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茂文  张钟宁 《昆虫知识》2007,44(4):477-485
介绍昆虫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示踪信息素(trail pheromone)、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产卵(oviposition)和产卵忌避(oviposition deterring)信息化合物(semioche micals)和种间协同素(synomone)在害虫控制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其中,重点介绍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3个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与性信息素相比,人们对示踪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和产卵忌避信息化合物和种间协同素的报道较少,但这些信息素也正在不断的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从一种昆虫信息素被鉴定出来,到其在生产当中很好应用,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文中对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龟子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宪佐  闫晓华 《生命科学》1999,11(5):232-234
本文综述了金龟子的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性信息素的鉴定与化学结构。迄今,已有14种金龟子的性信息素被鉴定,还有一些金龟子的聚集信息素和两性引诱剂被报道。对金龟子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引诱剂等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也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在昆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种类、基本特性和作用方式,并就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蚧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文霞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5,25(4):878-884
概述了蚧虫性信息素、植物-蚧虫-天敌三者关系中的化学联系研究进展,介绍了蚧虫化学生态学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并探讨了蚧虫化学生态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种群监测是害虫种群预测与防治决策制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昆虫成虫种群监测,与其他各虫态或寄主被害率等的抽样调查方法相比,具有简便、省工、费用低、具种特异性、在低虫口密度下灵敏、监测范围广等特点。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主要包括昆虫种类和分布区检测、害虫发生期监测和发生量或为害水平监测。前两个方面的应用没有争议,而害虫发生量监测比较复杂,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其可靠性存在争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预测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影响信息化学物质监测和预测害虫危害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信息化学物质的成分、组成、剂量、释放速率,诱捕器种类和林间设置方法,监测对象的生物学、种群动态和发生阶段,害虫的生活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学因素如寄主种类、组成、年龄和密度等以及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因子等),危害损失的估计方法,以及预测模型的类型和建模方法等。研究分析表明,正确的信息化学物质组成和比例、适当的信息化学物质用量和诱芯载体对信息化学物质的持续稳定释放是监测可靠性的基础,诱捕器的种类、设置方式、密度也需要进行测试并规范化,另外还需根据所监测对象的特性及其所处的环境研究制定特定的种群密度水平或寄主被害率统计方法及预测模型,建立系统的监测规范和程序。只要建立了符合所监测害虫特性和所处环境条件的监测方案,基于信息化学物质的害虫监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天敌昆虫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寻找寄主或猎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建荣  杨忠岐  杜家纬 《生态学报》2007,27(6):2563-2573
应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传统生物防治中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学物质是天敌昆虫远距离向寄主或猎物栖息地进行定向,以及近距离对寄主或猎物进行定位所依赖的重要信号。综述了能够引诱天敌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的产生、分类、作用、异同及背景,并介绍了天敌昆虫对信息化学物质的行为反应和特异性。同时,对这类物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探讨。对不同营养层的种间化学通讯作为研究协同进化时的重要参考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鲁玉杰  张孝羲 《昆虫知识》2001,38(4):262-266
本文综述了来自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和同种昆虫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的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寄主植物的气味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协同作用在昆虫寻找寄主、求偶、交配及天敌在寄主识别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是由于识别了植物气味的由一定组分、按照严格比例组成的化学指纹图。昆虫信息素与植物挥发性物质相结合为昆虫寻找求偶、交配场所提供更复杂或更全面的信息。许多昆虫只有在寄主植物或寄主植物气味存在时 ,才能释放性或聚集信息素。天敌在寄主识别、搜索及定位等一系列过程中 ,来自寄主的食料、寄主本身及两者的互作的信息化合物起重要的作用。研究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可以探索昆虫各种行为的内在机理 ,更好的了解寄主—昆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相互作用 ,对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食性金龟子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广利  孙凡 《昆虫学报》2005,48(5):785-791
金龟子信息化学物质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源引诱剂。目前已鉴定出的性信息素大多集中于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犀金龟科只鉴定出了几种聚集信息素,有关植物源引诱剂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丽金龟科和花金龟科。本文总结了金龟子信息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并评述了金龟子化学通讯中独特的手性性信息素相互拮抗作用及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Tenax TA、Tenax GR为吸附剂,正己烷为洗脱剂,得到胡萝卜花的挥发油。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1~10日龄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蛾的反应幅值为0.3~0.5mV,交配蛾的EAG反应显著低于处女蛾。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联用(GC-EAG)测试表明由30种不同化合物组成的挥发油中,有5个组分具有EAG活性,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鉴定出其4种化合物的结构为:3-methyl-2-pentanol,myrcene,limonene,Ocimene。四臂嗅觉仪测试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胡萝卜花与得到的挥发油具有相近的诱虫活性,对1-2日龄的活性显著高于对4~5日龄活性,表明胡萝卜花中仅含有引诱棉铃虫取食的它感信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产卵期家蝇MuscadomesticaL .卵巢中的信息化学物质诱引家蝇产卵。行为试验表明 ,雌蝇产卵时优先选择被成熟卵巢污染过的发酵麦麸 ,诱集的产卵百分率依次为 :发酵麦麸 + 1对卵巢 >湿麦麸+ 1对卵巢 >发酵麦麸 >湿麦麸 ;卵巢提取物同样对产卵雌蝇有诱集活力。产卵雌蝇卵巢正己烷、二氯甲烷以及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均能诱集雌蝇产卵 ,诱集的产卵百分率依次为 :雌蝇卵巢正己烷提取物 >乙酸乙酯提取物 >二氯甲烷提取物。推测家蝇卵巢中的信息化学物质可能含有家蝇产卵聚集信息素的组分。  相似文献   

