频次突变,基于以上几个因素建立突变评价体系。结果:建立了大规模自动化寻找突变的方法,计算得到HA进化过程中的氨基酸突变435个,通过氨基酸频率图表分析这些突变可以很好地反映病毒适应性进化过程,其中79个突变是有效变换,发生的位点为正选择位点,且多数位点落在HA抗原表位上;29个突变是高频次突变,其中多数也为有效变换,因而与病毒适应性进化密切相关。结论:大规模自动化寻找突变的方法可靠,建立的突变评价体系准确性高,找到的关键突变及位点对实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杰 《生命科学》2012,(4):310-315
正常细胞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被认为是由于线粒体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最近有不少研究结果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多数肿瘤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是完好的,肿瘤有氧糖酵解的改变被认为是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低氧微环境、mtDNA突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包括达尔文和杜布赞斯基等人对生物进化的原因颇有研究,伹对进化的动力问题论述甚少。然而,动力是生物进化的一种根本性的原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对生物的进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关于生物进化的动力,流行的提法是遗传与变异(或称遗传与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动力,它推动生物的进化,决定生物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其中,遗传是一种稳定性的因素,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保存物种的方面。由于生物有遗传性,谷子才成其为谷子,鸡才成其为鸡,人才成其为人。但是只遗传还不行,只遗传,原来有多少种生物,就永远是这么多生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变异是大量的,这已为人们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所公认。达尔文提出了变异加选择的进化理论,认为大量不定的变异受到一定的选择,从而使生物发生进化。一般的观点认为变异是不定的变异,即是无规律的。事实上变异是有规律可循的,变异的本质是组合。组合是一些基本元素、基本元件的结合。例如:质子、中子、电子组合成原子,不同的或相同的原子又组合为分子。新的物质、新的事物及新的类型、新的系统都由组合产生。非生物界是由基本粒子、基本元素组合而形成的有不同层次的有序的世界,同样,生物界也是由组合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月平  沈晋良 《昆虫知识》2008,45(2):175-181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深入理解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并根据解释基因新功能进化的基因重复理论,推测认为基因重复为抗性基因变异提供了原材料。最后,根据现有抗性报道的例子将抗性突变的分子机制进行归类,并发现在多样化的抗性突变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靶标位点的点突变导致抗性的机制是靶标抗性机制的主要形式,基因扩增或基因过表达导致的代谢酶活性增加是代谢抗性的重要机制,这种规律性与变异的适合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