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细菌和细菌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细菌具有磁性趋向性,可沿地球磁场磁力线向磁极移动,甚至在磁力较弱的地域也是如此.Blakemore (1975)首先进行了描述,他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海水,淡水的生物沉积物中.磁细菌能够合成胞内磁铁颗粒(Fe_3O_4),因而具有磁性趋向性.这些磁粒在50~100nm的特定范围内为膜所包围,10~20个颗粒相连成线状,构成细菌磁.许多研究者已成功研制了生产细菌磁的机械装置,但到目前为止,还设有细菌磁直接应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磁选育浸矿菌种新方法的研究——磁泳分离菌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无处不有磁,磁场对整个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镜检工作,观察到从酸性矿坑水中初步分离培养得到的部分细菌对外加磁场均有微弱的趋磁性。基于菌种的这种特性,设计了磁泳装置用不同的磁场梯度分离细菌,磁泳分离的方法可以初步分离出近磁、远磁茼,这两个菌群的生理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对亚铁氧化和对金属高于的浸出上,远磁菌亚铁氧化活性比近磁菌高将近50%,远磁菌对铜离子的浸出效果也比近磁茼好。近磁菌在强磁性矿物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而远磁茼在弱磁性矿物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而且,在近磁茼的纯培养茼体中分离到磁性颗粒。实验结果证明。采用磁泳用于分离体内舍有磁性颗粒的细菌是可行并且有效的,这一分离技术和工艺的结合也将大大促进我国生物冶金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磁场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4.
磁杆菌HMB—1的磁小体特性及其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西安段家坡黄土剖面61个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磁杆菌HMB1,并对其磁性特点及磁小体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用X射线能谱分析测定了磁小体的组成成分,主要为铁和钴。综合实验结果得出HMB1生长及磁小体形成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趋磁细菌磁小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趋磁细菌能在细胞内形成由膜包裹的纳米级单畴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形成是受生物严格控制的矿化过程,包括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结晶成核等。磁小体膜在磁铁矿(Fe3O4)晶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磁小体形成过程和参与这一过程的蛋白质等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任修海(上海大学生物工程系,上海201800)磁细菌即向磁性细菌沿地球磁力线移动,其细菌内含有自身合成的生物磁颗粒,这些颗粒细小均匀,外被生物膜,呈链状排列。最近在磁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技术上获得许多进展,为细菌磁的大规模生产奠...  相似文献   

8.
磁选育浸矿菌种新方法的研究--磁泳分离菌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世界无处不有磁,磁场对整个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镜检工作,观察到从酸性矿坑水中初步分离培养得到的部分细菌对外加磁场均有微弱的趋磁性。基于菌种的这种特性,设计了磁泳装置用不同的磁场梯度分离细菌,磁泳分离的方法可以初步分离出近磁、远磁菌,这两个菌群的生理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对亚铁氧化和对金属离子的浸出上,远磁菌亚铁氧化活性比近磁菌高将近50%,远磁菌对铜离子的浸出效果也比近磁菌好。近磁菌在强磁性矿物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而远磁菌在弱磁性矿物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而且,在近磁菌的纯培养菌体中分离到磁性颗粒。实验结果证明,采用磁泳用于分离体内含有磁性颗粒的细菌是可行并且有效的,这一分离技术和工艺的结合也将大大促进我国生物冶金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10.
何世颖  顾宁 《生物磁学》2006,6(1):19-21
趋磁性细菌是一种由于体内含有对磁场具有敏感性的磁小体,而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本文综述了趋磁细菌的分布、分类、特性、磁小体研究以及趋磁细菌在生物导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磁的应用     
郦子 《生物磁学》2002,2(3):44-44
  相似文献   

12.
人体生物磁场中含有丰富的有关人体内部器官与组织的信息,测量人体生物磁场的微弱信号有助于医学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在介绍人体生物磁场特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物磁场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磁屏蔽技术、空间鉴别技术、和信噪比问题,并详细论述了超导量子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最后结合医学临床的典型应用,论证了研究人体生物磁检测技术对有效提高人类医疗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研究的回顾和展望陈明杰,卫扬保(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武汉430072)一趋磁细菌研究现状1趋磁细菌的发现1975年,美国人Blakemore在显微镜下观察湖泊底部污泥的富集样品时,发现有一类细菌总是聚集在视野的靠北...  相似文献   

14.
趋磁细菌是一类具有趋磁行为的革兰氏阴性茵的统称,其趋磁特性是由于菌体内含有磁小体。磁小体是由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颗粒,在菌体内多呈链状排列。自被发现以来,趋磁细菌及磁小体已逐步成为新的生物资源被广泛研究于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在仿生学、生态学、医学、地质学、工业处理、卫生检验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主要介绍了趋磁细菌的生物特征、研究发展进程,以及近年来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趋磁细菌及其生物自身合成的磁小体由于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被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应用研究。与人工化学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相比,从趋磁细菌中提取的磁小体具有生物膜包被、生物相容性高、粒径均一及磁性高等优势。趋磁细菌因磁小体在其胞内呈链状排列,具有沿磁场方向泳动的能力,也被应用于各种应用研究。因此,综述了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特性,并就最近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在生物工程及医学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日光 《生物磁学》2004,4(2):36-37
水、气、油的磁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如何评价磁处理能力似乎未有好方法,以至某些人滥用磁处理技术,被业外人士指磁处理是伪科学。有必要推导出磁处理能力公式去评价磁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趋磁细菌能在细胞内形成由膜包裹的纳米级单畴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形成是受生物严格控制的矿化过程,包括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结晶成核等。磁小体膜在磁铁矿(Fe3O4)晶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磁小体形成过程和参与这一过程的蛋白质等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出了磁压榨吻合操作中可用于磁体夹持固定的平移钳的结构设计方案。方法:分析本团队多种原创性磁压榨吻合技术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认为目前磁压榨吻合操作中依靠术者徒手控制或利用现有血管钳对磁体进行夹持和固定,是造成操作中诸多不便的主要原因。从力学角度分析了常规血管钳夹持磁体易导致磁体滑脱的原因,指出设计加工磁吻合专用钳是解决目前磁吻合操作不便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平移钳来固定磁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从力学角度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出了用于磁压榨吻合操作中磁体夹持固定的平移钳。结果:平移钳的结构设计能够稳定夹持磁体,避免磁体滑脱;同时,借助齿轮传动结构控制钳头的平行移动能够更好地控制磁体的精准对吸和分离,可进一步简化操作,避免副损伤,节省手术操作时间。结论:平移钳能满足多种形状及大小的磁体的夹持和固定,可有效控制磁体的吸合与分离,极大地方便操作。该平移钳加工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推动磁压榨吻合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9.
趋磁细胞及其磁小体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趋磁细菌及其应用于生物导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趋磁性细菌是一种由于体内含有对磁场具有敏感性的磁小体,而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本文综述了趋磁细菌的分布、分类、特性、磁小体研究以及趋磁细菌在生物导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