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明党参中胆碱的分离鉴定和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雷纳克(Reinecke’s)盐法,从明党参中首次分得胆碱,用红外光谱进行鉴定,并对粉沙参,七、八、九月采收的明党参中胆碱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八月采收的明党参中胆碱含量最高(47.161mg/100g),其次为粉沙参(33.198mg/100g)及九月采收的明党参(32.404mg/100g),七月采收的明党参胆碱含量较低(23.479mg/100g)。同时与党参进行了参照测定。  相似文献   

2.
明党参的濒危机制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本文对明党参的资源状况、种群生态、种子结构、植株结构实率与环境的关系及传粉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种子形态及分子水平对明党参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党参种子后熟阶段与梅雨气候的不协调是导致种子萌发率低及更新种群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活动破坏了明党参的适宜生境和种群数量,使得种群间基因流减小,进而导致严重的遗传漂变及种群间的分化。由此提出了对明常参就地和迁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江苏省的自然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讨论了17种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在江苏省的自然分布及其特点,它们分别为小叶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天目木兰(Magnolia ameona)、秤钎锤树(Sinojackiaxylacarpa)、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珊瑚苯(Glehnia littoralis)、独花兰(Changnienia amo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的两个单种属明党参属和川明参属居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的15个明党参居群,四川、重庆和湖北的12个川明参居群。调查二者居群所处生境特征,并统计了现存居群大小。研究发现,前人记载的湖北兴山地区分布的明党参实为川明参,表明这两个种的分布区出现了隔离,而非交叠,并推测二者的分布与长江水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保存地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对其保护潜力缺少定量研究。本文通过调查亚热带城市杭州市和宁波市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的野外生境和测定明党参的生理生态参数,确定了该种的时间生态位;进而在城市绿地中开展调查,寻找与该种野外相似的生境,分析将明党参再引入到城市绿地中的潜力和方式。结果表明,明党参分布于亚热带东部森林的落叶树下,落叶树无叶期为11月到次年4月,此时林下的光照和热量条件适宜于明党参生长。明党参12月至次年1月萌发,光热条件最适宜的3月进入快速光合和生长期,5月开花、光合变弱,6月种子成熟后休眠;在杭州市和宁波市绿地中,落叶树种分别占乔木树种总数的62%和60%,这些落叶树的林下都具有栽培明党参的潜力;由展叶物候期在4月的重要落叶树以及与野外相同或相近的落叶树提供的林下生境最适合引入明党参;目前杭州市和宁波市的城市绿地分别具有18.97和18.42km2的潜在可引种生境。若将这些生境充分利用,分别可引种1.01×10~8和0.98×10~8株明党参。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明党参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就地扩栽试验,建立了以明党参为主,天葵麦冬为次的耐荫药用植物层。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明党参与非濒危种峨参种子休眠和萌发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濒危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与非濒危种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种子贮存,打破休眠和萌发对水分和温度条件的要求。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明党参种子有5个月的休眠期,人工低温(10℃左右)处理40天即可打破休眠;两种植物种子自然温度干燥处理不能打破休眠;两种植物的种子在自然温度变湿层积处理后萌发率最高,萌发持续时间也最长,其中明党参的萌发率地峨参,持续时间短于峨参;自然温度淹水处理大大降低了两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但明党参仍有7%的萌发率。明党参种子质量和发芽率不应是明党参濒危的直接原因,但因其具有种子产量低,幼苗数量少,存活率高的K-对策,当受到强烈干扰时,种群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容易濒危。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含明党参早春草本层的群落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 ̄7月对紫金山紫薇-山胡椒群落(Form.Lagerstroemis indica-Lindera glauca)的早春草本层进行了定位连续的群落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生于落叶林下的含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smyrnioids Wolff.)早春草本层植物通常2月萌芽,在早春落叶乔木尚未展叶林内透光好的条件下旺盛生长,在6月初落叶乔木展叶郁闭度增高后完成生活史。早春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明党参种群生存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伟成  葛滢  盛海燕  常杰 《生态学报》2004,24(6):1187-1193
对中国特有单种属濒危植物明党参杭州种群的生存过程进行了数量分析。针对难以测量明党参个体年龄的问题 ,基于实验数据利用 L ogistic生长模型估算其年龄并得到可估测年龄最高界限为 5 0 a。数量分析表明 ,目前明党参种群表现出衰退趋势 ,种群年龄结构类似于老年型 ,种群的净增殖率、瞬时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低 ,世代周期较长。运用 L eslie矩阵模型分析预测未来 30 a中种群个体数量将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样地中 ,明党参种群种子萌发和幼苗期 (0~ 5 a) ,成熟期 (15~2 5 a)和老年期 (4 5~ 5 0 a)受到了环境筛的强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珍稀植物明党参嫩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明党参嫩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7.502%,其主要成分是Mang牛儿醇乙酸酯(46.636%),明党参炔(11.483%),β-金合欢烯(10.986%为阐明明党参特征性化学及茎叶的一切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伞形科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可塑性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海燕  李伟成  常杰 《生态学报》2006,26(6):1854-1861
将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和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Hoffm.)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为100%(S100)、65%(S65)和25%(S25)的人工控制光环境下处理。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明党参和峨参幼苗的生长:明党参在S6,生长最好,株高、冠幅、叶长、叶宽、地上地下生物量等均达到最大值,且S65的明党参生物量是S100的2倍、S25的3倍左右;而峨参地上部生长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强,S25生长最好,但地下部生长则在S65生长最好,表现出与明党参同样的响应规律。明党参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速率差异显著,S65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峨参虽然也在S65生长速率最大,但在不同光照强度间无差异。明党参生长速率明显小于峨参,总生物量约为峨参的1/3—1/8,相对于峨参而言明党参是一个在幼苗阶段生长缓慢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