11.
昆虫体表具有丰富的色彩,这一优势有助于其更有效地实现性别识别、伪装警戒、趋敌避害等功能。相对于微纳米结构对昆虫体表色彩效应影响的研究,昆虫色素的研究相对较弱,而且一些已知的色素在成色机制中的作用也不是特别清楚。本文对昆虫色素的种类、存在部位、理化性质、部分目(11目300多种昆虫)中的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等进行了概述;对目前昆虫色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昆虫色素的应用现状、研究意义及可能的仿生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昆虫围食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围食膜是大多数昆虫中肠内的半透性薄膜 ,主要由几丁质、蛋白质构成。依据其形成的方式分 :Ⅰ型围食膜 ,由整个中肠细胞分泌形成多层管状膜 ;Ⅱ型围食膜由中肠前端特殊的细胞分泌成连续的套筒管状膜。由于位于食物与中肠上皮细胞间而在中肠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围食膜保护中肠上皮免于机械损伤以及病原菌、毒素的入侵 ;作为半透膜以及将中肠分为不同的区室而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有关围食膜结构、组分、功能、通透性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s HSPs)是最早被发现的热激蛋白,但是有关它们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人们对该类蛋白的关注,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探讨其可能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表明:昆虫小分子量热激蛋白是其所有热激蛋白中最不保守的家族。同时,它们通常拥有一个α-晶状体结构域;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2~43 ku;具有分子伴侣的活性。每种昆虫体内拥有多种s HSPs,而且其功能也各不相同。这些热激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滞育等重要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抵御不良环境以及适应性进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会有更多的昆虫s HSPs被鉴定,它们更多的功能也将被逐渐发掘。  相似文献   

14.
血蓝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呼吸蛋白,参与昆虫的氧气转运、免疫防御和蛋白存储等多种生理过程,并显著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近年来,血蓝蛋白在不完全变态昆虫中被陆续报道;血蓝蛋白的进化及功能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本文系统综述昆虫血蓝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并重点探讨血蓝蛋白对昆虫氧气转运和低氧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teractions of insect pheromones and plant semiochemical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6.
Our previously published experiments on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insect frass in Eucalyptus communities (Silander et al. 1983) have been criticized on the grounds that our estimates of annual frass production were exscessive (Ohmart 1985). However, we spanned the entire array of estimates of frass fall available from eucalypt communities, and we demonstrated allelopathic effects at even the lowest levels suggested by Ohmart. We suggest that average values of frass fall per hectare are irrelevant because they ignore both large scale variation among sites in time and space, and small scale variation in patchiness of frass accumulation. At the ecological scales relevant to germinating seeds, frass concentrations in local pockets may b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s calculated for the entire ground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A strain of yeast isolated from insect frass collected in Thailand was found to represent a hitherto undescribed species of a basidiomycetous anamorphic genus Trichosporon. It is described as Trichosporon siamense.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D1/D2 region sequences of 26S rDNA, this yeast constitutes a cluster with several Q-9 having species of Trichosporon including T. otae and T. brassicae but is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se species by 1.8% or more base substitutions. In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1 and ITS2), this species differs from T. scarabaeorum, the nearest species, by 6.5% base substitution.  相似文献   

18.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昆虫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能够用于推断尸体死亡时间。本文从昆虫证据的收集及种属鉴定、昆虫的发育与群落演替、影响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因素以及法医昆虫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我国法医昆虫学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能够帮助昆虫准确识别环境中不同来源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昆虫觅食、交配和产卵等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感觉神经元膜上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的嗅觉受体,昆虫可以识别不同的气味物质,进而调控其行为.已知的昆虫嗅觉受体主要有三种,离子型受体、气味受体和响应二氧化碳及信息素的味觉受体.目前嗅觉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阐释,嗅觉受体配体的鉴定工作也还任重道远.本综述就昆虫嗅觉受体的结构、进化、功能表征方法以及气味受体介导信号转导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研究昆虫嗅觉编码和调控,以及昆虫与植物间互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