江苏栽培明党参中微量元素累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江苏栽培明党参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2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明党参中微量元素的累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明党参种子散布和种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伞形科濒危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的种子生产、散布和种子库动态进行了研究。明党参平均每株产生完好种子132粒,86.36%来自顶生花序,不同生境中个体产生的种子千粒重有差异;其平均1.06m高的花葶在种子散布过程中易倒伏,使种子远离母株;种子散布格局为聚集型;种子库密度随时间逐渐下降。明党参种子产量和不同时期种子库密度均低于同科非濒危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2个种的种子库均为非持续型;明党参具有低种子数、大粒种子、种子散布远离母株以减少种内竞争的K对策,在受到人类大量采挖和生境干扰后种群不容易迅速恢复;而峨参采取高种子数、小粒种子、种子近母株密集分布和产生无性系的r对策,种群受干扰后易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以濒危植物明党参低温催芽形成的幼苗和常温正常萌发的幼苗为对象,对其存活及形态、结构、生物量及其分配、生长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明党参幼苗在较高光强(65%全光照)存活率最高,有利于幼苗建成,低光强存活率最低.低温催芽形成的幼苗和常温正常萌发的幼苗对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类似,明党参幼苗的生长参数(株高除外)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生长速率和总叶面积均在65%全光照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表现出最佳生长状况,表明适宜明党参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是65%全光照;利用低温催芽形成的幼苗生物量约是常温正常萌发幼苗的5倍,能提高其经受不利环境的能力,为明党参的栽培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伞形科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海燕  葛滢  常杰  李伟成 《生态学报》2004,24(2):221-226
种子萌发模式是植物生活史策略中的一个主要特征。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伞形科濒危植物明党参 (Changium smyrnioidesWolff)和非濒危植物峨参 (Anthriscussylvestris Hoffm.)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明党参和峨参这类冬性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两物种的种子萌发温度范围是 5~ 15℃ ,明党参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是 10℃ ,峨参是 5℃ ,两物种在15℃时萌发率均已受抑制 ,到 18℃时几乎不萌发。两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显著负相关。两种植物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差异很小 ,均是中性种子。明党参种子在干燥条件下比峨参种子更容易失去活力 ,其种子的适宜含水量 (5 .9%~6 .4 % )比峨参 (<3.7% )高。种子质量好、萌发率高但种子产量低也是濒危植物种群更新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研究郑州市栽培明党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采用平板培养法从明党参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混菌法和牛津杯双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在明党参中共分离到29株内生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4株菌株NMY1、NMJ10、NMG10、PMG3,其中NMJ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0.3 mm,经鉴定菌株NMJ10和菌株PMG3为芽胞杆菌属新菌种(Bacillus spp.),菌株NMY1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菌株NMG10为假蕈状芽胞杆菌(B.pseudomycoides)。明党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其中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株,有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其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抑制作用,为抗菌药源成分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伞形科(Apiaceae)特有种类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幼果发育阶段、中果发育阶段(包含中果期Ⅰ、中果期Ⅱ和中果期Ⅲ)和熟果发育阶段(包含熟果期Ⅰ、熟果期Ⅱ和熟果期Ⅲ),明党参果实横切面的大小和形状、果壁(包括外果壁、中果壁和内果壁)厚度及其细胞形态和层数、合生面结构、胚乳形状及大小、外胚乳存在与否、珠心退化与否以及维管束形态等特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明党参分生果横切面的形状由近五边状圆形变化至肾状圆形;果壁由厚变薄且细胞层数逐渐减少;胚乳逐渐增大,从半圆形变化为新月形、马蹄形直至“C”形;外胚乳逐渐消失,珠心逐渐退化;合生面的细胞离层越来越明显直至完全分离.此外,明党参果实中油管和维管束数量变化较小,油管可分为维管束伴生油管和果壁油管;合生面有果壁油管4~6个,此特征与明党参属(Changium Wolff)的相关描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和珊瑚菜内酯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Agilent-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14 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栽培明党参的根皮4种香豆素成分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珊瑚菜内酯的含量普遍偏高,分别为5.8970、1.2710、0.0301、0.9236mg/g,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根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含量较高分别为3.7939、0.8384 mg/g;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珍稀药用植物明党参呋喃香豆素成分累积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测定明党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中珊瑚菜内酯、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索的含量.结果表明,明党参根、茎叶、花葶及果实均含有2种呋喃香豆索,2种呋喃香豆素总量,根中以6月为最高,为163.8467 pg/g;茎叶以1月为最高,为606.1023μg/g;花葶以6月上旬(生长发育接近成熟时)为最高,为117.1185μg/g;果实以成熟期为最高,达1070.6326μg/g.提示明党参药用器官(根)和非药用器官(茎叶、花葶、果实)为天然呋喃香豆索优质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濒危种明党参和非濒危种峨参生态策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濒危种明党参 (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 ,叶基生 ,只能利用近地面光 ;其地上叶面积比 (L ARa)高于非濒危种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 Hoffm.) ,即地上部投入更多的物质来截获光。明党参冬季萌发 ,直到早春均无竞争者 ,生长较好 ,但晚春~初夏受春季生长起来的草本植物的竞争抑制。峨参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占领更大的空间 ,可获取更多的光 ,在草本层中竞争取胜。明党参不是耐遮荫种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中~北部常绿阔叶林中呈岛屿状分布的落叶树下 ,以利用冬春季的光资源。这种生态策略决定了其分布区狭窄 ,种群小且生境破碎 ,抗干扰能力差 ,呈现出稀有和濒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